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我的天堂 > 第67部分(第1页)

第67部分(第1页)

顿生灵感:为什么不把刺在身上的花纹刺在衣裳上呢·女红被自己的灵感所感动,连续七天七夜用五彩丝线绣成了一件图案衣裳。这绣上花纹的衣裳试穿者正是她爷爷仲雍。穿上绣花衣的仲雍迫不及待地跳到水里看效果,据说水蛇等看到这美丽的“怪物”,吓得纷纷逃遁。于是仲雍高兴地下令勾吴全境推广这种绣衣,以替代文身。从此吴国兴盛刺绣,也再没有人惧怕“水怪”了。最早的“苏绣”就是这样诞生的,以前的绣娘也叫“女红”。关于“苏绣”诞生史,还有一种说法。苏州的第一部地方志汉朝的赵晔所著的《吴越春秋》中载道:“禹乃登山,仰天而啸,忽然而卧。因梦见赤绣衣男子,自称玄夷苍水使者。”此文道的是在泰伯、仲雍兄弟之前的大禹来到吴地,为与土著打成一片,不得不整天祼身奔走,苦不堪言。于是大禹苦思冥想解决方案。有一日大禹自称梦见一个上苍派出的使者,穿着龙纹绣花衣。迷信的远古人一听皆学天使,从此穿起了绣衣,替代了以往的文身习俗。看来无论是哪位发明绣花衣以取代文身,“苏绣”的诞生皆有血与泪的代价。

第22章金太仓之光(21)

很难想象,假如伍子胥不是因受杀父灭族之痛、之耻,他身为楚国大臣之子而怎能落魄吴国街头当乞丐·也正是因为受吴王重用,他才上书“欲立强国必先立城郭”,并用七年时间“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起了“周四十一里二十一步二尺,陆门八,其二有楼。水门八”的“吴大城”,即古苏州城,亦叫“阖闾城”。历时2500多年的姑苏城依旧被今人惊叹为人间*的“东方水城”,是因为它的设计称得上“能进能退”、“能攻能守”和便于生活、四通八达的建筑经典。伍子胥其实并不是建筑专家,但他内心的那份兴吴破楚的强烈心愿使他对苏州城的心力倾注程度远远超越任何一位伟大的建筑学家的智慧与艺术。有兴趣者现在仍可在漫步苏州老城时体会到当年伍子胥建城时那种因势利导的高超艺术。“坊市棋立,桥梁栉比”。苏州老城的街坊与河道是并行的,一街一河,街、巷、桥、店、庙、宅、埠、衙等皆临街、临水布置。前门沿街,后门临河;前门御车,后门登船:具有“门前石街人履步,屋后河中舟楫行”的那种现在苏州人常说的“双棋盘”格局的独特水乡景象。这种“双棋盘”格局后来对苏州乃至整个江南水乡城镇建筑都起到过重要的示范作用。“二八城门开道路,五千兵马引旌旗”。古苏州城有八座城门,它们为抑制外敌入侵和通达四方、济民强国发挥了极端重要的作用。杨柳阊门路,悠悠水岸斜。乘舟向山寺,著履到渔家。苏州古城能够留给今人那种永远无法忘怀的“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境画意,便是一种永恒的物景文化与流动的哲学深意。它的每一条河流与每一扇城门及每一块街砖,都蕴含了岁月磨砺的深刻痕迹与人世间的悲喜。

多数人以为江南水乡的苏州只有水与桥,或者只有江河湖塘。其实苏州还有很多山峦。虽然这些山峦比不上神州五岳,但苏州的几乎每一座峰峦都充满了灵秀之气。太湖边的吴山,虽不高,却绵延数十里,由于它身伏太湖水域之边,常倒影于万顷湖水之中,仿佛是天然图画。名镇木渎西北的灵岩山可能是苏州境内的山峦之代表,它四周峰峦环绕,自北向西依次有天平、塞山、银顶、穹窿、香山、清明等山峦,自南向东依次有横山、黄山、狮山、楞伽山,可谓峰联岭属,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间,独立挺拔,故有“吴中第一峰”之称。

苏州的山有不少是在湖中水里长着的,比如茫茫八百里太湖中就有七十二峰。其美其妙,只有坐在湖船上欣赏或静坐在渔坞旁观摩才可知其美不可言之妙。

有人把太湖的七十二峰比做浮于水晶盘中的一颗颗青螺,此乃绝佳的比喻。试想一下,你坐船泛湖上,闭上眼睛,再猛然睁开,但见蓝天白云下碧漪涟涟的太湖如同一只巨大的水晶盘,那一座座翠翠的青峰,大的如田螺,小的如螺蛳,这儿一颗,那儿一粒,吸附在这个盘子上,何等悦目,何等诗意!如果你能耐心地晨暮观察,还会发现那“盘中青螺”是活动着的,是变换着的,忽而高顶穹空,忽儿藏身于地面,忽儿随浪波动,忽儿凝固成湖体本身……

这就是苏州的灵峰妙山。它看起来默默无言,却时常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莫测变幻;它似乎沉静呆板,却突然间奔涌激情,让世界感动和震撼。 。 想看书来

第22章金太仓之光(22)

“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我的祖先这样评论苏州的山与水之间的关系,故而有“天下之山,得水而悦;天下之水,得山而止。”有山有水,山水相依,才能有醉人的胜境。

苏州的山正是如此。苏州的山还让我想起了苏州的一位先人,他当然是兵法创造者孙武。

在伍子胥到吴国前,孙武一直隐居在太湖边的虎丘一带的山林之中。后来他与伍子胥一起帮助吴王阖闾败楚,称雄于中华。但后来的国君夫差不听伍子胥规劝,被十年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灭亡。孙武冷眼对时势,尤其是对好友伍子胥的惨死而痛心不已,从此彻底隐居于深山数十年。孙武潜心对过去所写的13篇兵法重新修订,使其更臻完美。这部兵书使孙武成为中国春秋时代与孔子、老子齐名的三位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而光耀千秋。

我常想,人们都说苏州人的性格是水做的,是水的柔性与地之肥沃及阳光的充足而熏陶出来的,似乎做什么事都能成功。难道真是这样的吗·否也。听了孙子的故事,也许你对于苏州人的聪明是从何而来这一问题会有另一番了解。

孙子兵法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充满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孙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着的,强调战争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成对立面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这对远古人而言,是何等高超的思想艺术!我们最熟悉的孙武“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著名论断,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和辩证法,不仅是军事学说,也是人类运用于各种社会活动中的法宝。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霍吉兹在《企业管理》一书中这样指出:“《孙子兵法》中所揭示的许多原理原则,迄今犹属颠扑不破,仍有其运用价值。”日本企业家大桥武夫在《兵法经营大全》中指出:“采用中国的兵法思想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比美国的企业管理方式更合理、更有效。”自孙武传授兵法的几千年来,世界各国的军事、外交、经济、文化之间的各种争战,很多都能见到用孙子兵法的思想来化解的实例。

苏州人是孙武的后代,他们对先人留下的兵法之道最能吃透和熟用。掌握了这样本事的人群,即使碰到再大的困难,也能战而胜之。

我还想起了另一个苏州的伟大先人,他就是宋代改革派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大清官范仲淹。

公元1014年,迷信道教的宋真宗率领百官到亳州去朝圣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整个城市轰动,人们争先恐后去看皇帝。惟独有一个学生闭门不出,仍然埋头读书。同学见状呼他:“快去看呀,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这位埋头看书的学生随口说道:“将来再见也不晚。”便只管继续读他的书。果然第二年这位学生中了进士,见到了皇帝。他便是后来成为宋朝一代名相的范仲淹。范仲淹是苏州人。由于父亲早逝,范仲淹小时候生活十分艰苦,在襁褓时就随改嫁的母亲到了山东。寄人篱下的小范仲淹进取爱学,后来当官后一直不忘百姓之苦,并力主改革旧端,根治国家之弊病,所以才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理想与胸襟。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人品和闪光思想在那篇传世之作的《岳阳楼记》中淋漓尽致地得到了发挥升华……

吴国之地的苏州,历史上出过无数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产生与存在,注定了这块沃土的富饶与强大,丰收与壮美。

继承,可以使并行者比别人多一份智慧和聪明;而不断地创新与追求更使自己比他人具有更多的本领、耐力和勇气。苏州人属于这种人,属于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总比别人走得快些,攀得更高些,并且永不停步地奔走在前面——几千年来始终如一……

不再像二三十年前从京城回一趟老家要走一两天,现在两三个小时就能抵达,借助手机、网络和电视的帮助,想了解故乡的每一天情况和每一个进步,极其便捷。因此像“小安小富,不满小胜,不守不成”这样的话,我常听老家的干部和群众说。何谓“小安小富,不满小胜,不守不成”·言下之意是:现在的苏州是追求的大富、大胜和大成。

呵,大富、大胜、大成者苏州也。

呵,大富、大胜、大成者自然是苏州,自然是我的那可爱、可敬的父老乡亲!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