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谷雨文稿选辑 > 第14部分(第1页)

第14部分(第1页)

陈雄立有较为广泛的美术工作经历,他曾在北京市教育局编采美术教材及为教科书画插图,还担任过中学美术教师及文化馆美术干部,1980年调到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曾担任写意花鸟、古典画论、书法及美术史等课程的教学,后应聘担任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中心兼职教授。在“*”中,陈雄立因为是年轻的名画家被作为“黑苗子”批判,历尽艰辛,曾冒险化妆去探望挨整受批的苦禅老师,成为画坛佳话。

30岁前后,陈雄立以超人的精力,苦学不辍,曾有一幅临摹画被苦禅老师误认己出,苦老沉默良久便语重心长地告诫他:“雄立,今以后要用自己的形式,用我笔墨。”

进入70年代,陈雄立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画及花鸟、山水、人物,尤以泼墨写鹿为其独创。从速写到形成笔墨,他在两年之内无数次去鹿场,虽风雪而无阻。1984年创作了17米长卷“鹿趣图”,画有132头鹿,曾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后在澳大利亚、美国及台湾等地展出。1994年6月27日,“鹿趣图”在洛杉矶帕莎迪娜当代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上,以22万美元落锤。

1987年,陈雄立应邀赴澳大利亚悉尼,在霍斯沃兹现代艺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作品“鹿”、“李仙图”被新南威尔士州国立艺术馆收藏,并在悉尼大学艺术系、纽萨维奥斯大学开设了专题讲座。此后其作品广为名人收藏,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日本竹下登、池田大作、美国爱德华、肯尼迪等。

1989年,陈雄立应邀来美,获得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和加州圣伯纳丁诺市荣誉公民证书及加州副州长办公室颁发的文化荣誉状。并在孟菲斯艺术学院、玫瑰学院艺术系和纽约联合国总部中国画会举办专题讲座。

陈雄立在绘画的第一阶段是传统中求创新,以画鹿为标志,提出中国画“造型之记忆性、笔墨之书写性、意境之文学性”。其第二阶段自旅澳时提出“探索具有民族特点的世界性艺术语言”。旅美期间他创作了大量情景交融的新国画,如“纽约晨雾”、“拉古纳海滨”、“洛神”、“华灯初上维加斯”等,收藏家们称:既有中国画笔墨的力度,又有西方绘画的色彩感。陈雄丽出版有《画鹿技法》、《画鹿》、《陈雄丽画辑》、《陈雄立旅美画选》、《陈雄立画集》、《陈雄立信作选》,以及《鹿趣图环套明信片》。他还应邀为美国三大电话公司之一的MCI电话公司画“三国演义系列”电话卡,使中国绘画以广为流行的形式融入美国人的日常生活。

“丢却尘缘忘生死,天涯谁解路难行;寄意丹青无心岸,本来无相相自生。”视绘画艺术为生命,其鸿志与执着,从他的随意题画诗中可窥一斑。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画家丁绍光傲立世界画坛

【融东西艺术画笔如有神,传古今风韵作品惊天地】

据中国媒体报道,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一次艺术品拍卖上,著名中国旅美画家丁绍光的一幅作品以60余万元人民币成交,引起广泛关注。然而,这远远不是丁绍光作品拍卖的最好记录,并且,艺术的真正价值从来就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但这次拍卖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画家丁绍光的创作功力和作品的艺术魅力。

丁绍光是一位在东西方画坛都享有盛誉的绘画艺术大师。他在秉承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努力汲取西方现代艺术的营养,以世界性的绘画语言,运用具像的表现和抽象的概括的艺术手法,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和艺术特色并深受赞赏的艺术珍品,把中国的绘画艺术推向了新境界,丰富了世界文化艺术宝库。

丁绍光出生在陕西城固,七岁时随家迁居北京。1948年,丁父南行,进而到了台湾。寄居在外公家中的丁绍光忘不了父母之爱及谆谆教诲,立志自强,发奋读书,11岁时爱上绘画,藉以寄托和抒发感情。在北京第八中学时,他有幸遇到美术教师雷健农,从而受到正规绘画基本训练。1955年,他进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高中画室,在专业学习上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1957年秋,丁绍光考入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系统学习绘画艺术理论和技法,得到张光宇、张仃等名家指导。这是一段对他的人生和艺术创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的难忘生活。在这里,他接触到许多艺术大师,看到了许多艺术杰作,学到了许多绘画技巧,他着迷于研究古代彩陶、青铜、漆绘、画像石、壁画中线条的表现技巧及色彩的运用,同时注意吸取各种画派的精华,力求创作上独特个性和表现方法的多样性。

丁绍光非常重视弘扬民族艺术,他在给一位艺术前辈的信中写道:“我深深地体会到艺术上有一条真正的线,这条线就是民族艺术的脊椎骨。这条线一代一代传下来,有无穷的生命力。”他认为,艺术个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的是民族性。丁绍光自己的作品就是例证。

1962年毕业后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从此,云南成为丁绍光的精神家园,而美丽神奇的西双版纳则是画家心目中的艺术圣殿。如果说象牙之塔的学院给了他绘画理论和技巧的话,而云南西双版纳则给了他艺术灵感和创作源泉。从第一次6个月的生活体验,到后来一次又一次的采风写生,直至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主动放弃北京较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选择云南昆明,任教于艺术学院。丁绍光在这里找到了自我,找到了震撼心灵的艺术冲动,那象脚鼓的节奏,那着筒裙的少女,那优美的孔雀舞,那泼水节的欢快,那赛龙舟的沸腾,无不使人心潮激荡,而这一切都在画家如神的笔下重现、升华。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个享誉世界的画家丁绍光正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走向艺术的辉煌。

1979年,丁绍光同一批先后来云南的艺术家创建了艺术团体“申社”。1982年春,“申社”的一些艺术家和丁绍光在香港举办画展并获得成功,云南画派的影响遍及海内外。

1980年7月,丁绍光来到美国,继续从事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与交流,曾任教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讲授中国现代重彩画艺术,并就东西方艺术的比较与融合进行研究和探索。在此期间,他的作品在南加州大学举办的纪念马德&;#8226;路德金绘画比赛中第一名。

1986年,丁绍光与美国海鸥艺术公司签约,开始发行他的丝网印版画。此后8年间,丁绍光在欧美及亚洲多个国家举办画展300余次,其卓越的艺术成就享誉世界。1994年,负责承办丁绍光艺术活动并发行丝网印版画的洛杉矶丁绍光艺术中心成立,还相继在美国旧金山、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和中国上海设立了分公司。

1993年至1995年,丁绍光连续三年作为联合国代表画家进行主题创作:1993年为纪年世界*年创作《人性之光》;1994年为纪念国际家庭年创作《母性》;1995年为纪年联合国成立50周年和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创作了《宗教与和平》、《和平 进步 发展》,上述作品分别以丝网印版画、首日封、邮票等形式向世界上166个国家发行。

来到美国后,丁绍光的艺术视野更加宽阔,他认为,在艺术创作上,过去与现代有着血缘一脉相承的关系,艺术家应该师古而不泥古,师造化而能脱俗,在创新突破中形成自己的风格。他深有体会地说:“如果想在国际画坛上立足,得先以现代绘画的角度,吸取西方现代艺术,再回头反省自己的文化背景,立足在自己民族的基点上,然后再回到现代艺术。如果故步自封,是走不出路来的”。

丁绍光重视艺术创作的民族性,他以中国云南西双版纳风情人物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构思奇妙,蕴含丰富,在世界画坛占有重要地位。来到美国后,丁绍光的艺术视野更加宽阔,并在创新突破中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他把中国传统和民间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相融合,尤其在色彩方面,冲破客观限制,着力表现意象中的色彩的美。评论家认为他的绘画有诗歌般的艺术魅力,有诗的意境、气氛、情调、韵味以及浓

郁而令人神往的诗情,日本艺术评论家室伏哲郎称丁绍光为“站在中国现代绘画顶点的孤高浪漫的诗人”。美国评论家芬雷指出:“丁绍光的画是属于东方的,也是属于西方的,更是属于全世界的”。

丁绍光谙熟东西方绘画各个时期的作品和理论,师古而不泥古,在禀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基础上,努力汲取西方现代艺术的精华,勤于探索,推陈出新,以世界性的艺术语言,创作出独具特色的艺术珍品,把中国绘画艺术推向了崭新境界,丰富了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他的作品被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美术馆、博物馆或收藏家收藏,还多次在国际性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得高价。

丁绍光走过了坎坎坷坷的生活之路,经历了中国的数次政治运动的风风雨雨,心中深藏忧伤和痛苦,但他把痛苦留给自己,以绘画作品给人们以美的享受。1992年6月,丁绍光到台北祭奠于1979年去世的父亲,41载人生沧桑,天人永隔,令人感叹。同年,他回到北京,回到阔别30年的母校,捐助40万元人民币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立“张光宇艺术基金会”。许多人知道,曾任系主任的张光宇在艺术上对丁绍光影响最深,帮助最大。饮水思源,丁绍光信奉“一日为师,终身敬之”。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