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我的天堂 > 第14部分(第1页)

第14部分(第1页)

然而,这一阶段苏州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个最耀眼之处,就是以“八仙”为表率的一大批拥有管理经验和经商经验的乡镇企业家得到了迅速成长。他们跟在“八仙”后面,鼓足干劲,瞅准机会,一跃而上,或后来居上,或紧追不舍,如万马奔腾,形成滚滚洪流,推动着全苏州的经济大发展。像张家港的华尔润、梁丰、澳洋,常熟的波司登、秋艳,吴江的鹰翔、永鼎、亨通等企业的领头人,都是在那个时候先后成长起来的优秀乡镇企业家。他们中绝大多数是当地的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优秀基层干部、共产党员,事业心和责任心强,有宝贵的奉献精神,又善于刻苦学习,同时又懂市场,且没有不良习性,故而能够带领农民兄弟们在“离土不离乡”的广阔田野上开创中国特色的一种全新经济形式,并为富饶美丽的苏州增添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及向更高更快的发展目标提供了宝贵经验。

若干年后的2008年初,我到昆山采访,主人一定要我参观一下他们的“好孩子”。这是我早就听说过的一家著名企业,到那里才知道他们的老板原来也是一位乡镇企业家成长起来的“大亨”。

“好孩子”在1972年前是昆山陆家中学的校办五金厂,宋郑还接手之前连年亏损。老宋把它接过来后,发挥了当时乡镇企业善于与上海“攀亲”的优势,联手上海某企业做童车生意,结果一做就是20多年,一直做到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童车“巨无霸”厂家,现在的年销售金额已接近百亿元,国内外员工20000多人,为国家上缴的税收共达数十亿元……

永鼎集团的老板顾云奎是个农民出身的企业家,当年他以2万元起家,带领他的一帮农民兄弟将一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注塑件乡镇小厂,发展成拥有55亿元资产的集团公司,他的“永鼎”是江苏省第一家在上海证券所上市的乡镇企业。

原吴县渭塘镇渭塘村党支部书记邹宝如是位复员军人,回乡后他接办了村里的一家小五金厂,不到20年,他就把这家小五金厂发展成拥有170家各类企业的村办集团企业。现在全村的村民100%成为集团企业的股东,全村三分之二的人当了老板,村里有私人轿车近600辆,农民年人均收入近20000元,所有的设施都基本是现代化的,但身为集团企业董事长的邹宝如自己却一直不在集团企业里拿工资。

在苏州,像“好孩子”这样的企业,像顾云奎、邹宝如这样的企业家比比皆是,苏州的乡镇企业不成为“半壁江山”才怪!苏州不大发展才怪!苏州百姓不富裕才怪!

第7章牵“牛鼻子”让姑苏光芒四射(1)

时值1985年。

这一年,苏州发生了一件大事——中央批准苏州为沿海经济开放地区。

1987年,苏州人经过努力,获得了外贸进出口经营权。

不要小看这两件事。从某种意义上讲,苏州今天能够成为面向全球的国际化现代新兴工业经济城市和拥有强大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实力,与当年的这两件事密不可分。

苏州作为外向型城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真难说,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讲,苏州从泰伯、仲雍的后代在垒起那篮球场大的“子城”开始便有了“外商”。另一个时间可以从中世纪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到苏州看到“漂亮得惊人,商业和工艺十分繁荣兴盛”那一天算起。其实苏州的“外向型”一直没有间断过,据清朝户部统计,1849年全国24个“海关”全年共上缴440万两银子,苏州的浒墅关就占了8%之多!新中国成立前,苏州的丝绸、花边和特色美食,其实已经源源不断地作为“中国牌”出口海外。1949年之后,中国受西方世界的封锁,对外贸易极少,就是在这少量的外贸货物中,苏州产品仍然占有相当比例。

但这一切始终没有改变苏州经济中农业经济的主体地位,工业经济与手工艺经济则十分有限。进入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改变了这种格局,农业经济为主导的苏州经济开始被工业经济所替代,别小看了这种经济内容比例的倒过来现象,它其实是苏州有史以来经历的一场最为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它使苏州从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农耕经济社会开始转型为工业城市。

“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在成为“半壁江山”之后,这个历史性的转型便有了清晰而永固的分水岭。

在这个分水岭的一侧,历史的年轮非常悠远,而到了临近分水岭的时候,其历史的发展轨迹是高速的,这首先归功于*,其次应当归功于勤劳而智慧的苏州人民,还应当归功于苏州市的历届领导班子,没有后者清醒而明晰的正确决策引领,苏州经济尤其是让全国人民刮目相看的苏州乡镇企业经济是不可能发展得那么“莺歌燕舞”,那么“喜气洋洋”,那么“桃花盛开”……

笔落此处,我耳边突然传来一曲悠扬的民歌: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

……这是我们苏州老家人人爱唱的一首歌,它很柔、很美,就像西施式的苏州美女,其音色则像苏绣的质地那样滑润艳美。但我知道茉莉花香是因为茉莉花树经历了秋冬的霜露,假如没有这漫长的秋冬的霜露,茉莉花不可能那么香。

苏州乡镇企业的发展有些像茉莉花香那样,也有些像“好一朵茉莉花”歌那么动听。可我知道,苏州的乡镇企业发展史并非像我上面叙述的那么平缓、那么一往前行和阳光灿烂。它的发展与壮大过程充满了复杂的斗争与风雨……

这一幕有必要记录下来。因为这是历史的本来面目,因为它是留在我父亲身上的一道深痛的伤痕:

在父亲生命垂危的时候,我给他擦过一次身子,发现在他背上烙下一道很深的伤痕。我开始以为是他年轻时带领民兵先锋队在望虞河水利工地上留下的光荣印记,不料父亲说那是他在80年代干乡镇企业最得意时被人暗算的一次事故中留下的。

“为什么那个时候还有这样的事·”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7章牵“牛鼻子”让姑苏光芒四射(2)

我那时已在部队工作,离开家乡十多年了,父亲那时创办的一个眼镜厂和一个绣花厂在当地也算有些名气。

父亲说,那是一次在干部会上有人“揭发”他到苏州给人“行贿”了3只甲鱼和60斤鲢鱼。“我一气之下提出要辞掉厂长职务,回家的路上一生气,不小心摔倒在水渠里,是一块水泥板挫伤了我的后背……”父亲接着又说,一段时间内,有人把社队企业在做生意中给客户和合作单位送些东西看做是“行贿受贿”,“批得很厉害,甚至判刑的有好几个,从此我再没有干了。”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后来再没有干眼镜厂厂长和绣花厂厂长了。

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并不清楚。在写这部书的时候,我翻阅了当时的一些中央文件和政府出台的有关规定,不由得吓了一跳,原来那些文件上赫然写着“整顿”、“治理”和“严打经济犯罪活动”,并且条文非常明确地规定对那些“请客送礼”现象要严厉打击,“严重的要以罪论处”。乡镇企业在进行合作和经营活动中的“请客送礼”,在当时被认为是“罪恶的源头”,因为有人认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就是凭着“请客送礼”的“不正之风”发展起来的。这就必然成为了整顿的重点。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