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公子风流 > 第70部分(第1页)

第70部分(第1页)

郝风楼颌首点头,道:“就是这个意思,反正师傅是自己人,有空也可以去那儿闲住。”

姚广孝皱眉道:“这样的话,只怕太旷日持久了吧?这堡子要建起来没有三两年也是不成的。”

郝风楼眼睛一眨道:“陛下那边自然晓得咱们师徒的意思,只要师傅把奏书递上去,陛下肯花功夫,多征募民夫,动用个数千的人手,再加上学生知道在皇陵那儿还有不少剩余的石料堆积,连采石的功夫都可省下,半年不用就可搭建起堡垒来。”

姚广孝看着郝风楼,道:“你倒是想得周到,既拿为师来当挡箭牌,又拿皇上来替你掩人耳目,连石料你都惦记。”

郝风楼苦笑道:“学生不过是为陛下办事而已,陛下都说了要彻底消灭建文没有这么简单,若是连这点本钱都不下,如何捉住建文?”

对朱棣的支持力度,郝风楼很有信心,因为根据诸多野史记载,郑和七下西洋很有可能就是寻找建文的踪迹,朱棣在搜寻建文方面几乎可以无限的提供任何人力物力,这七下西洋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足以支持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而郝风楼不过是希望在山上建一处堡垒而已,而且非常明确的是用来招募人手进行操练,并且作为大本营之用,这方面,朱棣那边绝无问题。

而师傅的作用其实就是掩人耳目,这是机密,当然不能向人四处宣扬,而姚广孝恰巧是个和尚,皇帝为和尚修建寺庙简直就他娘的是天经地义的事,历朝历代,不知多少皇帝给和尚、道士们在山中建庙,简直就是家常便饭的事。

姚广孝苦笑摇头道:“郝风楼,你这是动师傅的棺材本啊,你可知道,今日若是师傅上书,往后就再没机会建庙了。”

这倒是实情,建庙的机会只有一次,这一次若是用掉,下一次总不能还厚着脸皮说还要建一处,而现在要建的压根就不是庙,更像是个半军事的设施,以后姚广孝多半得老老实实的呆在鸡鸣寺。

郝风楼道:“师傅大恩大德,学生懂得。”

姚广孝苦笑道:“也罢,谁叫你求上门来了。不过,好徒儿啊,师傅的后半辈子,你可要负责啊。”

郝风楼泪流满面,差点哽咽道:“师傅,我会对你负责的。”

姚广孝道:“要不要立个字据?”

郝风楼想要喷血,却强笑道:“不用了,我们师徒之间不必如此庸俗。”

姚广孝道:“还是立一个比较好,省得到时候卷了铺盖去你家住没有什么依仗,为师难免会有不安。”

郝风楼差点有了内伤,憋红着脸,好不容易吐出一个字:“好。”

姚广孝飞快的拿来了笔墨,刷刷几下:“兹有爱徒郝风楼,深受恩师教诲,以及好处若干,报恩之心,虽万死亦不足矣,情愿供奉恩师,供其吃喝……”

想必是腹稿早就打好了,所以姚广孝写得极快,几下功夫,墨迹未干的一份‘保证书’就在郝风楼的面前,郝风楼愤愤然的画押,姚广孝喜滋滋的收了,才道:“好徒弟啊,这鸡鸣寺,为师早就住不惯了,佛门清净地方太清静了也不好,为师虽然心向佛祖,可是受不了这里的臭和尚,佛在为师心中,在哪里修行也是一样,为师下月就搬去你家罢,你需向令尊、令堂提早打好招呼,收拾一个别院来,再请几个沙弥伺候为师就好了,为师这个人没什么挑剔,不过为师偶尔也会沾荤腥,可终究还是佛门子弟,总不能每日如此,所以少不得得请几个做斋菜的大厨,为师就晓得南京的望月楼倒是有个姓周的掌得一手好斋菜,可以请他去,还有……”

郝风楼怒视道:“师傅,还是先写奏书为好。”

姚广孝淡淡一笑道:“不要气急败坏嘛,为师这就写。”

……………………………………………………………………………………………………………………………………………………

昨天更得晚更得也不多,老虎多少心中感到抱歉,所以今天老虎很自觉的以最快的速度码好第二章,第三章也会很快码好给大家看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八章:大事大办

一封奏书,飞快报入宫中。

奏书先是落在了郑和手里,郑和一看奏书,立即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

其他的奏书,倒还不劳动郑和花费什么心思,偏偏这奏书,乃是恩师姚广孝所书,郑和是个老实巴交的人,在对恩师的态度上,显然有着和郝风楼不一样的理解,郝风楼是把恩师当夜壶,能用就用,不能用时便忘了。而郑和显然是把恩师当爹,现在他爹的奏书,自然不能简慢。

通政司那里,也摸透了这位内官监大太监的心思;所以但凡有姚广孝的奏书,都会先送来这位当红太监手里。

郑和飞快赶到了暖阁寻到了朱棣,笑吟吟的道:“陛下,姚先生有奏书来。”

朱棣这几日还算平静,虽然依旧在心烦汉王,汉王听到了风声,入宫几次,口里虽然没有说立太子,可是旁敲侧击,他的心思,朱棣却是看的一清二楚,对于这个‘冥顽不灵’的儿子,朱棣只得耐心安抚了一下,可是他的耐心毕竟也是有限。

听说姚广孝有奏书来,朱棣挑挑眉,倒是心情好了一些,命郑和将奏书递来,低头看了一眼,随即陷入沉吟,淡淡道:“姚先生要修庙?要修庙倒是容易,不过为何要修在郝家的封地上,虽说郝风楼是他的弟子,可是这也于理不合。唔,你拿地图来。”

朱棣喜欢地图,这或许是他靖难的习惯,几乎许多地方的地图,他都有收藏,等做了皇帝,更是命人测绘了许多地图随时进用。过不多时,一幅详尽的南京地图就摆在了朱棣的案头上,朱棣按着奏书中的地方寻到了地图上的位置,喃喃道:“这是虎头山,这儿是前湖,这是梅花谷……”

朱棣愣了一下,或许别人看不出来,可是只要看到这地图,再根据姚广孝所需建庙的位置,他立即明白。姚广孝所选的地点,简直就是一处天然的军事要塞,‘庙’的一侧乃是前湖,后侧是一处山谷,而这处山谷恰好又只有一条通道。经过这条通道有一座山峰,想要登山。必须经过索道。可以说,这简直是一处缩小版的蜀地,汉中便是蜀地的门户,而所谓的汉中门户,位置就是这座‘寺庙’的选址,再加上靠着一处湖水。这湖平时可以随时封锁,同时也为运输提供了便利,假若朱棣要在南京寻找一处搭建堡垒的要塞,多半也会选择这里。

“姚先生要在这里建庙。有什么用意?”朱棣不是傻子,寺庙虽然都喜欢建在人迹罕见处,以便僧侣们修行,可是也会考虑风景等其他因素,而姚先生的主要考虑,显然是军事用途,以朱棣对姚先生的了解,断然不是建庙这么简单。

朱棣眯着眼沉吟片刻,随即想到了郝风楼的一份秘密奏书,这份奏书是事关神武卫筹建的章程,许多地方都很谨慎,很合朱棣的心思,郝风楼好似提及过,希望建立一处据点,以供神武卫之用,毕竟神武卫是一个衙门,衙门就需要有文书,有人员配置,还有诸多相关的设置,可是要保证机密,在南京城里是万不可行,即便是其他地方,照样也不可能做到绝对保密。现在思量起来,朱棣顿时悟出了点门道,他不由笑道:“这师徒二人在唱双簧呢。”

想了想,朱棣道:“请工部尚书觐见。”

对这件事,朱棣很上心,在神武卫上头,朱棣倒是舍得,因为朱棣急于要去除自己最大的心病,他甚至思虑过,假若建文当真如传言一般逃亡海外,他甚至不惜动用万金,耗费数十万人力,打造舰船千百,出海巡洋。相比之下,神武卫这点要求实在不算。

另一方面,姚先生开了口,这个面子不但要给,而且绝不能吝啬。朱棣深知自己能有今天,其中半数的功劳,都是这位姚先生,若不是姚广孝劝说自己靖难,要不是靖难时姚广孝不断在身边劝解,给自己足够的信心,朱棣甚至无法想像,自己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而姚广孝在朱棣夺得天下之后,却并不在乎高官厚禄,照旧深居简出,这当然可能是姚广孝害怕自己成为第二个刘伯温的缘故,但是还是足够让朱棣有一种亏欠的感觉,欠了他太多,现在人家提出了要求,自然不能简慢。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