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做自己能控制的事成为出色领导者:掌控力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才能使他们披肝沥胆,在所不辞。

日本许多企业就提倡“家族主义”。职工受雇于公司如同加入一个大家庭,公司领导好比家长,员工都是子女或亲属,各级领导要像家长、兄长那样爱护与关心员工,员工也要以公司为家。其可取之处在于公开承认人才的价值,实际上正确指出了领导者起码应该如何对待下属。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人是兴业强国之本,对他们是否爱惜,也就是对自己事业有无远见卓识的把握。领导者厚待贤才,目的就在于发挥他们的作用,以取得事业的成功。人们对自身的价值都有一定认识,尤其是才高品洁者,这种自我意识更为明显。而用人者是否爱护他们,都会使他们觉察到自己是否受到应有的看待与重视,直接影响其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

领导者要关心下属,要注意满足不同领导对象不同的基本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尤其是他们在工作或生活上遇到重大问题,很难解决或不能完全适应时,在物质或精神上给予一定帮助、照顾、理解、安慰、鼓励、问候或支持等。

人们从事某种工作劳动,特别是要做出较大贡献,都带有一定的探索性、创造性,压力会很大,要付出较多的代价,理所当然,领导者应该给予他们关心。在生活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取得成绩时给予热情鼓励,遭受挫折时振奋其勇气,乃至平时经常主动地问寒问暖,这对于保证下属们心情舒畅、干劲充足地投身工作中是不可缺少的。如果采取相反的态度,冷若冰霜,不闻不问,视同陌路,必然会引起他们的不满、愤慨,继而挫伤积极性。

第一节 慧眼识人才的眼力(4)

员工的潜力和积极性被人挖掘并得以发挥,不仅在于领导的爱护与关心,还在于其自尊心是否得到尊重与认可。每个人都喜欢并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与认可,希望自己的存在价值能够被人发现、认可。即使是才能再平庸的人,也会为自己微小的优点引以为自豪。那么那些有才能、有本事者,由于劳动更加艰辛,能做出较大贡献,认识与改造事物的能力较强,独立性较强,这种精神需求表现得更加强烈。一些有抱负的仁人志士,甚至把人格与尊严等心理需求摆在第一位,艰难困苦在所不辞。

对下属,领导者应该注意尊重他们,给他们“面子”,对待他们有礼有节,多鼓励、体谅、宽容。如果领导者自以为高明,自恃权高,对下属颐指气使,动辄训斥,甚至语多凌辱,那么最后倒霉的只有自己。

然而一般说来,尊重上级容易做到,尊重同级抑或不难,但是尊重下级就不那么容易了。很多时候,在隶属上下级关系的交往中,尊重往往流于表面形式因而显得虚伪。尤其在进行批评的时候,这个分寸更难把握,难怪卡耐基说:“我们在他人面前呵斥一个小孩或者下属,找差错,挑毛病,甚至进行粗暴的威胁,却很少去考虑人家的自尊心。其实,只要冷静地思考一两分钟,说一两句体谅的话,对别人的态度宽大一些,就可以减少对别人的伤害,事情的结果也就大大地不同了。”

作为领导,要充分了解人的心理,在任何时候做出适宜的反应,而不是图一时之快,乱了章法。领导者还应做到“用人不疑”,对下属多一些信任,这样使下属感到自己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承认与赏识,自尊高度实现,产生极大的自豪感和满足,从而发挥工作热情,以图相报。有作为的领导者,对信任下属、用人不疑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都具有共识,视之为调动人积极性的一条共同经验。

战国魏文侯明明知道乐羊的儿子乐舒在中山国做官,却偏偏派他去攻打中山国。因为他通过大量事实和别人的介绍,知道乐羊忠于自己的事业,会大义灭亲,而且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乐羊灭掉中山国回朝后,魏文侯赏给他一个箱子,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朝臣攻击乐羊的奏折密信,但是魏文侯了解乐羊,选择了相信他,这就是流传至今的“藏书任将”的故事。

信任是对一个人深刻了解后,从思想到实际行为都对对方有了充分的认识与赏识。对于下属要多点信任,关键之一就在于领导者本身要能够明辨是非,善于识破谗言诽谤。

领导者如果对下属总是疑神疑鬼、听风就是雨的话,必然会招致恶果。这样,下属往往进退两难,无所适从,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对下属无端猜忌,心生芥蒂,长此以往,误会丛生,继而反目,那么只有成为孤胆英雄的下场了。如若一时无法断定,是否值得信任,那就保留一定的制约,不必放手,必要时要通过实际考察。但是如果已经充分了解,则应以诚相待,予以信任,放心托付,大胆使用,领导者在此应该具有非凡的胆识。

“士为知己者死”是多少领导人渴望、期盼的效果。然而,做到这一点着实不易。这就需要领导者爱护、关心、尊重与信任下属,只有这样才能安排下属,掌控全局,达到双赢。

人是感情动物,不是只有物质需求,人的需要按其重要性和产生的先后顺序来看,分别为生理、安全、归属、受尊敬、自我实现五个层次。领导者在满足了他们的情感需求的时候,如被信任受尊重,他们才会觉得领导者可亲可近,内心的距离也就缩短了。这样会更好地鼓舞士气,从而提高生产率。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节 慧眼识人才的眼力(5)

在中国,早就有“曲终奏雅,逆取顺守”之说。也就是说在争取权力的过程中依靠欺诈、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而成功后则应该表现出仁慈与信义等,这样才能淡化、平息臣民的怨恨,回笼人心。倘若继续施暴,毫无德行,就会使属下“旧恨添新仇”,更加不满,也就很难巩

固、维护已有的统治。

马基雅维利在其《君王论》中说:“君王要想确保他的大臣对他效忠,就应该替他的大臣着想,要尊重他,要让他富有,要予以仁慈的关怀,赐给他荣誉,授给他重任;这样,让他看到他是怎样地依赖于君王,让他获得了显爵厚禄之后,不会企求其他的富贵……当君王和他的大臣处于这样的相互关系中时,他们是能够彼此信赖的。”

这里再次强调领导者要协调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妥当使用他们,这样人才的决定作用才得以发挥。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程度上,作为领导者,要注意培养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信任员工,予以重任,让他们有一种当家做主的感觉。

一个组织的建立与运行不仅需要一些合乎逻辑规则的管理,还需要一种美好的感情,一种自豪的主人翁精神。这种精神给予员工自信心和热情去完成一种创造。

要发挥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就应该让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决策,鼓励员工发表不同的意见。如果掌权者不去考虑不同的意见,不去聆听多种声音,那么他的思路、眼界就会非常闭塞。所以,卓有成效的决策者往往寻求不同的意见,这样自己就可以参照综合,在各种选择中进行决断。

同时,这种积极纳谏的机制可以激发不同员工的想象力。领导者所要处理的各种问题,不管是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方面,都需要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否则就难以开拓新的局面。虽然有丰富想象力的人并不是很多,但是这种人也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稀少。

想象力很多时候是一种潜在的能力。只有将想象力的开关打开,想象力才会像泉水一般汩汩流出。所以,作为领导者,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听取他们不同的意见,并让他们参与其中进行决策、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科学性,提高集体运作的效益。还有一点就是领导者学会知贤用贤之前,首先要自贤。好比镜子中的物体,自己首先要有光彩、亮点,照映出来的才会是夺目的事物。

有这么一则历史故事,传说有一次佛印禅师与苏东坡相对打坐。苏东坡问佛印禅师:“大师,你现在看到的苏东坡是什么样子的?”佛印反问他:“你先说说,你看到的佛印是什么样的?”苏东坡怀着竞争、好胜的心理,开玩笑地说:“我在打坐时,看到的大师是团牛粪。”而佛印却对苏东坡说:“我在打坐时,看到的你是如来本体。”苏东坡洋洋得意地回家告诉他妹妹。但苏小妹却说:“哥哥,你实在输得太惨了,你难道不知道佛教认为,人在修行期间一切外在事物都是内心的投射?你内心是一团牛粪,所以看到别人也是一团牛粪;人家内心是如来,所以看到的你就是如来本体。”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