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做自己能控制的事成为出色领导者:掌控力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才是真正的成功。

古往今来,杰出的军事家不胜枚举,然可谓之“战略家”者,凤毛麟角。诸葛孔明“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毛主席在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作战室里却指挥了世界空前的人民解放战争。孙子曰:“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在我们人类社会中,任何群体,都是由各个部分组织而成的。部分之间常常是互相联系的,特别在同一集体中,或者所从属的更大系统中,联系往往尤其突出与紧密。这就要求领导者考虑、处理任何问题都应该注意上下、左右、前后各种因素的互动性,见木更见林,而不能孤立化、片面化,忽视、遗漏其他因素。

领导者看待、处理问题要从全局着眼,以大局为重,统筹兼顾,把一切重大问题统一起来考虑,把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衔接起来看待,把握纵横经纬,层次方位。一个不能很好地掌握全局的领导者,将无法积极有效地贯彻决策, 组织内外的各种要素会处在散乱的状态中,从而造成混乱,使得整个组织陷于无政府状态,组织目标的推进和实现也将成为空谈。为此,领导者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事关全局的重要问题上。

首先要以整体眼光,培养战略思维。这里说的是领导者的宏观决策能力。领导者应该是战略家。在一定时期内,凡带有考虑顾及所有方面和所有阶段的问题,都是关乎战略的问题。领导者居于全局的统帅地位,因而要求他们具有战略头脑,即具有广阔的视野和统筹全局的能力,善于掌握和驾驭全局的发展规律,能够顾及到整体的各个过程。

众所周知,二战时期,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事件,而鲜有人知当时在日本采取行动的前几天,美国情报局已经截获、破译来自东京的密电:预定12月7日拂晓进攻珍珠港。这一极其重要的情报,被美国总统罗斯福阅后束之高阁。他没有采取任何防患措施。其实,罗斯福另有打算。

第二节 战略思维决定全局的胜利(2)

日本袭击珍珠港前美国一直保持中立,并未介入战争。这种看似安全的中立却危机四伏。

当时已连任三届总统的罗斯福觉察到其中隐藏的杀机。他知道德、日、意是想要征服法、英、俄等国家后,再来对付美国……这对于美国来说将会是巨大的灾难,那时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罗斯福知道,美国只有尽早加入战争,与英、法、俄等国结成同盟,才能打赢这场战争。但是,当时的美国民众则没有看到这一点,他们迫使罗斯福在竞选总统的演讲中做出保证决不派遣他们的孩子出国作战。

罗斯福一直在寻找参战的契机。他想从希特勒这个战争狂人身上下手,而希特勒似乎看出了罗斯福的企图,于是果断地做出决定,竭尽全力防止把美国卷入战争。

而认为“只有同美国开战,才无愧于国家的实力和光荣”的东条英机,倒是跃跃欲试,他给罗斯福带来了希望。事实证明破译的密电是真实可靠的,日本在罗斯福的装聋作哑下,偷袭珍珠港获得全胜。

事已至此,美国民众看到了自己的愚昧、可笑,他们纷纷要求加入战争,保家卫国,于是罗斯福得到美国民众的支持,美国正式宣告参战。罗斯福为了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为了美国国家长远利益,忍痛舍弃了珍珠港。与此相反,东条英机得到了珍珠港,却把绞索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这就告诉我们,那些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盯着局部胜利、目光短浅而胸无大局的人,最终将满盘皆输。善弈者谋局,不善弈者谋子,这就需要谋划、具有战略思想。领导者考虑处理问题,要谋局、谋势,只有不拘泥于一事一时的得失,善于从全局上筹划,以全局得失为最高标准,重在谋局不重谋子,重在谋势不重谋事,才能取得最终胜利。领导者其实就是棋手。他能不能把棋下赢,主要取决于掌握棋盘的整个局势,使棋子协调、配合,精确估算整个局势的变化发展。一子、一步的得失固然重要,但是赢得一子、一步不是最后胜利,反而为了最后赢棋有时甚至需要舍出一两子,舍卒保车。领导者下每一步棋都要看清楚全局的形势,观察棋盘全局,如果埋头于局部事物,把精力集中在一两件具体工作上,则只能下出俗棋、错棋,损失就大了。领导者要成为战略家,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按照事物连续性、因果性的联系,根据事物的过去和现状,预见它明天的发展规律,这就必须比一般人站得更高一些,“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其次,要有谋略,把握重点、协调全局,学会“弹钢琴”。这里说的是领导者的组织指挥能力。可以进行综合平衡,对全局各个部分的力量使用加以调剂,做出合理安排与组合,使之各得其所,各显其能,使局部的潜能充分释放,弥补某些局部的不足或突破某些局部的限制,从而较好地实现预定目标。有效地利用组织中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

领导者把握全局的能力,着重在于对全局的调控能力,学会把握方向、把握重点、协调全局。作为领导者,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外部环境,一切以大局为重,以集体利益为重。我们熟知的田忌赛马“胜多败少”就是协调全局的典型例子,这也就是说领导者要讲究谋略。

对于现代社会的领导者,一定的谋略是成为一个杰出领袖的必备条件。足智多谋的将帅可以在战场上所向无敌、百战百胜,而足智多谋的领导者亦可以在从政为官的道路上节节胜利、步步高升。 。 想看书来

第二节 战略思维决定全局的胜利(3)

谋略,实际上是一种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随机应变,随时调整自己行为的一种应变能力。具有谋略的领导人才,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能够从平静的表面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勇于开拓,大胆提出新设想、新方案;对前进中遇到的挫折和难关,不会乱方寸、无对策,而能镇静自若、冷静思考,准确判断,变被动为主动、变失利为有利、反败为胜、化险为夷;对复杂的各种关系,能有条不紊地处理。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董事会主席葛施达在企业面临困境时,曾做出两项令人瞠目的决策:一是花巨款买下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二是花大价钱租用电台城的音乐厅。

在常人看来,可口可乐与电影、音乐根本没有什么关系,然而葛施达却独具慧眼,巧妙地发现并利用了它们的相关性:在电影院销售可口可乐,看电影时要是每个观众喝一瓶可口可乐,这样销量会可观,而且影响会慢慢产生,消费群体会慢慢建立;而在电台城举行盛大音乐会,提供可口可乐作为饮料,大家喝了以后还可以为可口可乐作宣传。

这样做的结果很明显,可口可乐在各种饮料竞争中大为畅销,一跃而名列第四。卖可乐与演电影和听音乐本来风马牛不相及,但葛施达却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他的重点始终是可乐,抓住这个重点,发散思维,重新找寻商机。这足见他的思维的宽阔与丰富,也足见这位领导者是多么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谋略往往使人想常人所未想,做常人所未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作为领导者,倘若不善于识要害、抓大事,即使所从事的事业多么正当、进步,也不会有什么成效。好比抖落衣上灰尘,一定要抓住衣领才行,否则效果不好。

同样是上个世纪80年代,名震航空界的美国人民捷运航空公司董事长伯尔,在1981年公司创建时,发现一个现象,许多人不坐飞机是机票价格他们承担不起,于是他便简化购票、服务内容,聘用的职工多是兼职、薪水很低,这样一下子把机票价格降了三成。结果客流量猛增,公司规模不断扩大,飞机也由原来的3架增加到60架。在获得巨大收益后,其他的老牌航空公司对捷运航空群起竞争,纷纷采取手段降低票价。董事长伯尔见势不妙,担心自己平民化的飞机不敌这些大亨的豪华座驾,于是投巨资改装飞机,扩建候机厅,采用电脑订票等,结果不到两年就赔了100多亿美元,最后不得不宣布破产。这是作为领导者的一个失败尝试,结果不仅输掉了竞争力,整个集体都不复存在。这就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者,要学会把握重点,扬长避短,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关系全局的关键中去,而不是人云亦云,迷失自我。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