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 第6部分(第1页)

第6部分(第1页)

家这种无谓的挥霍;王夫人虽然也搞不懂苏锦在玩什么花样,但儿子这是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忙活一件事情,总不能上去浇上一瓢冷水,话说回来苏家家私殷实即便苏锦这般折腾,一年半载之内想把家产全败掉倒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加上自己有言在先,这次放手让苏锦处理布庄之事,说过了话总不能不算。

“诸位掌柜宽心,我儿不是蠢人,他自有道理,诸位且拭目以待吧,回去好生经营铺面,端午将至是生意旺季,切莫为此事分心。”王夫人底气不足的打发了众掌柜;众掌柜无可奈何摇着头叹息的去了,毕竟人家花的是自己的钱,身为苏家老人也只能提醒,无法真正干涉,唯有等少东家闹的不像话了,或许东家夫人才会警觉吧。

另一派坚定支持苏锦的便是张老掌柜和布庄以及成衣铺的一干大师傅和掌柜的了;这两处铺面都处于苟延残喘的境界,照此下去迟早是关张大吉的命运,少东家花大力气为了这两处铺面做文章,其实在挽救他们的饭碗;特别是张老掌柜的回归给了众人更为强大的信心,而老掌柜对苏锦全力的支持也给众人做了表率,众人虽然不知道少东家这些作为是不是会起到作用,但跟着老掌柜走总不会出岔子,就算是蒙着头跟着跑也不会出事,张老掌柜二十余年在苏家积累的声望和眼光没有一次让他们失望过。

苏锦对这些事了如指掌,他很清楚众人的各种反应,唯一让他意外的是张老掌柜的反应,这位五十多岁的老掌柜居然能理解他的想法而且给予坚定的支持,这说明自己这些手段是正确的,古今相通,商道上亦然,老掌柜深谙经营之道,他的认可给了苏锦更加强大的信心。

五月初二晨,万众瞩目之下,城隍庙前广场上苏家搭建的帷幕即将拉开。

端午前城隍庙进庙烧香之人众多,官绅士族大户人家的夫人小姐齐齐出动,普通百姓人家也会在这几日来敬上一炷香,正因如此,街面上一些泼皮无赖闲汉流氓也会聚集到此处,想法多一点的幻想着能被那家小姐夫人看上弄些好处尝尝,实际一点的便借着机会在女子们身边挨挨擦擦摸摸捏捏一番,或者顺手偷个十文八文的花花。

普通小贩更是趁着端午前这段时间多捞一笔,城隍庙前广场自打太阳一冒头便熙熙攘攘热闹不休,什么套圈、摇彩、糖人、木马、抖空竹、卖面塑的等等应有尽有。

辰时末,一大溜十几辆骡车浩浩荡荡的到来,车子一辆一辆的停在布幔后的围起的空地上,车里一个个婀娜多姿的身影快速下车钻入布幔内。

有眼尖的闲人睁眼大呼道:“小凤仙!那不是鸣玉坊的小凤仙么?”

“哪呢?哪呢?”一帮人脖子伸的像鸭脖子一般挤着看,被门口苏家四名膀大腰圆的小厮统统挡了回去。

正闹哄间,只听‘箜~咔嚓’二踢脚冲天炮飞天而起响彻云霄,惊得众人仰头四顾,但见帷幕内二踢脚不断窜上空中爆响,与此同时帷幕正面两角伸出数根盘着小鞭的长竹竿来,随着伸出的一根根火折子将鞭炮点燃,噼里啪啦烟火升腾,爆豆般的鞭炮声将整个城隍庙前的人们的目光统统吸引过来。

爆竹声响了一刻钟方歇,随着青烟散尽,忽听帷幔中丝竹音乐声骤起,看来似乎真的是大戏一场;随着丝竹袅袅之声,正面的巨大帷幕缓缓拉开,苏家捣鼓了十日的彩台终于呈现在众人面前。

只见离地四尺来高的圆木中间搭起一座宽阔的木台,木台上铺着厚厚的红毯,木台四周彩带飞舞,红绸漫挽,两侧的立柱上悬挂着两副对联,左书:佛是金装,人是衣装,世人眼孔多势利;右写:只有皮相,没有骨相,百姓身上尽布衣。顶部横拉一副横批,红底黑字数个大字:苏记让大家光鲜起来。

众人看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人丛中的秀才公子以及识些诗文的闺阁少女们似乎有点明白,但又不太明白;于是兴趣大增,期待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爆竹声止,丝竹声又起,一段抑扬顿挫的琴声如流水般撒过场地之后,十余名白衣女子袅袅而出,伴随着琴音翩翩起舞,细腰如棉,纤臂似柳,忽分忽合,乍进还退。

下一刻,一名青衣歌妓扬袖出场,丝乐转轻之后歌声响起,清音微启,瞬间洒满全场,场下驻足的文人雅士以及识货之人自然识得她所唱的便是一曲中吕调《菩萨蛮》,但听那歌妓唱道:

风柔日薄春犹早,新衫乍着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暮春时节,晨光中清风微抚,惬意的空气中看了这曼妙的舞蹈,听了这天籁般的歌声,叫人心旷神怡。

一曲歌舞罢,片刻之间台上众女倏忽退回后台,台上空无一人;台下的百姓在张口结舌中呆愣了半晌,不知是谁猛喝一声“好!”清醒过来的人们顿时掌声雷动,响成一片。

第十二章 手段(下)

二更奉上,求红票,收藏;新书榜上不去,历史新书第一可不能丢了,拜谢诸位。

感谢:大鹏巨,月圆十天,野鹤道长的打赏,苏小官人涕泪以谢。

##

此时的大宋百姓的日子虽日渐富裕,但像这样的正规歌舞却属于高档的奢侈性享受,除了大富大贵人家便只有高级的青楼歌坊才能见到;大富大贵之家自不必说,光是青楼歌坊中的歌舞便不是普通人能看到的,公子哥儿们偶尔要充风流、附风雅,点上一场两场便算是了不起的壮举,但同时也必然耗尽了娘老子给的私房钱。

所费钱银数目巨大,盖因正规歌舞所需人数众多,而且不是普通**女便能表演的了的;舞者需有身段有魅力,歌者需有乐技有歌喉,这都是打小便需学习的,而且歌舞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磨合训练,不是随便拉来一批会跳舞的和会唱小曲儿的便能表演的;在庐州这个十几万人口的中小城市,能够凑齐一帮能歌善舞的歌舞伎来,着实是一件艰难之事。

普通百姓出入勾栏青楼,无非是图个买笑泄。欲,而普通**女亦不过是用**换来金钱,哪有闲工夫去学些什么歌艺舞技,以至于嫖的人没水准,卖的人不专业,倒将出入青楼勾栏中的精髓抛弃,舍本逐末只求**的片刻欢愉,即便是有些青楼有歌舞的项目也只是插科打诨般的杂剧,既无艺术性,更无观赏性,唯余挑逗**的娱乐性了;这二者相差何止千里万里。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