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红楼解梦 > 第19部分(第1页)

第19部分(第1页)

曹雪芹原本的文字,比如第七十二回里,写到有种古玩叫“腊油冻的佛手”,通行本倒没改,1982年首版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的校注本却改为“蜡油冻的佛手”,并在回后“校记”里称是并无其他版本参照的“径改”。红学所的这个校注本有优点,我常使用,但这样“径改”“腊”为“蜡”,并无道理。1944年5月一位署名“绪”的研究者在重庆《新民报晚刊》连载了《红楼梦发微》,其中有一节就是“蜡油佛手”,他说:“贾府生活穷极奢华,其饮食起居,即近人尚往往不能想象。但亦有极平常物品,当时因不多见,以为奇货者……蜡油冻的佛手,系一外路和尚孝敬贾母者。现在看来,不过一蜡制模型,不算一回事。然在当时,却非同小可,价款既在古董账下开支,当作古董看待,贾琏又特地向鸳鸯追问下落……何等郑重其事!给现代人看了是不禁要发笑的。”且莫乱笑!应该被嗤笑的倒是这位“绪”先生。红学所的校注本给这个佛手加的注告诉读者,这东西是“用黄色蜜蜡冻石雕刻成的佛手。冻石,是一种半透明的名贵石头。”“腊油冻佛手”绝非“蜡制模型”,“腊油冻”是一种名贵的石料,这是所有跟“绪”先生一样囫囵吞枣自作聪明地读《红楼梦》的人士必须首先搞清楚的。“绪”先生是凭记忆把“腊”混同于了“蜡”,红学所校注本是为了座实“黄色蜜蜡冻石”而故意把“腊”改成了“蜡”,其实,“腊油冻”这种冻石,不是黄色的像蜜蜡那种冻石,而是另一种像南方肥腊肉的颜色质感的冻石,属于浙江青田石之一种,尤其罕见名贵,贾琏郑重其事细加询问,正反映出“贾府生活穷极奢华”,这一细节也丰富了人物性格。

《红楼梦》里多次写到了羊角灯。红学所校注本所据的底本是庚辰本,有关文字没有“径改”,处理得当。贾府里的灯具多种多样,第五十三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所写到的灯就有玻璃芙蓉彩穗灯,錾珐琅的活信可扭转的倒垂荷叶彩烛灯,各色宫灯,各色羊角、玻璃、戳纱、料丝、或绣、或画、或堆、或抠、或绢、或纸……诸灯。羊角灯自然是用羊角制成的。羊犄角能有多大呢?怎么将其制成灯呢?古本《红楼梦》里,第十四回都是这样写的:“凤姐出至厅前,上了车,前面打了一对明角灯,大书‘荣国府’三个大字,款款来至宁府。”明角灯就是羊角灯。“通行本”则删去了“大书”两个字。显然,程伟元、高鹗他们没见识过可以在上面“大书”文字的羊角灯,依他们想来,那灯上能有三个描红格子般的“大字”也就很不容易了。出于同样心理,古本第七十五回写到中秋节“当下园之正门俱已大开,吊着羊角大灯”的描写,到了“通行本”里,后半句变成了“挂着羊角灯”。高鹗续《红楼梦》,因为见识毕竟短浅,第八十七回写林黛玉喝粥,想不出该配什么佐餐,便写下了五香大头菜拌麻油醋,这真令读者发笑。但你续书捉襟见肘倒也罢了,怎能擅改曹雪芹的原文呢?

《金瓶梅》里曾写到“云南羊角珍灯”,明末清初的张岱在其《陶庵梦忆》里也写到羊角灯,说灯面上可以有描金细画,清末夏仁虎在《旧京琐记》里记载:“宫中用灯,当时玻璃未通行,则皆以羊角为之,防火患也。陛道上所立风灯,高可隐人,上下尖而中间椭圆,其形如枣。”他还说南京人有吴姓者专门在前门外打磨厂开“羊角灯店”。其实在北京什刹海附近,至今有条胡同叫羊角灯胡同,那里当年要么是有制羊角灯的作坊,要么是有经营羊角灯的商人居住。清末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里说,每逢灯节“各色灯彩多以纱绢玻璃及明角等为之”,可见随着时间推移,羊角灯已经从宫廷和贵族府第走向了民间街头。近人邓云乡先生在其《红楼风俗谭》一书中说,羊角灯“是用羊角加溶解剂水煮成胶质,再浇到模子中,冷却后成为半透明的球形灯罩,再加蜡烛座和提梁配置成”,但这只是他个人的一种想象,其实,羊角灯应该是这样制成的:取上好羊角将其先截为圆柱状,然后与萝卜丝一起放在水里煮,煮到变软后取出,把纺锤形的楦子塞进去,将其撑大,到撑不动后,再放到锅里煮,然后再取出,换大一号的楦子撑,如是反复几次,最后撑出大而鼓、薄而亮的灯罩来。这当然要比溶解浇模困难多了,许多羊角会在撑大的过程中破损掉,最后能成功的大概不会太多,尺寸大的尤其难得。这样制成的羊角灯,最大的鼓肚处直径当可达到六七寸甚至一尺左右,所以上面可以“大书”(每个字比香瓜大)“荣国府”字样,并且在过节时不是在园子正门上“挂着”的小灯,而是“吊着”的非常堂皇的“羊角大灯”。准确理解曹雪芹的原文,可以加深我们对贾府贵族气派的印象,获得细腻入微的审美怡悦。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龟大何首乌

通过人物口述某些物品,以刻画人物性格,以至反映其内心活动,是《红楼梦》文本的一大特色。第二十六回,薛蟠指使焙茗,以“老爷叫你呢”诓骗宝玉出得大观园,令宝玉极为不快,但薛蟠告诉他:“要不是我也不敢惊动,只因明儿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谁知古董行的程日兴,他不知那里寻来了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大西瓜,这么长一尾的新鲜的鲟鱼,这么大的一个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猪,你说,他这四样礼可难得不难得?……我要自己吃,恐怕折福,左思右想,除我之外,唯有你还配吃,所以特请你来……”脂砚斋对这一段批曰:“写粗豪无心人毕肖”,“如见如闻”,“此语令人哭不得笑不得,亦真心语也”;确实,一个粗俗颟顸而又炽热心肠的纨绔子弟形象,在那形容几种食品的口吻里活跳了出来。

第二十八回,宝玉在又一次渡过了因黛玉误会而产生的情感危机之后,精神极为亢奋,在王夫人处,王夫人不过随口问了黛玉句“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又因想不起一剂丸药的名字,宝玉竟忘形放肆起来,说母亲是让“金刚”“菩萨”支使糊涂了;这还不算,他又胡诌要用三百六十两银子,替黛玉配一料丸药,声称“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他随口乱扯:“当真的呢,我这个方子比别的不同,那个药名儿也古怪,一时也说不清……”下面有一串文字,因为当年传下的手抄本是没有断句的,现在我们看到的印刷本,如根据程伟元、高鹗弄出的本子流布开的通行一百二十回本,是这样处理的:“只讲那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读起来显然很别扭,“三百六十两不足”,指的是人形带叶参的重量还是龟的重量?有的流行本,干脆臆改为“三百六十两四足龟”,可是,现在我们掌握的任何一种手抄本上,都没有“四足”的写法,这样改动是侵犯曹雪芹著作权的。1981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个本子在恢复前八十回原始真貌方面作了可贵的努力,但问题也还有,比如这个地方,它是这样断句的:“只讲那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校注者把“三百六十两不足”派给了人形带叶参,把“龟”当作是对“大何首乌”的形容,这样,宝玉在上述所引出的话语里,就不是讲了五种东西,而是讲了四种东西。

我以为,固然宝玉在这里是顺口胡诌,但他既然煞有介事,也便一定要讲得既耸听而又不至于在逻辑上离谱。“龟大何首乌”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龟大”是多大?龟的种类很多,像棱皮龟、玳瑁、象龟的龟壳可以长达三尺多乃至于六七尺,作为蓼科草本植物的根茎何首乌如果那么样大,反倒会让人觉得成了怪物未必有其应有的药力了;而有的观赏龟,如金钱龟、绿毛龟,龟壳却又可能仅一寸来长,一两寸长的何首乌又无乃太寒酸,怎能加以夸耀?我以为,在上引段落里宝玉讲的还是五种东西,应该这样来断句:“……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他对每一种东西都强调寻觅的不易,龟要大的,但也不是越重越好,必须接近三百六十两却又不能超过,旧秤是十六两为一斤,也就是那龟必须是二十二斤多却又不能是二十二斤半(折合现在十两制的算法,约十四斤六两许)。

我们都记得,第七回里,宝钗讲她那“冷香丸”的配方,“真真把人琐碎死,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等等,这“冷香丸”曾引出黛玉对宝玉这样娇嗔:“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这番话语沉淀在宝玉潜意识里,一个触机,发作出来,他是借此尽情宣泄自己甘愿为黛玉炮制“暖香丸”,以与宝钗抗衡的情怀。脂砚斋对此评曰:“前‘玉生香’回中,颦云他有金你有玉,他有冷香你直不该有暖香,是宝玉无药可配矣。今颦儿之剂若许材料皆系滋补热性之药,兼有许多奇物,而尚未拟名,何不竟以暖香名之,以代补宝玉之不足,直不三人一体矣。”

“龟大何首乌”越想越不通,“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却与“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那里有这样可巧的雨,便没雨也只好再等罢了”前后相映成趣,揭示出宝玉内心涌动着的隐秘情愫。即使是大情节之间的这种似乎随手拈来的“闲笔”里,曹雪芹也在丰富着人物的性格,真如脂砚斋所赞叹的:“作者有多少丘壑在胸中……”

红楼梦烟画(1)

壬午年春节逛厂甸庙会,购得红楼梦烟画一套,如与旧友邂逅,乐不可支。

所谓烟画,依我儿时的叫法,该称洋画,拍洋画与挝羊拐,是那时我辈最喜欢的两种游戏。玩这两种游戏的最佳地点是胡同四合院门口的登马石旁。长方形的登马石表面早被古人靴底磨得平整光滑,特别适合当作游戏台。挝羊拐的玩法是左手先把四个侧面染了红色的羊拐扔到石面上,然后抛起右手里的沙包(碎布缝制,内放沙子),趁沙包未落下之际,赶紧整理扔下的羊拐,使其朝上的一面相同,然后接住沙包,再抛起,再将羊拐全换为另一面,如之四次,倘把羊拐所有各面全部转换成功,则再抛起沙包后,要将全部羊拐挝进手中。每当其中一个环节失败,则换为另家去做。谁最顺利地完成全过程,谁为胜者。那时我和小朋友玩挝羊拐,赢了人家给我洋画,输了则我给人家。但洋画本身也可单独游戏,而且我们男孩子更喜欢玩洋画。洋画的玩法又有两种,最过瘾的一种就是拍洋画,一家等量地出几张洋画,凑成一摞后,放在石面上,以剪子石头布划拳胜者先手,把右手巴掌拍到洋画旁边,以气流掀动洋画,如有洋画翻转跌落,则可连续拍下去,凡拍翻转的均归拍者;倘拍后洋画未能有所翻跌,则换另家来拍;拍光后再续再玩。那时回家吃晚饭时,我的两手总是黑黑的,右手掌往往还因拍洋画而红肿,虽然母亲总呵斥着让我去洗手,但忍不住抓起大白馒头狼吞虎咽的情况还是经常发生。

洋画的另一种玩法比较斯文,就跟打牌一样,你出一张,我出一张,比大小。洋画的种类颇多,玩比大小,最好办的是水浒人物,天罡星都比地煞星大,而且那108将全有座次,谁赢谁很好判断。每回各出一张,小的归了赢家,但赢家用过的那张牌要搁到一边,不能再用。最不好办的是红楼梦人物,究竟谁比谁大呢?不要说小朋友弄不清,就是大人们也未必都能作出准确判断。

为什么叫洋画?那时候还没WTO,但外国烟草公司盯准中国烟民,其手段就跟如今麦当劳盯准中国食客一样,不仅在大人身上下工夫,更在小孩身上打算盘。现在你到麦当劳里头去看看,常有家长代替小孩去消费的,不为吃那汉堡包炸薯条什么的,为的是按份额领取小玩偶,以凑成一整套;当年随香烟附赠的小画片,吸烟的大人倒未必有几个在乎,但孩子们却视为珍奇,我那时就曾缠着父亲一再地购买海盗牌香烟,那洋烟里附有红楼梦画片,为凑够120张全套,你算算得买多少包海盗?算不清楚的,因为很可能连买五包都是袭人,而买了上百包也还是没个贾宝玉!

当时的国产香烟也有附赠小画片的,但似乎不如洋烟那么普遍,大概是凡洋烟必附小画片,所以把香烟盒里的小画片一律叫作洋画儿,也便顺理成章了。

那时跟我玩洋画的小男孩,大都不懂得不喜欢红楼梦,所以乐得把红楼梦洋画输给我甚至白送给我,但也有跟我玩洋画的女孩子,她们对红楼梦洋画相当喜欢,也能说出些谁大谁小的道理,比如秋纹遇上惜春一定输,因为是丫头跟小姐的区别,贾珍遇见惜春则赢,因为他是她哥哥,但尤氏遇到李纨,或者柳湘莲遇到蒋玉菡,又该谁输谁赢呢?好在这套洋画每张上面

都有编号,于是按编号,数字靠前的赢数字靠后的,也算一种规则,但编在120号的是警幻仙姑,据书里所说她应该是极大的,贾府去世的祖宗都去巴结她求她保佑后代呢,但我们那时候玩洋画,最不喜欢的就是这位让我们莫名其妙的仙姑,她是注定要输来输去的。

忆当年,我始终没能凑足全套红楼梦洋画,当然有的人物又一下子拥有数张甚至十多张之多,比如我就记得手里总有数张胡氏,而这位胡氏究竟是怎么一位角色?那是直到我成年以后才大体上弄明白的。

摩挲翻弄着从厂甸庙会买来的全套红楼梦洋画——是中国书店据旧版重印的,而且很科学地称为了烟画——我渐渐从儿时的回忆里解脱出来,进入了鉴赏的境界。

这套120幅的红楼梦烟画,有一幅是通灵宝玉与绛珠仙草,另外警幻仙姑一幅,跛足道人与疯僧合一幅,姽婳将军(贾宝玉贾环所作诗歌里的人物)一幅,以上四幅所画都非书里的现实人物;其余各幅里面,则双人合为一幅的有贾赦贾琏、贾代儒贾瑞、邢大舅王仁、贾环赵国村四例,另有一幅是把三位贾府清客詹光程日兴单聘仁画在一起,这样算下来,烟画上的现实角色共出现了122人,蔚为大观。这样一套红楼梦人物图谱,为普及红楼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然,作画者对红楼梦版本没有什么研究,所根据的是通行的120回俗本,所以出现的人物里有不见于曹雪芹笔下,而完全由高鹗臆想出来的“忠仆”包勇,还有就是上面所提到的那位胡氏——贾蓉在秦可卿死去后续娶的妻子,其实曹雪芹笔下并无胡氏,倒是在第五十八回里写到一位随贾母、邢夫人、王夫人、尤氏入朝随祭老太妃的许氏,这位许氏才是贾蓉的续弦。烟画的目的是为了推销香烟,所以这套红楼梦人物谱必须人山人海,以使凑齐一套的难度提升,所以有不少书里才出现一两次甚至仅被提及的人物上画,如喜鸾、周姨娘、傅秋芳等。但把贾环与他的生母之弟(应为赵国基,不知烟画上印为赵国村何所据)画在一幅中,却并不?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