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三国以后有几国 > 第10部分(第1页)

第10部分(第1页)

单凭曹睿的这一手,实际上已比当今的许多政客还要高明得多;这已不单单是了解政治游戏规则的表现,更说明曹睿对于人情世故同样了若执掌,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魏书》中评价他“真伪不得相贸,务绝浮华谮毁之端”,实在不能说夸张了多少。

可惜好景不长,自从诸葛亮星落五丈原,郭皇后身死,曹魏内外诸事都大体搞定后,失去全部工作压力及动力的曹睿,却开始悄然转变。

他开始沉迷于物质享受,给自己不停的修建宫殿,相继建立起昭阳、太极等宏伟的殿堂,又筑总章观,高十余丈,最终导致百姓“力役不已,农桑矢业”(《资治通鉴》)。

他也开始变得好色,完全忘记自己母亲的悲惨命运。“帝耽于内宠;妇官秩石拟百官之数;自贵人以下至掖庭洒扫者;凡数千人;选女子知书可付信者六人;以为女尚书;使典省外奏事;处当画可”(《资治通鉴》),一个男人找上千个女人伺候,就是铁打的身体也很难坚持的住。

而最、最、最要命的是,他开始求仙求道,渴望长生不死。

不得不承认,在对生死的认识上,曹睿远没有他老子曹丕看得清楚,“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曹丕《又与吴质书》)。宇宙万物有生自有灭,有始必有终,甚至连宇宙自身都无法例外,更何况是人呢?纵观俗世,也只有人的精神才可能一代代延续下所,才是接近于“不朽”的途径。而其他无论怎样,归根结底终是场空。

中国君王的通病,就是总爱幻想能够长生不老;以曹魏前朝秦皇汉武之英,后世唐宗宋祖之明,概不能免;即使有那么多“革命先烈”前车可鉴的“血的教训”,也都以为自己能得天独厚,与他们大不相同,而乐此不疲不顾后果,最终折腾到“登天”了事。

诗鬼李贺就用《金铜仙人辞汉歌》记录了曹睿这段“求仙”时期的荒谬行为;其序曰“魏明帝青龙九年八月(此应为景初元年的误写,即公元237年),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也就是讲“魏明帝年间,下令将汉武帝时制作的捧露盘仙人通向拆除,将承露”

《魏略》记载这段历史说“是岁,徙长安诸钟虡、骆驼、铜人、承露盘。盘折,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大发铜铸作铜人二,号曰翁仲,列坐于司马门外。又铸黄龙、凤皇各一,龙高四丈,凤高三丈馀,置内殿前。起土山于芳林园西北陬,使公卿群僚皆负土成山,树松竹杂木善草於其上,捕山禽杂兽置其中。”

汉武帝时为求仙创建的金铜仙人承露盘,此时却成了曹睿的求仙工具。而更加恐怖的是,方士进贤给曹睿的承露盘中承载的却不是什么所谓“露水”,而是今人听来都毛骨悚然的东西,那个原子序数80,原子量,对人体来说相当恐怖的存在——水银。

别看现在这东西到处都能找到,但在当时却是价值连城,千金不换;世俗以为“成仙”(长喝‘登天’确实很快)的绝妙良药。

正如后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所说“水银,乃至阴之精,禀沉着之性,得凡火煅炼,则飞腾灵变,得人气熏蒸,则入骨钻筋,绝阳蚀脑,阴毒之物,无似之者;而《大明》言其无毒,《本经》言其久服神仙,甄权言其还丹元母,《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

虽然我们不知道当时水银的纯度有多高,但生喝水银(喝汞,Orz),我相信这绝对是造成曹睿早死的最直接原因,从此后李时珍所谓“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的“若干人”中,便多了曹睿这一条亡魂。我想制作承露盘的汉武帝若地下有知,也该纵情狂笑于自己死后数百年还可为子孙报仇雪耻,诛杀曹魏皇帝才对。

就这样,本来堪称一代明君的曹睿,在年仅34岁之时生命已临尽头,继承人问题随之浮出水面。

令人惋惜的是,曹睿的亲生子女全都早死夭折,凋零殆尽。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15节 生人总被死后累

到了曹睿统治后期,不知是由于类似末代皇帝溥仪那种生理原因,或者是因为老婆太多忙不过来,他始终没能为老曹家创造出第四代继承人。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却与老爸曹丕一样,不希望同族的“外人”继承皇位,而是要让自己的“后代”承嗣——于是年仅八岁的齐王曹芳,异常幸运的成了曹睿养子兼皇位继承者。

史书记载,这曹芳本来是曹彰的儿子任城王曹楷的后代,自幼被曹睿收养于内宫,所以当时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出身来历。

曹叡所以不把皇位传给众多年富力强的兄弟,却传给抱养之子; 恐怕还是虚名、私心在作怪: 古时,从天子到庶民都要祭祖。天子、诸侯祭祀祖先于宗庙,宗庙亦称太庙、祖庙。由于宗庙是国家的象征,所以其中各项内容皆有严格规定……按照周礼,天子七庙,也就是天子只敬七代祖先……有庙号的,世代保留着; 没有庙号的,到了一定期限就“亲尽宜毁”,即不再保留其之牌位,仅把他的神主依附于别的庙中。

是时帝王驾崩之后,并不象后世的帝王既有谥号、又有庙号,而是对于追加帝王庙号一事极为慎重; 大汉王朝四百年二十四帝,只有刘邦(太祖)、刘恒(太宗)、刘彻(世宗)、刘询(中宗)、刘秀(世祖)、刘庄(显宗)、刘炟(肃宗)这七个皇帝有“庙号”,虽然东汉朝还有数个皇帝曾经有过,不过这些庙号后来都因超过数目在献帝时都被取消了。

“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不治行业”的曹操一向不重虚名……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当孙权向曹操上表称臣、并怂恿曹操自立为帝时。曹操却言: “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

与祖父曹操不同,曹叡受其父曹丕影响太重,沾染上了他的公子哥作风,对于名声言语则一贯看得极重——梦寐以求自己百年之后牌位能够摆入宗庙里享受后世香火,甚至迫不及待地上演了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独一无二的一幕闹剧: 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就给自己定好了庙号……魏国的奠基者曹操为太祖武皇帝、开国皇帝曹丕为世祖文皇帝、于是自己就命名为烈祖明皇帝,还进一步规定“三祖之庙、万世不毁。”

即使如此,曹叡仍不放心: 为了避免由于没有直系继承人而让旁系上位,可能导致自己的牌位不保、最终出庙,以防万一之下、反复考虑, 还是决定收养继承人为妥; 正是由于曹叡这种不可救药的“入庙情结”,让魏国步入了万劫不复的地步!

而曹睿死时,继位为皇帝的曹芳,年仅八岁。

当时天下三分,民无共主,而战乱不息。试问一个在现代刚刚上小学2,3年级的孩子,又怎么可能应付如此复杂变化的政治局面呢?

当然曹睿也不是傻子,他恐怕也想到了这种可能,所以他选拔了几个后世所谓的“顾命大臣”,来帮助自己“骨肉”治理天下。

考虑到当时的政治形势,其实在选择“顾命大臣”之际,曹叡本也准备重用亲戚,“使亲人广据权势”,而且在他病重时,也确实曾找到过与他一起长大的曹操幼子燕王曹宇,想要册封其“为大将军,嘱以后事”;并让曹宇与夏侯献、曹爽、曹肇等亲族共同辅政;以此来保护自己继承者不会被外族篡夺权位。

但是,这时有两个人起了非常不好的作用,彻底抹杀了曹魏最后一丝希望,那就是久典机密的刘放和孙资。

这二人平日就与燕王曹宇不睦,而又以外姓身居高位,当听说皇帝打算全部起用亲族时,立刻引起两人强烈反感。

听到消息后,他们飞似的跑去约见当时位高权重的三朝*司马懿商议对策,经过一番讨论,阴谋诞生了。这批人先以曹丕遗诏中同姓诸侯藩王不得辅政的理由作挡箭牌,随即制造了毁谤燕王宇等的谣言,大肆鼓吹曹宇等人有心谋反,控制了社会舆论导向。

而这时的曹叡,恐怕是由于天天“喝露水”的关系,头脑很不清醒(汞中毒|||),而曹丕过去排斥亲兄弟的流毒,也伴随着层出不穷的谣言,开始在曹睿脑海中发作了。

因此他在最后的最后,听取了刘放、孙资的“宝贵意见”,而罢免燕王曹宇等官职。此时刘放、孙资便接着推荐司马懿与老曹家的“凡品庸人”曹爽共同辅政,已然半死不活的曹叡也表示同意;至此,以凡品庸人的曹爽而与“情深阻”、“多权变”的大奸臣司马懿并肩而事,权臣司马懿+废物曹爽的恐怖“顾命大臣”组合就这样诞生了。

所以晋臣陈寿后来评价道“古者以天下为公,唯贤是与。后代世位,立子以適;若適嗣不继,则宜取旁亲明德,若汉之文、宣者,斯不易之常准也。明帝既不能然,情系私爱,抚养婴孩,传以大器,讬付不专,必参枝族,终于曹爽诛夷,齐王替位”。

春秋笔法,矛头直指司马懿。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