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做自己能控制的事成为出色领导者:掌控力 > 第17部分(第1页)

第17部分(第1页)

易堵塞言路,因小失大。俗话说“容瑕索瑜”,要索瑜首先是容瑕,不容有瑕就一般索不到瑜。不要过分计较谏言的内容、形式,因人废言,一切都是为了进步,为了使得自己的组织更有发展而广开言路,不计较是谁提出的意见或者建议,也许他是反对过自己的人,做过错事的人,就因此对他们的话抱偏见,认为“人错言臭”,甚至以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拒听他的一切意见,这就走向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歧途。

第一节 高瞻远瞩,科学预见未来(5)

世界上没有什么人总是正确,也没有什么人总是错误。正确和不正确都是相对于一定时间、地点、事件等前提而言的。那些有过错误言行,或反对过自己、哪怕实践证明反对错了的人,其错误也只是就某个问题、某个时候而言,而不等于他们从来或再也不会有正确言行。

此外,还由于现实生活中没有从无错误与缺点的人,会从根本上堵塞谏劝的渠道。人的思想、知识、才干、智慧不受身份、地位决定,这已是社会生活中的常识。就领导者而言,如果由于身居高位,统辖众人,容易自以为聪明,看不起地位与身份比自己低的人,忽视他们的意见与建议,是一种很幼稚、浅俗的做法,只会变成井底之蛙,目光狭隘、局限,最终落入失败的境地。

端正纳谏、从善的态度,另一个要求是领导者在平时和危急时都应该一样虚心和诚恳。领导者智力、能力的非完善性,是一个经常存在的问题,不是偶然的,不是只出现在危急时。经常广听不同意见,采纳其中有益内容,是领导者获取“日常营养”,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长久之计。

领导者要善于正确对待别人的议论和不满。我们都知道,矛盾总是无时无处不在,即使一个领导工作再有成效,也总会有人感到不满意的。所以,国外管理工作规则上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想有所作为,你就要承受谴责。要是不相信这句话,他就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领导的职务越高,处理的事情越多越复杂,接触的人越多越广泛,别人对他的议论和不满也会越多越具体,因此越是要有宽宏大量的胸怀。“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是每个领导者必须要经常考虑的。领导者可以从别人的议论和不满、责难和批评得到更多的信息,知道自己的不足而加以改正。

所谓“部下不开口,神仙难下手”,因此,部下的批评、责难、议论和不满是一件好事。周恩来曾指出,要做领导者,必须团结他所不喜欢或不愿意接近的同志,然后抓紧他们,称赞其得体方面,批评极坏的方面,然后再改造他们,同时也就改造了领导者自己。这对领导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领导者要正确对待别人的议论和不满,一方面要有对议论和不满的承受力,另一方面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善于分析处理,闻过知非,及时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让人提意见、发牢骚的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工作。这就要求领导者具有知错就改的勇气,表现出诚意。

听各种声音,纳各种高见,是一种实践行为。因此,到底听了没有,纳了多少,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听了正确批评,是否能够坚决改正,马上改正,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缺点或错误被指出后,能够虚心纠正,说明已真正从善,尊重客观,勇于负责;也就可以重新取信于人,进一步鼓励群众提建议、作批评的热情,继续团结他们前进。

毕竟“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这样做能够及时停止失误,减少损失,回到正确的做法上来。相反,如果爱面子,讲虚荣,总认为自己什么都对,什么时候都对,文过饰非,坚决不改,依然如故,明知故犯;尽管也很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则只能说明这样做是虚伪的,是装腔作势,搞形式主义,谁还会有兴趣继续提意见、提建议呢?其缺点和错误也就势必越来越严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因小失大,越爱面子越没面子。但是,及时思过,实行宽政,就可以免除这些不必要的危险。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一节 高瞻远瞩,科学预见未来(6)

领导不仅要乐于“听话”,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创造让人说话,让人提意见、发牢骚的宽松环境。善于正确对待别人的议论和不满,善于引导别人大胆说出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对有意见和不满的同志不打击报复。这是宽容精神的一个原则要求,也是领导者具有宽容精神的集中体现。

上面提到了虚心听取各种意见,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自己智力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听取的过程中,目的的实现应该比什么都重要,一切都是为了进步,为了使得自己所在的组织更有发展而广开言路。

听话之后就是要去实践,绝对不是为了听而听,只听而已,那听了也没什么用处;从善也并非听了就从,那只会被各种意见弄得茫然无措,不知何去何从,左右摇摆。

听取他人的意见要有领导自己的评判标准,说白了,就是自己的主见,有主心骨,懂得如何取舍,懂得广听意见的目的是什么,何是何非,能够辨别哪些仅供参考,哪些可以采纳,哪些应该摒弃。这样才能从中真正获益,做到“善也吾从,不善吾避”。不知其可,听得再多也是白费工夫;而听了就从,毫无主意,那还不如不听。

我们可以把领导者纳谏、从善,比作石匠、木匠制造石器与家具,他人的意见只是自己达到一定目的的原材料。哪些有用,哪些没有用,有用的怎么用,用在哪里,应该懂得辨别,有所选择,有自己的取舍标准。如果看到就用或者不知怎么用,就造不出什么好石器、好家具,就不是好匠人。这样的领导者也不是合格的领导者,轻则贻笑天下,重则身败名裂。

人们往往以为,有的领导者贤明,是由于身边有高明的“军师”。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他本人既不自以为是又不自以为非。如果自以为是,他就不可能获得任何忠告;若自以为非,则不知何为忠言,怎么采纳忠言。知道真理和坚持真理并不是一回事。至于实践中如何把这矛盾的两个方面正确、有机地统一起来,则需要领导者发挥创造性,因事而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从事领导活动,身处人际漩涡,艰难困苦的波折、毁誉是非的困扰、荣辱浮沉的起伏、喜怒悲愤的刺激,都在所难免。重要的是以大局为重,以团结为重,以事业为重,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笑世间可笑之人”。领导者必须能屈能伸,以屈求伸,善于克制情绪,谨防感情冲动,忍他人所不能忍,才能为他人所不能为。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个人的事业很难。领导者要率领一个群体干一番事业更难。

领导除了要克服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艰难、困苦、险阻、挫折、失败以外,还由于经常置身人们带情绪色彩的各种活动之中,需要时时平息或超脱人际关系中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与刺痛。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担负领导职责,尤其是处理好本群体内的人际关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要“管住”自己,能容忍,有耐性,沉得住气,稳得住心,在各种活动中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用理智来约束和支配自己的言行,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情绪激动,不能自已。

遇到不公平的批评责备,尽管委屈也不能不顾一切反击。遇到挫折与不幸,尽管悲忧也不灰心消沉;遇到意外打击,尽管痛苦也不狂乱气馁;遇到难堪困辱,尽管气愤也不冲动。遇到赞扬与名利,尽管高兴也不得意忘形,这样才堪当领导重任。这是作为领导的高标准、严要求。“忍”的确很难受,似乎窝囊、似乎软弱、似乎无能为力,但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小能忍,则成大谋”。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节 高瞻远瞩,科学预见未来(7)

作为领导者,忍耐的必要性与作用首先体现在,可以保证领导者识大体、顾大局、保整体、成大事。领导职责的履行,任务的完成,仅从所属集体的内部看,有其特定的方向、内容、性质、过程与要求等,比如时间与精力的相对集中,人力与物力的相对充裕,人心的基本舒畅等。而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际关系中的疙瘩、摩擦、矛盾经常出现,没完没了,不知多少。

领导者身处人际关系中心,随时都有可能受到来自上下、左右、内外各方的误会、埋怨、责怪;如果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纠缠,处处不让人,感情用事,动辄大发脾气,撕破脸皮,其主要职责与任务的实现就会受到牵制与干扰,轻则打折扣,重则因小失大,导致事业的失败。

坐在领导者的位置上,应该有一定的容忍性;一心要当领导,就不能没有博大胸怀。在想发脾气的时候不发脾气,喜怒哀乐要服从事业的需要,这是领导者应有的一种特殊职业素养。

其次,善于忍耐,不斤斤计较,可以保证领导者更好地尊重与利用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变化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且限制或规定人的行为,包括领导者自身的进退。当客观条件具备时,领导者有多大的能力,都可以放开手脚施展,这时自然不存在什么忍耐问题。而当客观条件不具备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时纵有天大本事也无济于事。所以,这时应该沉得住气,耐得住性子,耐心等待,酌情而行,直到有利条件的出现。如果明知不可而按捺不住,就会盲干,势必凶多吉少。这也是对领导者是否真正成熟的一个考验许多谋略家所推崇的韬光养晦就集中反映了这一客观要求。

韬的本意是指弓箭的套子;晦是晦迹,隐藏踪迹。韬晦即收敛锋芒,隐藏踪迹,把展现才华的欲望暂时收藏起来,等待时机的来临。在成功与胜利的条件没有具备时要忍住性子等待,是弱者或人处于弱势时需要的智慧、策略及防御性的自全之术。藏器待时、以退为进等做法也都是韬晦的具体表现,都要求时机未到不要轻举妄动。客观世界十分复杂,很少有哪一个领导者在实践中从来都是一帆风顺,五劳七伤、三灾六难在所难免。

在西方当政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脸皮要厚,特别在公开场合被人责问辱骂,甚至扔东西,也要经得住,或一笑置之,一抹了之。若承受不了,就不能也不配当政客,就没有资格当官。政客们在竞选中必须经过被揭个底朝天的炼狱,有“经骂”的基本功。因为西方民主社会是建立在公众有权“骂”、为官者必须经“骂”的基础上,“经骂”是制度对个人修养的要求,即使恨得牙根痒痒,也得挺住。

善于忍耐,不计较小事,再次是可以使领导者减少或免除来自某些方面的中伤与攻击,减轻受到平均主义、嫉妒等不良习气的伤害,缓和人际矛盾。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在小是小非面前,如果总是事事必究,不能宽恕和容忍,甚至风霜利箭,严酷相待,即使出发点再好,也难以被受批评者接受,很容易导致情绪对立,结果适得其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宽容待之,给他以知错改错的机会,则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因此,不过分计较小事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也是领导者处理人际关系,善于宽容别人,体现自己宽广胸怀的要求。小事多属非原则性的,如果过分计较小事就会贻误大事;主次不分的领导者,使人不愿与其接近;小事多属非主流性的,如果过分计较小事,就会使对方无所适从,感到不好相处,从而敬而远之。

所以,有宽广胸怀的领导者,总是“大智若愚”,不在无伤大局的小事上斤斤计较。领导者在与人相处时,如果锋芒过于显露,过早、过快、过分触及某些人的消极观念,难免会迅速引起不满与反对,甚至是轩然大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领导者的言行假如从不遮拦与隐忍,势必容易妨碍所要实现的目的,正如康德所形容:“生气是用别人的缺点惩罚自己。”而怎么减少或避免被这些问题所纠缠与阻滞呢?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在感情与精神上做出忍让,对自己的才华、锋芒加以适当掩饰,适当缓解那些好妒者、好事者、好计较者的变态心理,不至于一下子失去平衡,起码可以避免过早、过强地激化矛盾,从而为自己更好施展抱负创造更好的气氛与条件。

“让三分风轻云淡,退一步海阔天空。”西汉名臣张良年轻时为了结交能人,结拜名师,漫游全国。有一次在下邳的一座桥上碰到一个身穿粗布短衣的老头,竟命令式地叫他到桥下帮自己拾鞋子。张良忍住气,帮他捡上来又帮他穿上。之后的两次相约又都让张良扑空,但张良始终没有动怒。仅凭这一点,这老头就认定“孺子可教”,把自己平生所学的《太公兵法》传授给他,使他终于功成名就,成为王者师。

领导者身处复杂的人际环境之中,只有经得起误解、委屈、压制、打击,能屈能伸,任何事情都拿得起、放得下,才能不辱使命,不负所托。当领导,要成就大事,该低头时就低头,该忍痛时就忍痛,这不是怯懦,而是智勇。

一个高明的领导者,在复杂危险甚至杀机重重的环境中,在遇到与自己主要利益和主要意图关系不大的问题时,都应沉得住气,深掩城府,表现出极大的自控能力,能够忍辱负重、委曲求全,适应客观,乃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去谋求发展与成功的机会,终将成就大业。

反之“小不忍,致大灾”。若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不能忍耐,意气用事,心胸狭窄,则是其领导特质的一大缺陷,是领导活动中的一大忌讳,有时简直就是致命的弱点。无数事实表明,有些领导者尽管水平很高,能力很强,但由于在一些有刺激性的问题上沉不住气,以宣泄感情为快,感情用事,结果就引起了很大的麻烦,造成巨大的损失。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