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家长教育孩子的秘密--人性教育 > 第11部分(第1页)

第11部分(第1页)

有一卦叫《谦》卦。《谦》卦一开篇就提到“谦”:亨,君子有终。意思是具有谦虚品格的君子,谦卑处下,必定亨通无阻,得到好的结果。《谦》卦还进一步用“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来说明了“谦”的好处。意思是:天道是损多余的而补不足,达到阴阳平衡。地道盈满了,就要塌陷而使自己处于低下,才能汇聚高处的东西,从而滋养万物。《道德经》更说到:“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意思是:之所以海纳百川,正在于大海处在最低处,有如此谦卑的胸怀。甚至说到:“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意思是:骄傲自大、自以为是的人连神鬼都会缠着不放惩罚他,对谦虚的人鬼神都会敬畏他、保佑他;人也讨厌骄傲自大、自以为是的人,喜欢谦虚的人。我们也不乏“满招损、谦受益”这类古训。 从古圣先贤各家来看也不乏对敬畏、对“谦道”的认可,只是侧重点不同罢了: 儒家创始人孔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此处的天就是人应该具备的道德性,大人、圣人就是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所以,儒家强调的是敬畏道德,要谦虚的学习道德。道家的老子说:“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畏什么?老子说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换言之,人在天地、自然面前算不得什么,畏的就是自然,人在自然面前要敬畏、要谦虚。后来传入中国的佛家则从心性的角度出发认为要物我二分,内心深处本身就要有自然而然的谦虚的心性,这就是人所应有的本真状态。

祖先之所以如此强调“谦虚”,必定有其大智慧在里面。从我们自己的生活中,祖先的这些古训我们也当深有感触。大凡能在生活中走向成功之人,必定深谙此道。我们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其中一道必是“谦道”。其一:“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命不凡、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之人,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之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之人,必定走向固步自封,毫无更大的突破。只有懂得“谦道”之人,才看得见别人的长处、自己的短处,才能有所突破,只有懂得“谦道”的人才会欣赏别人,不会去嫉恨别人。其二:自己得意之时,本就会令他人不快,如果还沾沾自喜、盛气凌人岂不更糟人嫉恨,变成孤家寡人?只有懂得“谦道”之人,才会在自己成功之时,别人以欣赏的眼光而非嫉恨的眼光来看待你。其三:不懂“谦道”之人,也必是不懂畏惧之人。不懂畏惧之人,什么事都敢干,别说干了正当之事不懂得收手,就是干了坏事也不懂得收手,这是典型的“无知者无惧”,与真正的“勇者无惧”有天壤之别,最易把一切人性抛开,误入歧途。只有懂“谦道”之人,才会心存畏惧,反思自己的行为,矫正自己错分的、不当的和错误的行为。

在西化的环境下,我们的孩子在竞争的压力之下,“谦道”对于我们孩子的培养就更加显得重要。 这是教会孩子正确面对竞争必不可少的教育层面。很多孩子以前表现很好,但却在成长中出问题,这让家长匪夷所思,其实问题恰好就出在缺乏“谦道”教育。这部分孩子不是不努力,不是不在乎胜败。他们曾经也很努力、很在乎成败,但由于缺乏“谦道”教育就会形成唯我独尊的意识,“我一定要赢,不允许别人比我强”的意识渐渐在脑海里定型。这样就会使得他们不能正确看待竞争结果。从而在赢的时候“趾高气扬”、输了就“自暴自弃”或耍小聪明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方式来竞争。这绝不是小问题,如果不加以引导、矫正就很可能误入歧途,要么变成为成功不择手段之人,要么在遇到障碍和挫折后躺倒不干把注意力转向其它不良方面,从而导致偏离正轨。

作为家长,我们要给孩子从小就灌输“谦虚”的意识,要让孩子明白到在这个世界上比自己强的人多的是,别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是正常的、自己在某些方面比一些人强也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努力去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和对手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这样才能正确认识竞争的结果,也才会输得起,赢得坦然,经得起挫折的考验。事实上,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太在乎竞争的结果,一心只想击败对手,是与父母有着密切的关系的。父母太在乎胜败的,孩子就会很在乎胜败。父母自以为是的,孩子就会自以为是。所以,在对孩子进行“谦道教育”时,父母首先要进行自我教育,反思自己平时是不是很强势,不仅仅在外面强势,在家里同样表现得强势?自己是不是对孩子的成绩、各种比赛的结果在乎得过头了?很多时候,孩子就是被父母给逼强势的,强势本身问题不大,但如果家长不注意调节,孩子的强势就会转变为“唯我独尊”,转变为“不允许别人比我强,如果别人比我强了,我在父母面前就太没面子了”这种意识,在这种意识支配下,就会导致孩子走向前面提到的不择手段去争取胜利和输了后消极颓废的两种极端后果。因为,在父母强势型的家庭里往往会造成孩子自我认识的压抑,孩子老是以“为父母而活,不能给父母丢脸”的状态生存着,很多家长听到这话都会蛮欣慰的,其实,大错特错,为父母而活所带来的是孩子自我的湮没。连自己都活了没有了,何谈幸福?孩子更多的是负担。自我迷失的同时,也看不到别人的有点和自己的弱点,只有一定要赢这条信念,这样,孩子就离“谦道”越来越远了。所以,家长一定要走出认为强势对孩子有益的误区。

总之,父母要帮助孩子懂得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正视自己的不足,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在与对手较量的过程中允许对手比自己强,最终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注重过程中的收获,而不是结果的输赢、胜负。这才是“谦道教育”之目的所在。也只有这样,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之下,孩子才不易误入歧途。

作者题外话:作品第十七章以前已全部修改更新过,欢迎阅读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