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看到自己孩子的聪明伶俐、心灵手巧、博闻强记、英猛神武……好像这一切别人家的孩子都不会,即使会了,也没有自己的孩子做得好!而孩子身上那些或大或小的缺陷,却被成长中的喜悦和希望所淡化、掩盖。在父母的有意无意之间,孩子思想和行为中的种种缺陷便开始堆积并不断扩张,伴着孩子的成长,身上的各种缺点开始渐渐显现,甚至成了屡教不改的“顽疾”,父母这时才后悔莫及。

与这类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好”的观点不同,有一些父母因为孩子的某些恶劣行为,就对孩子全盘否定,断定孩子将来一定不会有大的出息。这种观念同样是错误的。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确实有这样或那样消极的恶劣品质和行为,也确实令人憎恨,以致有些父母恨铁不成钢,感到实在是不可救药。可事实上,没有人是一无是处的,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父母的责任是去发现孩子身上的其他好品质,帮助孩子克服消极的缺点,以得到好的发展。父母要把痛恨孩子的消极恶劣的行为与痛恨其本人区别开来,即使真要那么做在情感上会一时难以接受,也必须这么做。

第四章 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6)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的某些行为也许被父母误会了,如果是这种情况,父母的指责和痛恨只会让孩子更加伤心,对父母产生怨恨,使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处于崩溃的边缘。

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父母一定要克服“晕轮效应”的消极作用。父母对孩子的表扬或批评,应有足够的信息量,而且要提高自己认知的深刻性。如果父母若是仅凭第一印象的认知或情绪共鸣,固化自己的认识,因此而“一俊遮百丑”或“一丑遮百俊”,这对孩子是很不公正的,会使孩子产生妄自尊大或是丧失自信,均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家教故事

拉蒙?卡哈是举世瞩目的神经组织学家,被称为“西班牙王国上空一颗光辉灿烂的巨星”。他的父亲是一名外科医生,后来通过刻苦自修当上了萨拉大学应用解剖学教授。卡哈小时候调皮,酷爱绘画,还喜欢养鸟、舞弄刀剑和玩打仗游戏。

有一次,他决定利用学得的知识,造一门“真”的大炮,并向邻居小朋友显显身手。然而,没想到这门“真”的大炮一发射,真的产生了不小的威力,把邻居家的孩子给打伤了,闯下了大祸。邻居们对他产生了很坏的印象,认为这是个不可救药的孩子,把他告到警署。卡哈除了被罚款外,还被警方拘留,挨了三天饿。父母亦对他十分生气。卡哈从拘留所出来后,父亲让这个没治的“坏”小子辍学,先送去学理发,后又学补鞋子。

父亲毕竟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在心情平静下来后,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合适。做了一次坏事,并不代表孩子就真的一无是处、不可救药。孩子闯了祸是要管教,但不能因此而因噎废食。

一年后,父亲上补鞋铺接回了卡哈。他深情地对孩子说:“爸爸做得不对,不该因为你闯了一次祸而中断你的学习,从现在起,你就在我身边学习吧,你会有出息的。”

从此,父亲担当起教育儿子的责任。他教孩子精心学习骨骼学。父子俩一起到墓穴中去挖枯骨。没想到骨头的奇特形状一下子抓住这个“顽童”的心,他对骨骼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卡哈勤奋钻研,最终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神经组织学家,并荣获了诺贝尔奖。

学习成绩不是一切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父母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好坏的惟一标准。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好,就是优秀的孩子,父母自然也不会吝惜表扬加奖励;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管其他方面怎么样,孩子的将来也一定没什么出息,父母自然少不了严厉的指责和惩罚。这就是用学习成绩代替一切衡量标准的“晕轮效应”。

更有甚者,有些父母甚至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搞得家里“战火纷飞”。有位女士,自己很好强,事事不肯落人后,偏偏孩子不争气,成绩处于中下游。每当有同事、邻居问起,就像当面羞辱她一样,心里窝了一肚子火。回到家,火山爆发了,对孩子非打则骂。有时丈夫看不过,劝说她几句,这下可就*上身了,甚至连“都是你家的孬种”之类伤人如利刃的话都抛过来了。丈夫家贫,没读过几年书,这下戳到痛处,顿时暴跳如雷。可怜老实木讷的孩子,处于风暴中心,不得不忍受内心的煎熬。

父母关心孩子的学业,当然没错。但完全以学习成绩来评判孩子的优劣是错误的。教育的责任是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和快乐,而不能对孩子学习施以高压,更不能以学习为借口剥夺了孩子正当的娱乐、休息,扼杀了孩子们宝贵的兴趣、爱好。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 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7)

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完全由学习成绩的高低来决定。学习成绩主要考查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而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其他的诸如人际沟通能力、领导管理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动手能力等,对一个人的成功也很重要,却很难在考试中体现出来。因此,以成绩论英雄,以成绩来评判孩子的好坏,是不科学的。

事实上,在只重视学业成绩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尽管成绩优秀,但在其学业智力发展时,其他方面的能力发展却相对滞后,属于“高分低能”型的畸形人才,长大后很难取得大的成就。有教育专家对中国的大学生毕业后的职场状况进行调查,发现自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国各省高考状元“全军覆没”,没有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倒是那些成绩居于中上游的学生,学业智力和其他能力一直保持协调、平衡,在后来的工作中,反而能有出色表现,成为栋梁之材。

对于孩子,需要培养的东西太多了。创造性、社会性、幽默感、领导才能等,都非常重要。父母要充分了解孩子的特点,找出孩子的优势,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学习成绩就是一切”的观点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无益。父母不能只用一个标准去评价孩子,而要用更开放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把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切莫舍本逐末,眼睛只盯着学习成绩,最后反而误了孩子。

家教故事

有一个出生的时候体质很差、脑袋出奇大的孩子,医生断定他得了脑炎症。孩子上学了,可是老师讲课的时候,他总爱问“为什么1+1等于2呢?”一类的问题。这些怪问题激怒了老师,以为他存心捣蛋,于是他被认为是坏学生。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由此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不久,他考了倒数第一,终于被学校开除了。

这位孩子的母亲没有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而生气,更没有丝毫责备儿子的意思。作为母亲,她决心挑起教育的重担。

母子俩一起,边晒太阳边上课,从自然科学到政治历史,科学家的故事和实验深深吸引着这个被学校遗弃的孩子。

这个孩子对什么都好奇,书本中关于科学实验的事例,他就照着琢磨,亲手实验。12岁的时候,他就在火车上自己卖报纸开始赚钱,并利用空余的时间做实验。没想到一次不慎失火,他被赶下了火车。

母亲依然理解和原谅他,这为孩子增添了无穷的力量,母子俩共同努力,建立了相对“安全”的实验室。

这个孩子就是大发明家爱迪生。

19。 PAC心理状态:父母应善于调节心态

父母与孩子接触的时间较多,对孩子的影响也最大。父母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对孩子的心理行为有直接影响。良好的心态结构和恰当的行为表现不仅可以提高父母的威信,而且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认识“PAC理论”

1964年,加拿大心理学家柏恩在《人们玩的游戏》一书中提出了PAC理论。PAC理论又称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析理论。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