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第一章 发掘孩子的内在潜能(1)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前苏联'霍姆林斯基

1。 罗森塔尔效应:期望能产生奇迹

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 :当一个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注意和期待,而是被埋没在人群中,那么他很可能就这样一直平庸下去;而当他被周围人寄予厚望并频频鼓励时,他却能宛若新生,仿佛突然间充了电一样,做出一番令人不可思议的“壮举”。

这就是神奇的“期待效应”,心理学上叫做“罗森塔尔效应”。

认识“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1966年,他做了一个实验:

他把一群小老鼠一分为二,把其中的一小群(A群)交给一个实验员,说“这一群老鼠是属于特别聪明的一类,请你来训练”;把另一群(B群)交给另外一名实验员,告诉他这是智力普通的老鼠。两个实验员分别对这两群老鼠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罗森塔尔对这两群老鼠进行测试,测试的方法是让老鼠穿越迷宫,结果发现,A群老鼠比B群老鼠聪明得多,都跑出去了。

其实,罗森塔尔对这两群老鼠的分组是随机的,他自己也根本不知道哪只老鼠更聪明。当实验员认为这群老鼠特别聪明时,他就用对待聪明老鼠的方法进行训练,结果这些老鼠真的成了聪明的老鼠;反之,另外那个实验员用对待普通老鼠的方法训练,也就把老鼠训练成了普通的老鼠。

罗森塔尔立刻把这个实验扩展到人的身上。1968年,他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进行一项实验:

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共选了18个班,对班里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占总人数20%的“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任课老师,并叮嘱他们一定要保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8个月后,他们再次来到这所小学,对那18个班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其实,当初那份名单只是罗森塔尔随机挑选出来的,不过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心理暗示。在这8个月里,谎言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评价,老师又将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热爱和期望,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这个实验结果深刻地表明了一点: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结果当时在美国教育界引起轰动。

此后,布罗菲等人又作了一个实验,把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做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教学成功的个人期望与学生学业成绩是相辅相成的。克雷纳等人于1978年对4300名儿童进行了4年的纵向研究,并进行了一系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教师期望明显地引起了学生成绩的变化。

现在,人们就把这种由他人的期望和热爱,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的情况,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

一个寓言

这是一则古希腊神话故事。

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精心地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少女,给她起名叫盖拉蒂。皮格马利翁深深地爱上了盖拉蒂,他给它穿上美丽的长袍,每天守着它,亲吻它、拥抱它。虽然盖拉蒂依然是一尊雕塑,但皮格马利翁仍然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少女”接受。

第一章 发掘孩子的内在潜能(2)

皮格马利翁的执著爱情和真切期望感动了爱神阿弗狄罗忒,女神给了雕塑生命,使她活了起来。

皮格马利翁的幻想变成了现实,盖拉蒂真的成了他的妻子。

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期望能产生奇迹!

积极期望产生积极结果

不止一次听到过周围成功人士这么解读他们成功的动力:“小时候爷爷就说我聪明,将来一定能读大学,我就真的读了大学。”“有一次上课,老师夸我作文写得好,将来一定能成作家,我就这样成了作家。”

表面看来,是如此简单的一个积极暗示,造就了以后顺理成章的成功。究其背后,却掩藏着深刻的道理与隐喻。

很多事实都证明,人的能力、性格等的形成,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周围环境和他人的期待以及他对自己的期待。由于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心理能量较弱,受暗示性较强,容易被大人的期待所左右。孩子很容易相信和接受别人的判断,外来的期待就内化成为自己对自己的预期和判断。而当一个人相信了自己是怎样的人,就很可能成为这样的人。这可以叫做“自我实现的预言”。

例如,孩子们凑在一起的时候,常常会议论:某科老师喜欢我,某科老师讨厌我……在这些孩子身上,很可能出现偏科的现象。通常,老师对学生寄予较高的期望,会使学生加倍努力,克服困难,以取得好成绩,反之亦然;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好,因而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也高,反之亦然。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价值同样会影响孩子,如果父母认为孩子是“天才”,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待,孩子愿意全力以赴地去改变自己。相反,如果父母天天挑剔孩子,总把缺点拿出来说,很容易在孩子心中产生一种感觉:我不是好孩子,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好不了了……

即便当孩子长大以后,仍未完全走出以往他人的期待所内化而成的对自己的期待,即使那并无多少事实依据。于是,曾被期许为前途远大的孩子,有较多机会真的成为发展良好的成年人,并且也对自己周围的人有较多正向的期许;而曾被视为不上进也不可能上进的孩子,则容易在他人的失望中学会对自己的放弃,在他人“我早就知道他不行”的摇头鄙夷中,较可能郁郁不得志,并且会用同样挑剔、不满、沮丧的眼光看待后来人。

在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往复中,便有了“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的无力和牢骚,有了振翅欲飞却难以相信自己会飞的迷茫,因为早期听到过太多的“这不可能”一类的预见。寻找到被负向期待、被否定的经历来源,也并不一定能解决今日的不甘和困惑,因为那负面期待早已融入自己对自己的态度,因为相信已久,而难以去除。

小故事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突然发生,四川绵竹东汽中学学生王丽所在的高三(1)班正在上历史课。整栋楼坍塌后,王丽被预制板和乱石压住。

埋在废墟中的王丽渐渐支撑不住,昏睡过去。晚上,她隐约听见挖土机在外面轰轰作响和其他一些声音,她大声地呼救,随即听到了外面的回应:“幺儿,我是你爸爸,你一定要坚持,武警10分钟后到。”

等待救援的时间不知有多长,王丽一直听着爸爸不断的安慰声。来自亲人的话语使她充满了信心,她坚持到天亮被救出后,这才发现:爸爸根本没在现场,是几名素不相识的好心叔叔冒充她的父亲!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章 发掘孩子的内在潜能(3)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