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我的天堂 > 第10部分(第1页)

第10部分(第1页)

“我是1975年开始正式当大队长的。当时有15个生产队,1147亩地,平均每人只有4分地。4分地上闹革命,这是长江村在没有乡镇企业之前所走过的路。那时我们也提出过建设新农村的口号和目标,叫做:‘房子两边站,面貌彻底改。腾出土地来,增产再增产。’农业学大寨呗,可学来学去,全村的人连饭都吃不饱。所以有人说张家港是苏州的苏北,我们长江村则是‘苏州苏北的西伯利亚’。老百姓穷到什么程度一般人想象不出来,特别是那些连4分地都没有的渔民,大冬天孩子不敢上岸,因为他们连一条像样的裤子都没有,只有待在船上钻进芦苇叶编成的草被子里……1976年7月15日至8月13日,时任我们沙洲县委书记的高德正带领我们到邻居华西村吴仁宝那里学习,那个时候江阴县也是我们苏州地区的,华西村和吴仁宝就是我们苏州树起的农业先进典型。到华西村学两件事:一是吴仁宝带领群众改天换地的精神,二是通过办乡镇企业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经验。这一个月对我教育很大,我想:我们长江村如果学吴仁宝的第一条经验,我们没法干成事,因为我们只有人均4分地,4分地上再‘革命’,也恐怕只能革出个半饱的命来,所以我想学他的第二条经验——办乡镇企业。”

郁全和就是从办乡镇企业这条路将长江村带到了光明大道上。

1978年到1980年那会儿,就在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忙着按手印分田到户、广东东莞一带农民冒死偷渡到香港和深圳还有人在议论圈块地搞“特区”是不是资本主义时,郁全和及他的长江村已经轰轰烈烈地学着周边的兄弟生产大队,开始了创造“半壁江山”的伟业——大办乡镇企业。

长江村与苏州其他的乡村还有些不同,最初苏州搞的乡镇企业叫“多种经营”,长江村的“多种经营”算是从实际出发,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长江边的长江村自然是靠长江吃长江。新中国成立人民公社后,长江村一直没有撤销的是一个渔业队。郁全和当生产大队长后,特别是看了吴仁宝办的作坊式小五金厂后,觉得自己生产大队搞“多种经营”的潜力比华西村大,于是他一方面加强渔业队,另一方面借渔业队积累的资本搞起胶木五金厂及造船厂,而且由于搞的是“特色”生意,有独家经营的优势。1980年,他已经把长江村的队办经济搞得有声有色,他本人也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

第5章田埂上点燃的熊熊烽火(8)

有一天苏州地委组织部的一位副部长找到郁全和,告知他上级准备提拔他当副县长,并问他什么文化程度,郁全和说:小学。组织部副部长笑笑:你的实际水平已经到初中文化了,再锻炼锻炼就是高中了,这样吧老郁,你到学校开个证明,弄个高中毕业证书,其他的事你就不用管了。郁全和一听,脸就红了,憨笑道:这哪行!最后这位组织部长只好对沙洲县领导说,老郁不愿开学历证明,所以他的副县长就不好办了。

“我一个农民,哪想过当啥县太爷!”郁全和向我回忆这事时,丝毫没有悔意地说,“我的本领和兴趣倒是在办乡镇企业上。”

这年郁全和积聚了35万集体资金,创办了长江村第一个比较像样的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而且提出了“借梯上楼,借资生财,借船出海,借腹生子”的“四借”战略。这与坐镇在苏州城里的高德正书记提出的“横向型经济”不谋而合。

老郁是个“活络人”,很会做生意,又加上有个省劳模的身份,与外单位联合办企业很见效。“那两年我一下办了6个厂子,采取的土政策是:用地不要钱,把村上原来的老厂、旧厂改头换面都变成了‘苏州’‘无锡’大企业的分厂,这样一下便成了气候。”这是长江村办乡镇企业跨上的第一个台阶。

“借壳办分厂之后,又通过几年的发展,集体资金积累到了一定阶段,我就开始把目光放出去。”郁全和这时想做的事是:争取有一个哪怕是半个属于长江村的“拳头产品”。后来他打听到了上海三菱电梯厂正在进行一项电梯导轨国产化工程。于是郁全和便找到上海人,提出要揽这活。上海人问:你凭啥本领要搞这么个项目·郁全和说:这电梯导轨不就跟我们造船厂最后验收船只差不多的道理嘛!我们有造船验船的经验,所以来接你们的活。上海人笑出了声:你……你这个乡下人胆子倒是蛮大啊!又说:人家上海冶金研究所是这方面的权威专家,我们还给了他们90万元试制费,结果啥也没成功,你乡下人能行·郁全和不服了,把胸脯拍得“咚咚”响:我一分也不要你们的试制费,但产品要是合格,你就得收下!上海人面面相觑,负责该项技术工程的总工程师是个开明人士,说:“你要敢说这样的话,阿拉就跟你签协议。”“签吧!”郁全和卷起袖子,像上船去打渔。

不知道世界工业史和世界科学技术史到底怎么发展起来的!许多权威和专家没有干成的事,竟然让一些完全不懂行的人搞成功了。

郁全和清楚:长江村百姓和他郁全和可能搞出这个“电梯导轨”玩意会发大财,当然搞不出来也没关系,反正农民嘛,没啥丢脸的。但他想的还是假如能搞成功后的“发大财”景象。郁全和与上海人签完这份协议,心里喜滋滋的。

电梯导轨·那是什么玩意呀·郁全和在这之前甚至连电梯都没有乘过,现在却要来完成一项关于测验电梯的技术工程设备的研制,听起来有些像天方夜谭。

开始几天郁全和拿着那份协议书一直发呆,后来想到了找建筑公司,因为建筑公司给人家盖楼时就会接触电梯的安装。

行啊,你郁老板付钱我们就试试。建筑公司的朋友说。后来公司请了一位上海专业工程师,那个时候苏州很多乡镇开始请“星期天工程师”,这位电梯专家也是属于这个类型的聘用者,每月2000元酬金,但最后没能搞成,便悄悄溜走了。

第5章田埂上点燃的熊熊烽火(9)

这前后花去长江村8万元费用,郁全和感到很心疼。他到现场问情况,有人告诉他:公司的院子风水不好,里面有个坟地……“扯淡嘛!”郁全和一甩衣袖,说:“我自己来弄弄看。”

这是一个月亮高挂天际的夜晚。郁全和让几个参与研制的工人不停操作着那台失败了的导轨,左右前后、上下来回地一次次试验,又来回上下、前后左右地再一次次试验……

“问题出在这儿!”突然,俯身钻在试验机下端的郁全和大叫一声,“停!停停!”只见他拍了拍头上的屑尘,吃力地直起身,然后对身边的一位师傅说:“我们一起去做个小附件再试。”

花200元弄来的一个小附件安装上后,电梯导轨一举试验成功!喜讯报到建设部,领导和专家喜出望外:苏州的乡镇企业还真了不得啊!

上海人不能不服,有协议在先。于是郁全和一举在上海滩出了名,当然最得到实惠的还是长江村的百姓。

进入90年代后,长江村的乡镇企业已有相当规模。郁全和从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成立了“长江润发集团公司”,由于“润发”顺顺当当地发了大财,所以多次被江苏省和农业部评为“明星企业”。之后的十几年里,乡镇企业几经风浪,可长江村的“长江润发”始终激流勇进,一路高歌,企业发展蒸蒸直上。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海人相信长江村,相信郁全和。宝钢下属的几个子公司搬到了这里,这样的“大块头”来到小村子,你说长江村能不发大财吗·

“长江润发”后来成为“长江润发集团”,还是上市公司。关键是郁全和这位被秦振华誉为“张家港精神的典范,江苏省农村工业的典范,全面协调发展的典范”的长江村领头人思想与作风时时处处显示了共产党员的风范,因而长江村不仅发展快速、健康,而且百姓实惠富足。我去采访所看到的今日长江村,实在令人羡慕。这里家家户户有别墅,村子里有四星级豪华宾馆,昔日海盗出没的小渔村早已变成了热闹繁华的江边小城……滔滔长江水,堂堂长江人

荒滩创大业,新村四季春

丰产万里,五谷丰登

林荫道上车轮滚滚

长江儿女有长江的气魄

长江儿女有长江的风韵

我们心灵手巧壮志凌云

要把家乡打扮成人间的仙境……这首名为《我们是堂堂长江人》的歌曲,是长江村的村歌,它可能是全国惟一的一首村歌。郁全和告诉我,村里的乡亲们和这些年成为长江村新村民的几百名外地籍大学生都会唱这首歌,并且以此为骄傲。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