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梦幻清江 > 第11部分(第1页)

第11部分(第1页)

一、年度计划编制的改革

从1983年起,计划管理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在加强对经济工作计划管理的同时,注意发挥市场调节辅助作用,认真贯彻解放思想、放宽政策,搞活经济的方针,在服从国家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实事求是地灵活变通。1984年,计划管理继续坚持“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进一步理顺经济,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消费经济的增长,按照保证重点,适当照顾一般的原则,集中财力、物力把重点生产和重点建设搞上去。计划管理的重点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在抓好年度计划编制管理的同时,注重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1985年,县计委认真贯彻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改革计划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县内计划管理开始了改革和转型。在计划编制中,逐步减少指令性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指标和市场调节的范围。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的管理基本上是单一的行政管理,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成为行政考核的重要内容。随着商品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编制的计划实行了行政的、政策的、法律的综合管理和动态管理。实行动态管理,进行监测分析,使编制的计划在执行中得到调整、补充、完善,不断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变化,更加合理科学,充分发挥计划的指导性作用。

二、“七五”、“八五”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1985年,县计划委员会编制完成《金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七五”计划初步设想》,“七五”计划为5个部分,分别为“七五”期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七五”奋斗目标和总体布局、“七五”主要经济部门的有关指标、“七五”期间的社会发展、“七五”计划的实施措施。主要计划指标为:国民生产总值1990年达到亿元,国民收入使用额3亿元,农业总产值亿元,财政收入2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元,社会零售总额亿元。“七五”计划的执行情况: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亿元,年均增长,国民收入亿元,年均增长,农业生产总值亿元,平均增长,人平国民收入907元,平均增长,财政收入2438万元,平均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456元,年均增长。社会零售总额4亿元。

1989年,县计委编制完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

三、专项计划的编制

专项计划是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关键环节而制定的规划。专项计划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专项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对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方向、发挥区域经济特色、引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改变某些方面的面貌,带动整个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985年,县计委牵头编写国土规划综合报告,完成《县国土综合开发规划》,后经过多次修改、完善,达到了国土规划的预定要求,作为县域制定其它各类规划的依据和基础。

1987年,县计划委员会同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1986年至2000年县贫困地区开发规划》。规划共汇集为三类四册。综合类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二、三产业规划;科技和集镇发展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农产品商品基地规划及综合数据、表册。项目类分上、下两册,包括县属工业项目21个,小水电项目17个,水利工程项目6个,输变电站线项目7个,社会发展项目25个,“八五”工业项目9个。图纸类包括全县45个贫困乡解决温饱规划目标,农业基地项目分布,工业项目分布等三份图纸。

四、基本建设项目计划的编制及重点基建项目

从1985年起,小型基建项目放宽审批权限,全县控制总的建设规模,除国家规定控制的建设项目外,非生产性建设项目投资在50万元以下,生产性建设项目在100万元以上的计划由县计划管理部门审批。5万元以下的零星土建项目,生产企业可以自行决定,行政事业单位的由县计划部门审批。

1987年,县计委编制《关于水电工程移民开发项目的报告》,筛选拟定了16个建设项目,计划投资6708万元,安置移民4225人。1989年,县计委编制农业产品基地建设计划,计划建设12个农业开发项目,拟投资3000万元,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这些项目后,可使农业生产值在1988年基础上增长40%。1990年,县计委编制《八五期间重点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简介》,建立48个骨干项目库。1990年,县计委向省计委报送《关于近期经济发展后劲项目初步选择情况的报告》,报告中规划新建项目16个、工业技改项目2个,农业产品基地建设项目7个及旅游开发项目。

1982年9月至1991年12月,县内重大基建工程有:某某电站、某某电站、某某电站、某某电站,县水泥厂、县印刷厂、县烟厂3个厂的扩建,县纸厂、县、乡14个财政自给项目企业兴建、旅游景点的修建;某水泥厂、硅酸盐砖厂、刨花板厂、魔芋制品厂、某煤矿、铁合金厂等厂矿的兴办及某某公路的修建。1985年后,由于市场的逐步放开,国家计划管理物资逐渐减少,生资、建材的供应逐步市场化,县物资局转变观念,主动经营,安排了这些重大项目的计划物资的分配和计划外物资供应。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计划管理

(—)

1992年1月至2002年10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并逐步完备。计划管理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作了重大改革,减少指令性计划,改具体的产量产值为综合性指标数据,加强计划的指导性,把重点放在中长期计划、远景规划的科学编制,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加大结构调整,实行宏观调控。改革年度计划的编制,使年度计划进一步简化、科学。这段期间,共编制“九五”、“十五”等4个中长期计划,10个专项计划,9个基本建设项目计划,圆满完成了计划管理工作,县计划委员会于1995年、1996年、1999年被省计划委员会、省人民政府、省计委表彰为先进单位。2000年,县计委被市委、市人民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5人先后评选为省计划系统先进工作者。2002年,县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县发展计划局,其职能作了相应调整。

一、中长期计划的编制

1996年,县计划委员会编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主要内容有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战略目标等。2000年,县计划委员会编制《“十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1994年,县计委编制《县以工代赈扶贫规划(1994—2000)》,规划分析了全县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以工代赈扶贫的指导思想、重要任务、以工代赈开发项目的选择。2002年,县发展计划局编制《2001年至2010年以工代赈建设规划》,到2010年,以工代赈规划范围包括198个村惠及万农村人口,涉及土地面积平方公里,耕地万亩,规划以项目为载体促进目标的实现,2001年至2010年拟定投资亿元,其中,以工代赈亿元,地方配套1463万元,对7大片区、2个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治理面积平方公里,组织实施40个单位骨干工程和19个小型分散项目,覆盖106个贫困村。

二、专项计划的编制

1994年,县计划委员会会同县交通局编制《县1994年至2000年公路建设以工代赈规划》,规划建设总里程公里,其中,新建公里,改造40公里,总投资293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1445万元,地方配套1489万元,规划27个公路工程项目。

1995年,县计划委员会牵头编制《县高山无公害菜篮子工程开发示范区总体规划》。规划内容包括:示范区建设的背景和重大意义、示范区规划的依据、日期和范围、示范区的优势资源和制约因素、发展方向、目标、生产力布局、城镇基础建设、实施步骤及政策措施。同年,县国土规划办公室编制《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年,县人民政府委托清江省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关于金山招徕河两河口以下干流河段水能开发规划报告》。同年,县计委编制《县“九五”期间以工代赈总体规划》。1997年,县计委编制《库区渔业产业化发展建设方案》。1998年,县计委编制《县1998年至2005年“菜篮子”建设规划的报告》。1999年,县计委编制《清江省国有金山银峰林场总体设计》,设计规划林场总规模6984公顷,以县某乡崩尖子(金山最高山峰)为核心的邻近4个自然村划归林场,概算投资979万元。同年,县计委编制《县生态环境建设综合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规划项目6个小流域治理,总面积62平方公里,概算投资1380万元。2002年,县发展计划局、县文体局、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共同编制《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规划共七章,涉及民间文化资源库建设、传统艺术传承、传统文化研究和创新、民间文化艺术的开发利用、文化保护区建设,概算投资9550万元。

三、基本建设项目计划的编制及重点项目

1992年,县计委向宜昌行署计委报送《县三峡工程配套服务建设项目的报告》和《关于1992年及“八五”后三年以工代赈建设项目计划》。1993年,县计委向市计委、国务院“三经办”报送《关于申报1993年三峡地区经济开发项目扶持计划的报告》。同年,县计委编制《1990年至2000年乡镇企业发展规划》。

1994年,县计委编写《投资指南》一书,该书包括县情概况、资源大观、开发区简介、投资项目简介四个部分。1996年,县计委向市计委报送《长江中上游地区对外合作开发项目报告》。1997年,县计委向市计委报送《贫困地区大中型建设项目的报告》。2001年,县计委编制《清江中下游生态旅游2002年国债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计划》。

11年间,县内重大工程项目有:投入2700万元,进行县烟厂移址扩建;投入2500万元兴建铝材厂;色素厂;某某电站;某某电站;某某电站;日月山庄;财苑山庄;温泉度假山庄;以工代赈27个公路建设项目;公路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光纤联网工程,县人民医院门诊办公楼;县检察院科技楼;县实验小学教学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的计划管理

(—)

县发展计划局调整职能后,主要职责是对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工作;对县域经济运行动态进行预测、分析和经济信息的发布;对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并监督实施;运用经济杠杆对县域经济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调控;简化生产、建设、流通、分配和社会事业各种类型的计划指标,简化基本建设项目及限额的审批手段。2005年,县发展计划局更名为县发展和改革局后,其职能又有了新的变更,主要职能是加强县域经济发展的调研及发展规划的编制;围绕发展规划抓重点项目的建设及项目资金的争取,作好协调和服务。

一、计划的编制

县发展计划局(发展和改革局)除了每年编制年度计划外,还编制了一系列的中长期规划。2000年,县发展计划局编制《2003年至2010年县农村能源建设规划》。同年,编制《县新型工业化规划纲要》。2003年,编制《县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纲要》,主要内容是:到2002年全县主要成就和问题、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规划中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6个,计划总投资亿元。2004年,编制《县绿色产业化开发规划》及《县扶贫开发规划(2005年至2010年)》。2005年,县发展和改革局编制“十一五”规划,指导各部门完成了31个专项规划的编制。2006年,编制《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规划》。

二、重点项目的建设

五年间,县发展和改革局对省市重点考核项目和县级重点项目加强协调和服务,使之按时按质竣工投产。这些省市重点项目有:某某水电站、锰矿开发、泰榕药业、某某电站、某某水电站、超细煅烧高岭土项目、高速公路连结线工程。县级重点项目有:农网改造、三源水泥、隐龙山绿业食品开发、中绿食品、木塑项目、城区天然气项目、中华巴土圣山项目、嘉禾绿业产业、新时代商场、清江画廊旅游项目、县城商品房群项目、以工代赈乡村公路改建项目。2004年到2007年,全县争取到国家及上级部门无偿项目资金亿,保证了重点项目的顺利完成。通过重点工业项目的建设,使金山工业形成以水电、采煤、锰业、水泥为龙头的民族工业体系,加速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稳妥处理局属企业遗留

局属企业铝材厂和铁合金厂停产多年,改制后,企业职工的安置和补偿成为一个大难题,从2004年到2006年,县发展和改革局组织专班人员,对铝材厂实行闲置设备的变现,多方筹集资金,使154名职工的安置和补偿工作基本结束。对铁合金厂实行依法破产清算,稳妥作好151名职工的安置工作,职工情绪稳定。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一章  烟厂倒闭胡国遭暗算  城郊旅游看好农家饭

金山县烟厂是李荣申请多方努力创建的,成立于上世纪的1982年。烟厂在创建之初和后来步入正规后,也曾红火过一段时间。当时李春兼任厂长,陈安是主管生产的副厂长,胡国是县委政研室主任兼烟厂厂长助理。国家每年给烟厂照顾几百万周转金,给予扶持,还免去了三年的税收。烟厂投入生产后,给财政增加了收入,也缓解了部分待业青年的就业压力。可好景不长,受国家宏观经济大气候的影响,烟厂在压缩生产规模,生产质量达不到部颁标准,没有通过市场准入,烟厂效益降低,资不抵债,逐渐成为财政负担。

到了二十世纪末,也就是1998年的时候,烟厂终因资不抵债正式宣布破产。这时的李春已是县委当家的副书记,他也早已不是挂名的烟厂厂长。烟厂沿用了政府领导兼任厂长的做法,李春之后几任政府副县长均担任过烟厂厂长,胡国也由厂长助理而副厂长,厂长。烟厂的经营管理一直是副厂长陈安,陈安为进口生产线的事情和李春闹了意见,有了很大的分歧。李春离开烟厂,不再挂职烟厂厂长,从上至下的改革,要求党政分开,政企分开。烟厂效益不佳,资不抵债,李春在烟厂为难的时候推出了胡国,让胡国挂职烟厂,他自己就做他的专职常务副书记,这时的李春已经做好了当选县长和县委书记的准备。胡国为烟厂的事情,找过张明,张明走了,胡国就找王超,后来还是为烟厂的事,他给赵致远和孙锋都交过心,他正式提出辞职,理由也很正当,响应政企分开的要求,不再担任烟厂厂长。而这时的烟厂已有了上千万的债务,这是历年亏欠累积的债务,下岗职工占了三分之二,留下的也是行政保安,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都投奔到另一家经济效益好的单位。陈安也辞职去了广东,到一家私营企业做管理。

烟厂宣告破产,胡国就成了揩屁股的,还有人举报他在烟厂挂职时有经济问题,还有人写匿名信,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