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西域余闻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到了东汉时代,条支的存在不再只是传闻。东汉人甘英抵达条支国,听说前方航路的艰险,于是便折头东归,没有继续向前。所以这时条支依旧被看做是极西之地。

唐朝的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提到,李白的祖上没有犯什么大罪,而被谪迁至条支一带。这里所说的“条支”不过是指代西方之意,仅仅是用“条支”这个地名来代替整个西域地区而已。

作为地名,条支如果是指叙利亚一带的话,它与唐朝版图的距离相当遥远。唐朝应当不会把放逐地设在那么遥远的地方。

李白有一首题为《战城南》的乐府诗。所谓乐府,原为汉朝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乐府负责搜集和保存民间歌谣,同时把新创作的歌谣推广到民间,相当于一种宣传工作。作为官署的乐府在汉朝末年即被废止,但是乐府收集的诗歌却作为一种诗体流传下来。后人把模仿古代民间歌谣创作的作品也称为乐府。

乐府诗原为配合乐器演唱的诗歌。至唐代,模仿民间歌谣创作的乐府诗不再以乐器伴奏和旋律配合为前提,逐渐形成一种单纯的诗体。

关于乐府的赘述就到这里。再回头来看李白的《战城南》,引用开头几句——

去年战,桑干源,

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

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

三军尽衰老。

桑干河发源于山西省,下游即永定河,其中一段流经北京近郊。日中战争爆发的地点卢沟桥就建于永定河上。天宝元年(724),唐朝军队与突厥战于桑干河畔。天宝六年(747),唐朝又与吐蕃(今西藏)战于葱岭(帕米尔高原)河道。

“兵”指刀、枪之类的兵器。用条支的海水清洗带血的刀剑,在积雪的天山下的草原放牧疲惫的战马。行军万里,征战不知何时才能结束,三军将士日渐衰老……

乐府诗常常包含了人们对政治的主张和对社会的思考,这首《战城南》也一样。作者的寓意似乎在于对无谓战争的责难。这首诗的末尾写道:

乃知兵者是凶器,

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在桑干河源以及帕米尔高原的战斗结束后,士兵们清洗兵器的地点是条支的海边。考虑到帕米尔高原与叙利亚的距离,这里的条支并非是指叙利亚一带,而是一个泛指西方的地名。

或许,受托李白遗稿的李阳冰对这首《战城南》有着深刻的印象。所以才会在写《草堂集序》的时候,特意把条支这个地名用作对西域的称谓。

据郭沫若考证,在唐代西域十六都督州府中,曾设有“条支都督府”。至于设在何处却不明了,但可以确定不在叙利亚。因为叙利亚并不处于唐朝版图之内,自然不可能在那里设置都督府。

由此可知,条支这个地名久经风化,成为一个极其模糊的地狱名称。与之相比,李白度过幼年时期的地方,即新墓铭所记的“碎叶”更值得信赖。

六 西部诗人李白(4)

据推测,碎叶在现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附近,唐朝曾筑碎叶城。筑城的年代据史书记载,是在调露元年(679)。这段记载相当详尽,从中可知筑城者是都护王方翼。李白的祖上于隋末被放逐此地,当时这一带应当还没有城池。

早于李白出生约七十年,有一个中国人从碎叶经过,他就是年轻的求法僧——三藏法师玄奘。

玄奘离开高昌国之后,经由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今新疆库车)、跋禄迦(有人认为是今新疆阿克苏),然后又穿越西北三百余里的沙漠进入凌山。这就是天山山脉的汗腾格里峰,阵图上标注的海拔是六千九百九十五米,行走山中约四百里抵达大清池畔。

——东西长,南北狭。

这是《大唐西域记》里的描述。毫无疑问,这指的是伊塞克湖,原注称之为热海或咸海。

玄奘从哪里翻越汗腾格里峰,史书中没有记载。可以确定那是一段艰难的旅程,同行的脚夫十人中就有三四人冻死,牛马的死亡率则更高。

从大清池(现在中国地图上标注为伊塞克湖)向西北行五百余里,至素叶水城。

通常认为,这里所说的素叶就是碎叶。

从素叶往西四百余里至千泉,再从千泉行百四五十里至怛逻斯城。从怛逻斯城向南,行十余里,有一个三百余户人家的村落,那里是中国人的聚居地。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他们往昔被突厥劫掠至此地。虽然住居、服装都已突厥化,但语言和礼仪仍保留着故国的风貌。

在那座三百余户人家的中国村落里,也许有李白的祖父或曾祖父在内。那样的话,李白的祖上应该不是被放逐的罪人,而是因战乱被掳掠的俘虏。

玄奘说“往昔”云云,其实当时不过是隋朝灭亡后十余年而已。隋末被突厥掳掠至此地的中国人,理所当然还保持着固有的语言和礼仪。

突厥可汗顺服唐朝后,双方关系好转,唐太宗以金帛赎回男女八万人。这是玄奘经过此地之后不久的事。玄奘在怛逻斯遇见的三百余户中国人,估计也凭着皇帝支付的赎金得以平安回国。

然后又过了七十余年,李白一家才得以逃离碎叶。看来他们所处的地位截然不同于被突厥劫掠来的那群人。即使唐太宗付了赎金,李白家所属的群体也不能获准回归。

可见他们不属于被俘虏的无辜良民,而是出于某种特殊原因才迁移到西域的。“非罪”的说法,是否可以理解为不实之罪呢?有当事人虽毫无恶意,可是却被认定为有罪的事例。也有可能是*。

杜甫的父亲杜闲,王维的父亲王处廉,在史籍中都可查到这些与李白同时代的杰出诗人父亲的名字。只有李白父亲的名字没有留下记录,这一定是出于某种特殊原因造成的。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