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我的天堂 > 第47部分(第1页)

第47部分(第1页)

报说:

“张家港精神具体体现在这样五句话上:第一句,‘弘扬创业者’;第二句,‘支持改革者’;第三句,‘鞭挞空谈者’;第四句,‘惩治*者’;第五句,‘大胆起用开拓者’。”

总书记点头道:“这五句话,实际上是‘两手抓’的精神,体现了两个文明一起抓。”

这个发生在长江下游吴国腹地的故事,这个很能让人联想的一幕已经过去七年时间,但张家港人至今还能绘声绘色地讲述那个非同寻常的日子,那个曾让总书记心动也让张家港人心动的日子。这一天,同样令全国人民心动。我所听说的*同志给基层干部当“翻译”的事在苏南地区就有两次,而且主人公都是我曾经直接采访过的人,一位是秦振华,另一位是华西村的吴仁宝。一位党的总书记和国家主席,能如此亲切地主动为人当起吴语“翻译”,这是苏州人的荣幸,也是中国人民的荣幸。秦振华和吴仁宝所得到的这份荣幸更不用说了,这两个老先进跟我谈起此事都一样的激动和兴奋。

张家港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非常特别的。而从诸多历史记录中,我也看到了中国当代领导人对张家港和秦振华这样的实干家、敢闯的改革家也格外欣赏。*、*等都到过张家港,并都给予高度的评价,使得张家港平添了巨大影响。

现在我们不得不说到的另一位张家港人,他就是被人称为“中国沙王”的沈文荣。

“张家港的发展,离不开一群英雄好汉,其中有一个就是沈文荣。我对他就是大力赞赏和表扬,让所有企业家向他学习,后来还力排众议,推荐他当了市政协主席……”秦振华告诉我。

第4节长江“沙王”沈文荣

可以这么说,在张家港市的历史上,包括今天的现代化进程中,如果没有了秦振华和沈文荣这两个人,张家港的光芒肯定会减弱许多,甚至不可设想。虽然在张家港的前身——沙洲县的时候,这块土地上曾经也出现过令人惊叹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一段辉煌历史,但我仍然要说,假如没有秦振华这位拓荒者和杰出领导者与其强有力的执政能力,张家港市不可能有今天的名声和快速发展的基础。

其实秦振华对张家港的影响,即便是在他退休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起到作用。

第19章秦振华与张家港精神(21)

有一件事可以佐证。

有个宏宝公司在张家港原来搞得非常好,其领头人朱玉宝也是在秦振华时期的一名经济骁将,前些年改制后,朱玉宝因为年岁大了,加上工作和管理上出现了松劲,使得这家从乡镇企业成长为上市公司的企业掉队了。市里非常着急,似乎又没有人能指派得动朱玉宝。秦振华知道后,说:“还是我去说说他吧。”秦振华去了,还带了一批人,找到朱玉宝,跟他着实动员了一番。朱玉宝见老书记秦振华出现在眼前,非常感动,吃饭的时候,像一位多年南征北战的老战士见了老首长一样,顿时气壮山河地向秦振华立下军令状:“老书记,你放心,我一定要好好干,三年内实现产值翻一番!”秦振华笑了,拍拍朱玉宝的肩膀说:“这才像我们张家港人。”

近三年宏宝公司确实又重新腾飞起来。为什么会这样·用张家港人的话说:人家朱玉宝“服”秦振华,他秦振华是一团燃烧的火,到哪儿都能把人的激情“烘”起来。

“服”秦振华的张家港人很多很多,几乎所有张家港有能耐的人都“服”他。

“服”字在我老家的话语中,就是极度佩服和信任的意思。

“沙王”沈文荣对秦振华也是十分“服”的。在张家港,假如没有了沈文荣,这个城市也许还能获得那么多精神文明的成果,但经济总量肯定难以进入中国“百强县”前十名之列。这是因为沈文荣麾下的“沙钢”这艘巨型“钢铁航母”一年的产值是上千亿元,而倘若抽走了这一块,张家港等于由姚明变成了潘长江——矮了一大截。

沈文荣的分量在张家港举足轻重,沈文荣的分量在中国钢铁行业的分量同样举足轻重。这也是张家港为什么能够名扬中华大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经济为中心的时代,实力是关键,实力与影响力相关,影响力靠实力支撑。

沈文荣何许人也·此人可以用“传奇”二字来形容。想想:一个长江边的普通农民,七折腾八折腾,竟然成为一个“钢铁巨人”。其企业的年钢产量除了上海的宝钢之外,他把全国的所有国营钢铁巨人们全部打败到了一边,你说传奇不传奇·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实力,主要看那里有多少钢铁厂、能炼出多少钢出来。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的二三百年来,钢铁一直处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宰地位,毛泽东曾经把它视为“元帅”,五六十年代的中国,钢铁就是国民经济的“元帅”。元帅升帐了,全国的经济就跟着升张了。二战后,石油慢慢替代了钢铁元帅,然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钢铁巨人仍然扮演着“元帅”的角色,中国便是这种情况。

有外国经济学家称中国近二三十年的发展是“水泥+钢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实际上,钢铁在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发展中一直没有改变“元帅”的地位。

沈文荣的传奇正是因为从一个“修地球”的农民成长为“钢铁元帅”而变得特别精彩……

在苏州采访时,苏州老领导高德正谈起张家港和沈文荣的事,他特意告诉我:写张家港的沈文荣,不能忘记“提一提”该厂的老书记张耀生。

我在与沈文荣对话时,这位“沙王”一开始就提到了他的“恩师”张耀生。这是因为张耀生老书记是沈文荣现在的“沙钢”前身的老领导,并且正是因为张耀生的最初创业奠定了后来沈文荣起步走上“沙王”之路的基础。在沈文荣接手“沙钢”之前,还有一位前任虽然当厂长时间短,但同样为“沙钢”发展作出过历史性贡献。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19章秦振华与张家港精神(22)

沈文荣现在的“沙钢”前身叫沙洲县棉花加工厂,在当时的沙洲县是最大的企业,上世纪70年代之前,张家港还叫沙洲的时候,这厂是沙洲的国有龙头企业,主要服务于产棉大县的棉花加工生产。70年代中期,苏州地区开始孕育着一场深刻的农村工业革命——大办乡镇企业。时任沙洲棉花加工厂党总支书记的张耀生思想比较解放,在县委书记高德正的支持下,开始多种经营。他当时所谓的“多种经营”便是投了少许资金,搞了一个造纸厂,用芦苇作原料。由于想搞造纸厂,即发现市场上买不到钢材,最后只能用木料替代造纸厂的一些机床设备。

“不妨试试弄个炼钢厂!”张耀生在厂务会议上提出。于是在棉花加工厂“多种经营”第三次转型时就开始干起小钢厂活计了。当时全沙洲一年对钢铁的需求量是400吨,但张耀生他们厂“小弄弄”才弄得6吨钢,缺口很大。张耀生于是向高德正提出“干脆搞个钢厂”。

“好啊,我全力支持!”县委书记高德正批准了。

在以粮为纲的年代,有人异想天开搞钢厂,有人公开表态支持搞钢厂,用今天的话说:“那是了不起的超前意识了!”

张耀生的功绩就在于此。那时沈文荣只是车间的普通钳工。1975年,年轻的沈文荣因为工作出色而进了棉花加工厂的领导班子。

“我生来对钢铁感兴趣,所以对张耀生老书记当时力主搞的一个轧钢车间非常起劲和支持。”沈文荣回忆最初的“钢铁情”时说。

1974年,沈文荣在张耀生的一手提拔下入了党,后来进了班子,又当了党支部副书记。那个时候厂里钢的年产量是2000来吨,但可怜的是连个炼钢炉也没有——纯粹的土坯炼法,沿用的是大跃进时代的方法。到1982、1983年时,张耀生手下的沙洲棉花加工厂“多种经营”的钢铁产量已经达到年产50000吨,这不算小数目,但当时谁都没有看出长江边的那个土钢炉有什么“元帅”风范,事实上当初的国内钢铁市场还相当差,曾经有一段时间炼好的钢材根本卖不出去。

1984年,老书记走了,沈文荣当了这个厂的“一把手”。痴迷“钢情”的他做了一个“钢铁将军梦”——“冲出本省参与竞争,三五年内实现产销量全国第一、产品质量全国第一”的两大目标。当然沈文荣不敢定位在炼钢量上,而是做钢产品——钢窗料。上世纪80年代初,苏南地区的农民们已经开始富起来,造房子用钢窗成了一种时尚,于是沈文荣的“钢铁将军梦”也由此而来。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