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寿康宝鉴现代文全译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步!我常说:“世间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欲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间接而死者,亦有四分,这个四分是由于色欲亏损,受别种感触而死。然而世间还活著的人,无不把这些人的死因都归于“天命”。世间人怎么会知道,凡贪色而死者,都不是“命该如此”。顺“天命”而死的人,也就是说,命中该活多大岁数,就活到了多大岁数的人,都是居心清贞,不贪欲事的人。凡贪色者,都是在自残身命,自短寿命。你自残生命,怎么能叫“命该如此”呢?

至于依命而生,依命尽而死的人,不过十分之一二分而已。

由此可知,天下有一多半人都冤枉死于色欲。此祸之烈,世无有二,可不哀哉!?可不畏哉!?(现代人只看到地震,海啸等天灾人祸的惨烈,不知道“色淫”所带来的灾难比地震海啸等所带来的灾难更惨烈!没有把欲色所造成的灾祸纳入自己的视线,甚至对此一无所知,岂不可怜?如果没有圣贤人的指点,我们怎么能知道这桩事情?所以,有缘知道此事的人,能够接受这一事实的人,都是世间有福报的人———注)

世间人,不费一分钱,不出一点力,只要能知道“戒淫止色”,就能得到如下“善果或善报”:一者,具足至高之德行;二者,享无穷之安乐;三者,给子孙后代留下无穷之福荫;四者,使自己“来生”得贞良之眷属。

夫妇正淫,前已略说利害,今且不论。至于邪淫之事,所谓邪淫,是指,与合法配偶之外的一切男、女,心生淫欲,进而身行其事者,统称邪淫。纵然是夫妇,若非时,非处,非地行淫,也是邪淫!不可不知。

邪淫之事:无廉无耻,极秽极恶,是用人身,行畜牲事;世间的正人君子和有福德的人,决定把艳女妖魅的勾引,妖姬的献媚,看做是莫大的祸殃而忿力拒之!拒色淫的果报,必然是福曜照临,皇天眷佑;相反的,世间的小人和福薄德劣的人,决定把艳女妖魅的勾引,妖姬的献媚,看做是莫大的幸福而痴喜纳之!其果报,必然是灾星驾临,鬼神诛戮,各种意想不到的灾祸随即发生。(世间发生的奇祸,如夫妇两人饭后散步于街道,突然被车撞死身亡,殊不知此祸与“邪淫”有关?世人不可不警惕!——注)

色欲邪淫是祸,君子则因祸而得福,小人则因祸而加祸。所以,太上老君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世人在女色邪淫“关头”,不能彻底看破,愚痴行事。这是拿“至高之德行,至大之安乐,以及子孙无穷之福荫和来生贞良之眷属”做老本儿,把无量“现世和来生”福报,瞬间断送在俄顷之欢娱间!哀哉可叹!

安士先生的“欲海回狂”一书,分门别类,逐条详述,文笔非凡,雅俗同观,劝诫恳切,把古今“不淫获福,犯淫致祸”的案例,原原委委,详悉备书,大声疾呼,不遗余力,暮鼓晨钟,发人深省。一心只想让举世同伦,共享福乐,各尽天年而后已。

当知此书,虽为“戒淫”而写,书中所讲的“义与道”,所述“经国治世,修身齐家,穷理尽性,了生脱死之法”也都非常详尽圆满。读者,若善为领会,神而明之,即:专心学习,深明其义,则左右逢源,触目是道。其忧世救民之心,可谓至深至切矣。因此,印光于民国七年,特刊《安士全书》板于扬州藏经院;民国八年又刻《欲海回狂》,《万善先资》二种单行本;民国十年又募印缩小本《安士全书》。计画筹备印数十万册,偏布全国。但因“人微德薄,无由感通”只印了四万册而已。而中华书局私印出售者(为牟利而私印),亦近二万册。杭州、汉口,也有人仿制排版,所印之数,当亦不少。兹有江苏太仓,吴紫翔居士,念世祸之频繁和惨烈,加上,世间当代崇洋新学派,提倡“废伦废节”,专主自由爱恋,如决江堤,任其横流,导致社会上青年男女,同陷于无底欲海漩腹之灾祸中,遂发心广印《欲海回狂》,施送社会各界,以期挽回狂澜。当然,只有众志,才能成城,众擎才能易举。所以,恳祈海内仁人君子,大发救世之心,量力印送,并劝有缘人,普遍流通。又祈世间人,父诲其子,兄勉其弟,师诫其徒,友告其侣,使得人人皆知“色欲邪淫”之祸害,立志如山,守身如玉,不但不犯邪淫,即夫妇正淫,亦知节制和忌讳。如此,不久的未来,将见社会上“鳏、寡、孤、独”愈来愈少,人人富寿康宁。

世人各各当知:自身与家庭,因“止色戒淫”而得清吉富贵;国界边疆,因“止色戒淫”而得安宁久远。因止色戒淫,使“秽德”转为“懿德”,“灾殃”变作“吉祥”。最终毕竟不花一分钱,不劳一点力,而得此美满之效果。世间仁人君子,善良之人,想必“当仁不让,而乐为之”也。上述止色戒淫之大义,以奉献社会及同仁。

附录:《懿德堪钦》元朝,秦昭,扬州人。二十来岁那一年,准备到京城游玩。上船后正要开船,他的朋友邓某人,赶来为其持酒送行。正在喝酒间,突然有一绝色女子也到了船上,邓某令该女拜见秦昭,并介绍说:‘此女原是个女仆,我为京城某部某大人所买,将做小妾。想乘君之便,希望把此女帮我带到京城。’秦昭再三婉言拒绝不肯。邓某不高兴地说:‘你为什么这样固执,不就是一个女子吗,路上你若不能把持自己,此女即归你了,不过二千五百块钱而已。以后我再为某大人找合适的。为了朋友,这点儿事算什么?’秦昭不得已而答应下来。当时季节已是酷热之夏,蚊虫很多,此女苦于没有蚊帐,被蚊虫叮咬厉害。秦昭没办法,只得让此女同寝于己怅中。从内河至京城,历经数十日,二人夜夜同住于一帐中。

来到京城,秦昭先把此女安顿到店主娘那里,自己又亲自拿著邓某的介绍信寻访某大人。找到之后,此大人问秦昭:‘一路上,你可曾带家眷否?’。昭曰:‘兄我一人。’其人勃然而温怒于面,脸色很难看。然,因有邓某之书信,不得已,勉强令下属把此女接到家中。至夜,方知此女末破身。该大人“惭感不已”。第二天,马上写书信,答谢邓某,书中大赞“秦昭之德行”。随后,前往秦昭处拜见。感慨地说到:‘阁下真盛德君子也,千古少有!昨日,我非常怀疑,对你不放心。真乃“以小人之腹”测“君子之心耳”,惭感无既!’

[批]:秦昭之心,若不是明了通达“人本无欲”之理,若不能尽守“天理人伦”之道德,与此绝色女子,日同食,夜同寝,经数十日之久,能无情欲乎哉?秦昭固为盛德君子,此女亦属贞洁淑媛。懿德贞心,令人景仰!因附于此,用广流通。

民国十六年丁卯

释印光识

第二章.《寿康宝鉴》训示与格言

第一节.“学人、士子”戒淫训示文

文昌帝君训示:世间人,凡贪色淫乱者,必遭祸殃,而且这种祸殃来得非常迅速。为什么如此?这是天道,是自然法则,没有理由可说,法尔如是。犹如春、夏、秋、冬四季,自然交替不乱,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所谓“法尔如是”:它就是这样,本来这样,谁也改变不了。所谓天道:天道是宇宙、人生运行的自然法则和规律,天道自然。世间人,没有畏惧心,不害怕有“因果报应”,真可谓“懵懂无知,迷惑颠倒”。

世间人,若不能真信因果,时常检点自己的行为造作,胆大妄为,敢犯淫乱,你且看,不出多久,灾殃立刻就会现前。

若能有人,听我训言,一心至诚,顺从天道,依天理起心行事,即:止色戒淫,生活中时刻检点,认真反省,如此就可以趋吉避凶,保万事吉祥。何以故?这也是自然法则,也没有理由可讲。所谓:顺天道者,得吉祥如意。自古以来,都是这个说法;逆天道而行不善者,祸殃旋即而至,古人明白这个道理,惧怕因果报应,所以才会断然持戒,力戒色欲。

春秋时代,淫乱成风,导致败国而亡家。历代官宦、名士,有遭受讽刺讥笑、名节尽丧者,也都是因犯了贪淫、乱伦之秽行所致,其淫乱之相,被喻为“鹑奔鹊逐”。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