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看来还是吃太饱了 > 第45章(第1页)

第45章(第1页)

翌日,谢家宅邸,好好的门槛差点被接连的访客踏破,谢时都不知道自己平日里认识这么多人,就连秦睢都好奇前来。

岑羽本来还在研究谢时带回来的洗漱大礼包,摩拳擦掌打算给八珍阁上新的奇货,今早听到这一消息,也忙不迭地跑了过来。

“可是真的亩产八石?!”岑羽一见到谢时,连招呼都没打就是这么突兀一问。谢时一早上已经回答了不同人好几遍这个问题,心绪也早已从昨晚的激动变成了如今的平淡如水,此刻淡定地朝他点头。

激动什么,都淡定点,不过是区区水稻亩产四百公斤,人家袁大神的杂交水稻亩产上千公斤呢,对比大佬的试验成果,他这次撞大运成功培育出来的矮种稻这才哪到哪!这还是经过他一个专业农科生精心呵护,从一根嫩苗苗开始,就各种施肥,科学管理才能有这种结果率,换了普通的农户耕种的农田基本不可能完全复刻他的亩产八石。

然而岑羽却没法像他这么淡定,一得到谢时确定的答复,他便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挥着长袍袖子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神迹!这简直就是神稻!谢探微,你莫非真的是天上神仙下凡?说吧,你真身可是五谷之神?”

谢时差点没忍住把刚入口的龙凤团茶水喷了出来,他一脸懵逼地看着岑固安,怀疑此人可能失心疯了,要么尚在梦中,瞧瞧这说的都是些什么胡话。

谢时平复了下无语凝噎的心情,想了想,提前给他打了个“预防针”,他道:“先别激动,固安,这亩产八石称的是湿粮,晒干了肯定会少一些的,而且此等亩产唯有在我的试验田里方能达到,若是在普通的农田里推广种植,恐怕产量会降低为五六石。”

哪怕是听到这个,岑羽也没有如谢时想象中那般露出失望的神情,他停下不断来回走动的脚步,顿住,颇有些恨铁不成钢朝谢时道:“哪怕晒干了,也有个七石半的,而且这亩产八石的稻株,若是放在普通农户那,可是立刻会被地方官府作为天降祥瑞之物,快马上贡入大都,上达天听的神稻!”

生怕谢时不知道这个亩产有多惊人,岑羽又道:“哪怕是引种后,亩产会降低为五六石,那探微你可知道,如今我朝水稻亩产大多也只在三石左右,唯有在水土富饶的江南地界,在老农精耕细作的上田中才能有亩产五六石的收成!若是这样的粮种推广出去,那岂不是来年百姓们的收成能翻上一番!届时何愁无粮,何愁饥饿!谢探微,你将造福天下黎民苍生!”

谢时笑道:“可别把我说得这么伟大,这非我一人之功,这次培育成功的野生稻株都是韩兄他派人千里迢迢从琼州找来的,他才是造福百姓的人。”

提及主上,岑羽忽然想到一事,立马撩开袍子坐到谢时旁边的椅子上,低声道:“听闻微弟此次出海,从海中巨兽鱼腹中找到了一枚玉玺?!”

谢时赶紧撇清关系,“不是我,是你家主子哦。”他顶多贡献了鱼竿而已。

岑羽看着他,眼神颇为意味深长,“你可知,这枚玉玺如今可引来了多大风波?”

谢时没想到这事还有后续,听着还挺有趣,好奇道:“有何风波,说来听听!”

岑羽没有吊他胃口,将他所知道的都告诉谢时,“主上他命齐俟将此重宝护送到了福州的韩家,邀人鉴定此物真假。韩家也没宣扬,只是私底下给一些自认前朝遗老或是不仕蒙朝的大儒们递了书信,邀人前来鉴定。这一来,可算是把东南地区的那些避世不仕的大儒们一个个都给引了出来。不仅本来在咱书院养老的宋郗老先生跟着一同去了,就连远在仙华山著书不出的宋寿先生都出山了!要知道,之前邱斋长上门相邀,可是被这位婉拒了!”

谢时一时没反应过来宋寿此人是谁,竟还能让韩伋派人上门相邀,直到岑羽走后,他才回想起来,这宋寿不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开国文臣之首,一代巨儒宋潜溪!

谢时:我这蝴蝶翅膀扇的,把平行时空的朱重八的开国重臣给扇没了……

自觉“作孽”的谢时感慨了一番,便将这点“小意外”抛在脑后,继续完成试验田剩下的事情。谢时将海南琼州的野生矮脚种一号和本地栽培稻八号稻株杂交培育出来的这种改良品种称之为“琼州矮”,虽然试验田里的“琼州矮”表现增产明显,完全超出了众人的想象,高达八石,但是还不知道试种之后是否能维持稳定的性状,谢时觉得这一切都得等到来年春播,在地里引种之后才能确定,若是引种后依旧能够如此高产,那么届时才可以率先在乐县推广。

试验田的稻穗比起田庄的稻穗收割要早,因此隔了两天,谢家田庄那边才开始收割,这又给谢时带来了好消息。谢家田庄,一群老农穿着刚分发下来的棉衣,顶着凉飕飕的秋风在田埂上帮忙捆绑稻穗。边上,黄午指挥人抓紧时间打谷子,可得趁着天好将打好的谷子摊开来晒,晒干了好赶紧放进粮库里,虽忙得脚不沾地,但是人人脸上都有笑意。

打谷的农户边劳作边笑着唠嗑,“这稻子好呀,就没空壳的!”

黄午和其他几个管事也高兴,在边上道:“如今尚不知道亩产多少,但是肯定是大丰收了!大伙儿过阵子分粮后,也能过个好年!”

一旁还有之前从北方漂泊流离,被谢时安顿在田庄里的流民,他惊讶问道:“你们年底还能分粮?!”

“对呀!”那老农高兴道:“俺们虽然活不下去签了卖身契,但无论是韩家还是现在的谢家庄主,年底都会给俺们发粮,虽然比不上人家佃农分到的粮食多,但俺们吃穿都是庄主给的,如今还让俺们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若是生病了,大人们还会请大夫给我们看,冬天要到了还发棉衣,这日子过得比外头那些佃农还要好哩!”

其他人附和:“是呀,等我攒到钱,赎回身契,还要在咱田庄里当佃农,我可不愿意去外头受苦。”

那流民听后,更加诧异,“你们还能赎回卖身契?!”

黄午骄傲地点头,“那当然,谁攒到钱了,自然可以同庄主提出赎身,而且这费用还不高,反正咱们这的农户勤劳点的,攒个三年就差不多了,之后还能在庄主这佃田耕种,佃租只收十二哩!”

才来没两个月的流民们简直目瞪口呆,只收两成佃租,这简直闻所未闻,要知道,在他们原先生活的地方,佃租只收五成的老爷已经能够被人夸是仁善了,基本上都是收七成的佃租,而且若是有了什么旱灾水灾的,佃农们交租的时候,那些地主老爷们根本不会管你是否受灾,还是照样跟你要往年分量的粮!这也是他们受灾后,干脆弃地逃荒的重要原因,因为根本活不下去……

那发问的流民羡慕得眼都红了,看看谢家庄的人这过得是什么神仙日子,换做是他,他也不想走人,要是他们当初也能遇上谢时这样的活菩萨地主,哪至于逃荒到这陌生的南地来呢!

他小心翼翼地问黄午:“黄管事,咱们这些流民也能签卖身契不,到时候待遇是不是也一样呢?”

当初安置这些流民的时候,谢时并没有跟他们签卖身契,毕竟他接受的是现代的教育,并不认同让人卖身的这一套做法,因此“以工代赈”的安置方针里,这些流民同他只是雇佣关系,若是想要得到吃住,那么就必须每日按照他的安排劳作,等到北方战乱平息,这些流民想重归故土安居,谢时也不会阻拦。

对于田庄原先同韩家签了卖身契,又和田庄一起转入他名下的农户,考虑到初来乍到,谢时也没有大刀阔斧地直接一次性免除他们所有人的卖身契,而是打算等稳定下来之后再和这些人逐渐解除卖身契,再根据他们的意愿看是否签为佃农。

为了不打击劳作的积极性,卖身的农人、佃农和雇佣的流民在福利上不大一样,一般是逐次递减的,像这次棉衣分发,这些签了卖身契的农人一次性发了两套,且最先发放,年底也会发粮油和一些银子,让他们过个好年,佃农和流民便只有一套御寒,流民的福利也会少一些。

不过好在有的住,有的吃穿,生病了也可以请大夫来看,目前的境况,对于这些流民们来说已经足够美好。

黄午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主动想签卖身契的,不过他想起主家的吩咐,摇了摇头,“咱庄主不买人了,不过你若是决定在乐县安置下来,不回老家了,我倒是有个方法,你且听听。”

这下不止提问的流民,其余同他一样羡慕田庄原来农户生活的流民也竖起耳朵,催他道:“黄管事,您说,我们听着呢!”

黄午挺了挺胸膛,颇有种当夫子的感觉,“除了一开始来的时候,田庄只管你们吃住,后来咱庄主不是可怜你们贫苦,还给你们发了一些做工的工钱吗?你们这个冬天且努力做工,手上攒几个钱,来年春天的时候跟咱庄主佃几亩田种,虽说辛苦一些,吃喝还得交钱,但好歹不用为奴,自己当家做主呀。”

黄午还给他们透露了一个消息,“听咱家主的意思是,来年若是能有改良的稻种,还要再买田庄呢,有的是田可种。”

流民们纷纷谢过他的指点,有些人暗自决定接下来要好好抢活干,多多攒些钱,将来在乐县安顿下来,没准还能捎信给老家的亲戚好友,让他们都到这来。当然也有一些流民心系故土,哪怕乐县再好,也是他乡,还是打算等开春了,看看外头的情形是否好些,能否回老家去。

他们边说边干活,手上的功夫一点没耽误,打好的谷子被农人们趁着天好在晒谷场上翻来覆去晒了好几天,晒得透透的,才在储存进粮库前称了重。

得到亩产结果的黄午当即便派了一个机灵的后生跑腿,进城去给书院的谢时送上田庄大丰收的好消息。上一茬同样一片田庄,水稻的亩产平均大概在四石左右,毕竟田地肥沃程度不统一,有些靠近水源的上田亩产高点,其他的低点。这次黄午特地派人来通知谢时,盖因这第二季的水稻产量超乎意外,虽然没有谢时试验田惊人的八石,但每亩田也较周围的田庄高出了半石之多,而这一切仅仅因为谢时在田庄推广了新犁和肥田之法。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