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三国以后有几国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孙坚作战勇悍异常,常置生死于度外。一次他乘胜追敌,单骑深入,不想遭遇伏击作战失利,受伤堕马倒卧于草中。当时,军众分散,不知他在什么地方,甚至有些部下认为他已经遇难,几乎要为他发丧了。幸亏他所乘识途老马跑回军营,咆哮嘶鸣,将士们随马找去,才在草中发现了孙坚,救了他的性命。可孙坚回才营养了十几天,见伤势略好,便又奔赴疆场杀敌。

不怕死,豁出命,就是早期的孙坚发家及每战必克的关键窍门所在;直打得汝、颍黄巾军听见“江东猛虎”之名便落荒而逃,最后退守宛城。

谁料困兽犹斗,黄巾军凭借地势之利,坚守不战,据守宛城月余,硃俊不能攻破。其实以孙坚修为,破区区一个宛城又岂是难事?

原来他早就有心攻破宛城,但恐怕灭敌太快功劳反而为次,充分吸取了以前立功的“经验教训”,本着“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官僚主义精神,把过错误留给别人,把功劳留给自己,面对宛城这块“肥肉”,他楞是坚持住不出手,任凭硃俊与敌相攻月余。

直到硃俊再也熬不下去,许下重诺保孙坚荣华富贵,这才说动了孙坚。

于今孙坚看看时机已到,遂凭一己惊世武功一日内杀敌百余,突破宛城大门,大军乘势蚂蚁般涌入宛城。终于黄巾军大败,死伤之多已然无法统计。

借此大功,孙坚上下疏通,再有硃俊力保,孙坚获迁别部司马(大将军直接下属官员之一,有兵权,俸禄在千石以上)。从此孙坚威名越来越盛,诸如边章、韩遂凉州造反,区星、周朝、郭石长沙、零陵、桂阳等地率领的农民起义,也相继被孙坚平定,可谓顺风顺水,青云直上。累计功劳,官至长沙太守,被封乌程侯。

要说这汉朝的侯爵制度,其实与现代英国爵位制度或中国人大代表制度大同小异,实质只是一种荣耀,并没有多少实权;但发展发展着,不知怎么就成了权贵身份象征,导致很多当官的挖空心思一辈子,也就是追求个“封侯拜相”而已。

而谈到孙坚被封侯爵,固然有其功劳所在;但中国有功名将不被封侯的也为数不少,比如飞将军李广就是其中代表:李广将军抗击匈奴数十载,匈奴单于为之胆寒,前后七十余战,几经生死,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却终落得“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最后自杀身死的可悲下场。

可知在中国为官的关键问题,从来不在你为国为民干了什么好事;而在于需要你去办事时,你是否按照有权决定你官职者的意愿去办事。所以孙坚先是依附硃俊,而后更不惜自降身价,转为依附在朝廷中势力更强却人缘极差的袁氏家族嫡子袁术(袁绍为妾生),正由于其充分调用了“上级关系”,打开了“沟通渠道”,做出了要求的“政绩”,才最终能够被封为侯爵。

从此孙坚一门开始显贵,告别了世世代代的农民命运,迈入贵族行列,真是“人见黄巾肝胆丧,我见黄巾上青云”。

但也在此同时,孙坚开始变得目空一切,甚至于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

第19节 史上最牛太守——孙文台

中国的面子问题,是一种很奇特的文化现象,可以说举凡中国人就没有不好面子的。越是爷们,越好面子,越是纯爷们,越不能失了脸面。

咱们这么说吧,不好面子的那部分人,你干脆可以将他排斥到男性同胞之外。

因而,当中国男人栽了面时,身边的女性往往会这样'激励'他们——“你他X的是不是爷们啊?”。

“饿死事小,面子事大”,饿不饿死只是个生存问题,活也好,死也罢,关系的无非是你自己,终归是件小事;但面子问题可不得了,上牵扯你祖宗父母十八代,下涉及你亲戚儿女耷拉孙,就是你不要面子了,这许多人能容得下你不要面子?

“周围的邻居不是开宝马就是开奔驰;你要是开一日本车呀;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大腕》中一个神经病的呓语,就是对面子问题的最好注释。

可以说中国男人能够不要爱情,不要钞票,甚至于不要命,但唯独不能不要面子。以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几乎相信男人就是为面子而活的——“中国的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面子问题”,某位不知名的哲人曾这样总结过。

面子如此之重要,不给可不行,否则轻者处处树敌,重者更是要闹出人命的。

我的天啊!有没有你说的这么邪乎?不给面子不行?好,那就给呗。

有见地,够爽快!

但是——给不给男人面子,只是个态度问题。态度端正了,马上就面临另一项技术问题——面子是个啥?谁能告诉我,面子到底是个啥?

我曾试图给一名老外解释中国人所谓的丢脸,“No face,没有面子……”滔滔不绝到口干舌燥,他却始终如一地瞪着无辜的蓝眼睛发呆。不知道大家怎么解释,反正我放弃了,因为实在说不清。

什么是面子,尤其是中国男人的面子问题,基本就相当于茫茫黑夜漫游,却偏要让你沿着河边走路,很难保证那脚就滑了下去,触犯对方“面子”自己还浑然不知,却闹得你死无葬身之地。

比如孙坚,就可谓是三国年间好面子男人中的代表,小心眼者的翘楚,我们现在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对待那些不给他“面子”的“仇人”吧。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张让等宦官作乱诛杀大将军何进,董卓趁机率西凉兵进京勤王,借助兵力优势成功掌握了中央政权,开始了他的专政统治。

是时董卓废少帝,立献帝,随意任免乃至杀戮大臣,在京城横行跋扈,恣意妄为,严重威胁了其他门阀派系的政治利益。

各地驻军不甘受至于卓,公元190年7月,曹操矫诏*董卓,讨董联盟成立。渤海太守袁绍任盟主,合计十八路军阀在盟主袁绍的主持下起兵共讨董贼,史称“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而此时已贵为长沙太守、乌程侯的孙坚,本就因为利益冲突而与董卓不睦,加之受到其依附的袁术势力邀请,便欣然响应,出兵讨贼。

然而孙坚此次出兵,却不再如以往行军那样雷厉风行,而是绕了一个大圈子。他的第一站,并不是去鲁阳与老大袁术会合,而是首先赶往荆州首府襄阳——“报仇”去了。

至于此刻的荆州,还不是后来刘表刘景升的地盘,而是归时任荆州刺史的王叡所管辖。

王叡,字通耀,徐州琅琊郡临沂人,世代公卿,家门显赫。

早先孙坚初踏仕途,他就曾率领孙坚*过零陵、桂阳地区的农民起义,也曾对孙坚升迁县丞多有关照,后来孙坚出任长沙太守,他更成为孙坚的顶头上司。照常理说,孙坚即便与他没有“战友般牢不可破的友谊”,但上下级间交情多少也会有些,至少没撕破过脸皮,不应该到要打要杀的份上。

遗憾的是,友谊这东西,要双方都承认才算,而孙坚本人似乎并不打算认可这份交情。

事情是这样开始的。

此时的刺史王睿,本已决定参加讨董卓联盟,并准备停当,可以立即出兵了。可惜武陵太守曹寅与他关系很差,而曹寅此人一贯行事低劣,多有“贪污和浪费”举措发生,难保王睿一走,他就来个“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甚至弃明投暗降了董卓;所以王睿曾对手下扬言要先杀曹寅,再出兵讨贼。

谁料天地间没有不透风的墙,这曹寅到底收到了王睿要杀他的风声,他害怕了;可害怕归害怕,却并不代表一定要坐以待毙,相反曹寅却积极的很,来个先下手为强,派遣手下伪造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交给当时有重兵的“江东猛虎”孙坚,檄文历数王睿“罪大恶极”,命令孙坚干掉他。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