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相忘于江湖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柳永比晏殊至少大四岁。这次会晤大约在晏殊53岁左右。此时柳永中进士差不多10年了,但还是沉于下僚,于是他想和宰相谈谈心,希望这位宰相词人能理解自己。这真是当局者迷。晏殊可是旁观者清。他知道皇帝不喜欢的是什么。两个人一开始就心照不宣地谈到了词。晏殊开口就点题:“贤俊作曲子么?”柳永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晏殊当然不能让步,马上说:“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受到这样一番讥讽奚落,柳永失望而归。

这个风华绝代的穷书生躲在了文字的背后。能接受他的只是那些被生活束缚住的底层女人们,艳情和真情好像是两杯烈酒,只是为了让自己麻醉。安然和闲适,当然不适合他们。

看看那个美丽孤单的女子,一点一点地憔悴下去,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梦变成现实呢?让鸟儿变成那个人!

荷塘月下,轩窗之内,一个不眠的女子调弄鹦鹉,教它说那个人的话。这能不能安慰自己呢?

没有人真的关心那个孤单的女人,没有人心疼她,她应该是知道的。

这伤心的日子,你要相信童话,或者相信胡思乱想。

那只鹦鹉真的什么都知道的。它说:睡觉吧,睡觉吧,睡到明年的9月9日重阳日,我来抱你起床,一起看菊花。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1)

眼儿媚王 雱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张丹枫叹了口气,骑上白马,缓缓走出山谷,马蹄踏着零落的花瓣,放声歌道:“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这是宋人王雱怀念改嫁了的妻子的一首小词,而今由张丹枫唱出,却别有伤心之处。

云蕾听得如醉如痴,心道:“我虽然恨你,但我这一世绝不另嫁他人。哎呀,老天爷对我何其残酷!”

这是梁羽生《萍踪侠影录》中的一段。那时候不知道有多迷恋这本书,因为他们缠绵悱恻的爱情,在那个完全诗意的江湖上,动人心弦,多年以后再次看到这里,心里依然一阵酸楚的幸福涌上心头。

张丹枫是人中龙凤,云蕾是巾帼翘楚,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好鸳鸯。可是他们却是仇人家的儿女。那又怎么样!云蕾爱张丹枫,她不恨他。

就这样我知道了这阕小词。也第一次知道了王雱,再后来,知道了王雱是王安石的公子。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查阅词书,大都说这个《眼儿媚》的初始已经不可考。这倒是一个挺浪漫的出现方式,似乎是平空而来,绝尘而去。再说“眼儿媚”这三个字很是动人。我想大约那个姑娘还是青涩的年纪,眼波流转,心事初成,有的是美妙的幻想,其实不过是一个单纯的愿望。

也有人用白居易的《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来解释“眼儿媚”,我不喜欢,回眸一笑确实动人,但是非要放到帝王宫苑,真是焚琴煮鹤,大煞风景。惟“眼儿”为俗称,在文词有“秋波”之喻,苏轼诗:“佳人未肯回秋波”,故又名“秋波媚”,不过我还是觉得,这里用“秋波”这个文绉绉的词,还是有点大尾巴狼的嫌疑。“眼儿媚”清新可人,正恰到好处。

这阕《眼儿媚》是王安石的儿子王雱写的。说实话,这首词通篇看来,并不是十分出色。倒是“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这一句很美。

每提起丁香,我都莫名其妙地有一股惆怅的心绪。似乎是没来由的。丁香是常绿乔木,春开紫或白花,可作香料。盛开时花序布满树冠,有独特的芳香,香味温和细腻。唐代诗人李商隐《代赠》诗:“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丁香结大约是说丁香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

豆蔻,是指女子的年龄,差不多十三四岁吧。

这个故事很悲伤。

王雱很爱妻子,但他性格有疾病,敏感偏执,容易自卑,常常无故发作伤害妻子。二人因为王雱身体原因分居多年,后来在他去世前妻子改嫁给同样很爱她而且人又很好的昌王赵颢。王雱和王安石都同意解除婚约。

王雱写这首词的时候是他短暂的一生中最灰暗的时候,那时候他已经快死了。妻子再婚之时,王雱已病危,弥留中写下这首词,不久去世。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云:“宋王荆公之次子名雱,为太常寺太祝,素有心疾,娶同郡庞氏女为妻。逾年生一子,雱以貌不类己,百计欲杀之,竟以悸死,又与妻日相斗哄,荆公知其子失心,念其妇无罪,欲离异之,则恐其误被恶声;遂与择婿而嫁之。”

据说,王雱娶妻庞氏,次年即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相貌可能更像母亲而不像父亲,人常说“生儿像娘,生女似父”。其实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但王雱由此产生了偏执妄想,执意认为儿子不是自己生的,竟然千方百计地想杀了孩子,平时自然也不会少跟妻子争吵,婴儿哪里禁得住如此折腾,不久便因为接二连三的惊悸,夭折了。可怜庞氏一面承受失子之痛,一面还要忍受丈夫无止无休的寻衅吵闹。王安石同情媳妇的遭遇,知道王雱的精神疾病无法治疗,不能耽误无辜女子的终身,于是做主让他们离异。又怕媳妇由此遭受“被休弃”的丑名声而嫁不出去,干脆亲自替她选择了夫婿,让她顺利出嫁。

txt小说上传分享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2)

这些文章都说王雱有病,用现代的说法,心疾就是精神病,偏执之症,但是对于其一心一意杀死自己的孩子,我实在是难以相信。

魏泰《东轩笔录》在记《渑水燕谈录》上述说法后又云:“越州僧愿成客京师,能为符咒。时王雱幼子患夜啼,用神咒而止。雱德之。”这里记载王雱的孩子患夜啼,这是小孩子的常见的病症,人们也迷信是什么夜哭鬼捣乱,多数都是请仙画符,驱鬼辟邪。王雱因为老和尚治好了孩子的夜哭之病,对人家很是尊敬。这里讲的好像王雱并不嫌弃自己的孩子。

孰是孰非,实在难以判断。多是稗官野史,道听途说。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