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浴血荣光 > 第九章 激荡(第2页)

第九章 激荡(第2页)

四方面军的同志对一方面军的同志刚开始抱着很大的期望,最后看到一方面军的装备差、人数少,再加上一方面军当时也有一些人过分地追究了四方面军。比如说放弃鄂豫皖根据地、放弃通南巴根据地等问题,这是一、四方面军会合时产生的一些矛盾。

任何长期分离作战的两支军队在会师之后产生矛盾,这都是难以避免的,但是这个矛盾达到了分裂的地步,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般的矛盾了,就达到了白热化。这个白热化,最初的触动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可是最终造成这样的分裂,可能就像毛泽东所讲的那样“张国焘是个实力派”,这是造成分裂的最大的原因。

有些著作描述一、四方面军分裂,往往讲得比较轻易,比如说“张国焘南下,走向失败,走向黑暗;毛泽东北上,走向胜利,走向光明”。这种概括是很简单的,而且这种概括完全没有体现当时一、四方面军分裂带来的严重性。

张国焘带领83?000红军南下,毛泽东率领7000红军北上。看到这种严重的分裂,起码当时毛泽东不会感觉到一点儿光明。毛泽东讲,一、四方面军的分裂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比1927年大革命失败还要严重。毛泽东当时作出最严重的形势估计,7000红军要到与苏联接近的边疆地方以求生存,因为没有办法了,就7000红军,能搞一个多大的局面?搞不了多大的。毛泽东甚至作出了7000红军被打散,到白区作地下工作的准备。

这已经是作了最坏的打算了。

不仅仅是毛泽东,当时在红军总部,被张国焘裹胁南下的朱德后来也回忆说:“革命生涯经历了多少坎坷,多少困难,从来没有像这次这样心情沉重,自己人分裂了,在最需要红军力量团结一起的时候,红军力量分裂了。”

一、四方面军会师,当然有这样那样的不同,有争论,但是“共同革命,共同战胜蒋介石集团,取得革命的胜利”,这个毫无疑问应该是一致的。

当时,一、四方面军两支主力红军都失去了自己原来的根据地。四方面军先失去了鄂豫皖根据地,又失去了通南巴根据地;一方面军失去了中央苏区。这两支部队都被蒋介石压向西北一隅,也都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当大家既不知道外界的变化,而又集中评判过去的谁是谁非的问题时,有些原本并不重要的纷争就变得非常必要起来,原本并不是什么很大的事情,争论也变得非常激烈。

而在这个时候,张国焘钻了一个空子,反复强调自己的人多,有8万红军,中央红军只剩1万人。8万人和1万人,要显示比例,要显示出领导的比例,像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中央军委都要显示出比例来。而且遵义会议是在四方面军毫不知晓的情况下开的,那遵义会议是不是合法的呢?甚至这样的问题都提出来了。

这样的问题背后就一个原因,那就是实力。

1935年9月9日,张国焘复电徐向前、陈昌浩并转中央,坚持南下。此日后,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一个向北,一个向南,这一天成为毛泽东自己形容的“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这是他生命中难忘的第二个9月9日。

83。毛泽东如何探索开创“中国式革命道路”

1910年,毛泽东外出求学的时候,曾经题了一首诗留给他的父亲。这首诗是这样的: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他的父亲绝对想不到,毛泽东自己也绝对想不到,他从此便一去不归,开创了一条崭新的中国革命的道路。

1911年,毛泽东18岁,考上湘江的驻省中学。从今天来看,18岁上中学显得岁数大了,但毛泽东当年就是18岁考上了湘江驻省中学。在那里,他第一次看见了于右任主编的《民立报》,上面刊载了广州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毛泽东才第一次知道了孙中山、同盟会和孙中山的纲领。

毛泽东后来回忆,看见了第一份报纸,看见了孙中山的事迹,当时是如此激动,以至于写了一篇文章贴在校园的墙上,那是他第一次发表政见。这篇文章的内容,后来在1936年,他在延安跟斯诺讲过,斯诺把它记录下来了。

毛泽东说他在文章里鼓吹,必须把孙中山从日本招回来,担任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担任国务总理,梁启超出任外交部部长。从这里可以看出,康有为、梁启超,早年是毛泽东的偶像。梁启超写的很多东西,毛泽东要一直读到能够背诵。在梁启超写的一篇文章上,青年毛泽东还有这么一段批注:立宪之国家,宪法为人们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推戴。

当年的毛泽东崇拜康有为、梁启超,赞成君主立宪。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