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我说参同契 > 第74部分(第1页)

第74部分(第1页)

丘长春的《青天歌》

()

《青天歌》讲得很清楚一“青天莫起浮云障,云起青 天遮万象”,修道最后是这样,自己把身心放下全空了,反 正这个青天一片云都没有,一个杂念也没有。“万象森罗镇 百邪,光明不显邪魔旺”,好的天气,天上一片云都没有,

森罗万象都在这个天地笼罩之中,等于一个大的镜子照一切 1 东西。假使我们这里一个大镜子照全堂的人,每人影子都在 I:部 里面,镜子只是反映现象,这样叫做青天,叫做无念,叫做哽 清净。万象森罗就镇百邪,看不清楚就是邪魔,有阴暗就不 行,光明不显就邪魔旺。“我初开廓天地清,万户千门歌太 平”,所有气脉自然都打开了,只要一动念要守窍就不对了。 “有时一片黑云起,九窍百骸俱不宁”,有念就有动,有念有 动你还在里头运功,把下面海底连大便的气都向上冲了,又 转来转去,那头脑能不昏吗?所以每个修道出来的头脑都越 来越昏,大小便的浊气上来,叫做大小便中毒,这个浊气不 能引上去的。“是以长教慧风烈”,所以要修到智慧。下面我 都不需要讲了,大家自己研究一下就通了。

丘长春是元朝道家北派的祖师爷,《七真传》里最小的 一个徒弟,后来成为创宗立派的祖师。民国初年的同善社, 一直演变到现在所谓的一贯道等各种什么教,都是丘派门下 衍化出来的。丘长春最有名的《青天歌》,道书里面有,同 学说找不到,后来一个机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找到了,还是 那位朱同学的功劳。“青天莫起浮云障”,第一句话就是祖窍 所属的,心中一念都没有,一片青天一样。密宗叫你观中脉 蓝天,就是这个青天的蓝。我很怀疑,到底密宗是道家传过 去的,还是道家是从密宗传过来的?这个学术的根源很难 判断。

认清主与臣

现在我们回转来继续看注解,“精气为臣,严立堤防, 前后左右,遏绝奸邪”,他说我们一点灵明不动,就一念清 净。祖窍在哪里?不在内外,不在中间,不在任何一个部 位,而无所不在,就在这个身体里。这个时候自然你就清楚 祖窍了。真到这样,依佛家来讲是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时, 后天生命中的精气自己在成长,老也没有关系,只要这一口 气不断,仍会成长,比年轻时慢,要耐心去修。老头子、老 太婆们照样可以把握,就是要静,要万缘放下,一念不生。 所以这个一点祖窍灵明,一灵不昧,要静要定。为什么要打 坐?因为静定久了,精气就会生长,生生不息。

有些人修到气脉动了,身体也跟它摇起来,非要动不 可,这已经走岔了,所以冲关通窍,气脉发动时不要理,就 是“精气为臣”的道理。你一念灵明不能做主,反而让你的 脉做了主,君不成君,跟着臣在转;在禅宗来讲,你不能做 主,跟着宾在转,因为这个生命精气神是宾;依佛家来讲, 你是跟五阴里的受阴在转,一般修道的都跟着感觉跑,不能 了解“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所以 这个时候要注意,尽量让一点灵明做主,“青天莫起浮云 障”,身上气机精气就发动了。因为“精气为臣”,要听你的 指挥,你不要跟着它跑。

“严立堤防”,精气一发动,精神旺盛起来,我们世俗的 欲念就来了,想跑去玩玩;实在不玩的,像我们吧,这个时 候会多看一点书,还是把它消耗掉了。这还是不对,所以要 “严立堤防”,像赚钱一样,越赚越多。“前后左右,遏绝奸 邪”,像是一个真命天子在上,前后左右小人奸臣等很多, 但什么意见都不采纳,自己很明白,一心做主。

所以《参同契》的原文“岂非情主处外”,“情”就是精 发动,气脉就是情动,这是外面,不要跟着气脉跑。“筑为 城郭乎”,自己心境一念灵明,这个是主宰,不要管那个气 脉。越不管它,气脉发动越快,通得越快。一般人气脉发动 就跟着感受跑,所以气脉永远通不了。我几十年看得多了, 修道家学佛的有些人临老还是摇。我曾讲过,当年在四川自 流井,一个八十的老先生,大家都说他有道,可是他坐起来 那个头就摇。后来我问他,老先生你这个修的是什么工夫 啊?他说,我现在等于你们讲的走火人魔,还找不到明师, 这一关过不了。为什么会如此?因为他是跟着受阴转,这一 节通不过身体就成这样。他的思想感觉,把自己捆得太牢, 就不能做主了,气脉反而变成毛病。所以要“青天莫起浮云 障”,这个气脉是浮云一样,你不要管它,自然就通了。

不动不摇

“堤防既固,主人优游于密室之中”,一念灵明不昧,佛 家叫正觉之性。密室并不是身体里有个秘密之处,因为不是 固定的部位,所以叫做密室。《易经》上孔子讲,“放之则弥 于六合,收之则退藏于密”,如果有个密室,一定会找得到, 真的密是无所不在,就在你那里,可是你就是找不到,这就 是密室的意思。

“不动不摇”,如果气脉动了,不要跟着感觉跑,自己做 主的一点灵明“不惊不怖”。有时候气脉发动到心脏,或者 到别处,自己觉得好像要死了;像我的经验,反正迟死早死 差不多,不理它就过关了。所以“不惊不怖”很重要,有时 候那些境界来了会吓死人的。所以修道你们不要玩,我劝你 们年轻人不要好奇,这个事情要大勇猛,也要大智慧。所以 《参同契》中告诉你,“故曰,城郭完全,人民乃安”,这个 城郭自己要打好堤防。这个堤防是什么?就是做主的心念自 性,性功就是命功。

“始而处内之性,已足制情”,气脉怎么变化都不管,不 动摇。这个时候是本性一念灵明,“青天莫起浮云障”,一念 动而不动,生而不生,那么“已足制情”,就制服了这个气 脉。所以情来归性,真到达了一念不生。“既而营外之情, 自来归性”,慢慢这样下去,气脉安定了,回到本性的范围, 这个时候就是大定。禅宗其实也讲工夫,有时候是宾做主, 气脉发动的时候,主人在那里看住不动,看你这个客人怎么 跑,你跑来跑去,终归不能住在我家里,所以来者不迎,去 者不留。这里也用到“宾主互参,君臣道合”,临济用“宾 主,,,曹洞用“君臣”。

“此为坎离交会,金丹初基”,坎离交会叫做正统丹道, 所以情来归性,真到达了一念不生,才是金丹的初基。“立 命正所以养性也”,立命的道理、命功的初基,也就是性功。 性、命是双修的,命功到了,性功也自然到了。这个身上的 气脉动,转来转去冲到这里那里,如果你一天到晚注意那些 气脉,当然会生病。所以不管怎么样转动都不要理,那样不 到一个钟头你气脉都通了。气脉之所以打不通,就是你跟着 气脉跑,结果弄得肝又难过,胃又难过,你怎么不难过啊!

广厂

弟 七

宇宙间有静吗 认清情来归性 专I就是静 乾动坤顺的变化 玉液还丹后怎么

十 讲

宇宙间有静吗

前面讲到性命真修的方法,现在接下来的原文,讲的是 境界。“爰斯之时,情合乾坤。乾动而直,炁布精流。坤静 而翕,为道舍庐。刚施而退,柔化以滋。”这里有几个名辞, 我们以前也讲过性是人的本性。情就是指一切妄念及生理方 面的影响。中国的道书把性、情用先天的乾坤代表,后天就 叫坎离了。“乾动而直”,乾卦是代表宇宙生命的本体,代表 天。《易经》有一句话,大家都很熟的:“天行健,君子以自 强不息。” “天行健”,就是乾卦所代表这个宇宙本体,它永 远在动在行,“健”就是永远没有休息。

我们讲到乾,特别提出来,过去曾有很多学者,包括胡 适之他们,认为中国文化的宇宙观是静态的,所以一般学者 都学养静,讲究静的哲学,结果就害了这个民族,永远没有 进步。这种主张的前提大有问题,因为中国文化哲学思想并 不认为宇宙是静态的,从《易经》开始就说宇宙是动态的, 恒动。假使宇宙有个静的话,“乾坤息”,天地就停了,所以 说是“天行健”,这个宇宙天体永远在动,不断地动,没有 一个真正的静态。换句话说,大动反而觉得是静,不觉得它 在动;我们坐飞机坐车子走得太快了,只看到外相在动,自 己觉得很平稳,是这样的一个静态。也就是老子所讲“大音

希声”,声音太大了,也听不见了。乾卦的动是如此,我们 这个身体生命也是这样。那么你说打坐人定的时候,气住脉 停是有个静相,是不是气真住了,脉真停呢?不是,只是动 得非常缓慢,还是在动,动的情况不同了。现在解释这个乾 卦的本身是永恒的动,而且是直的动,走的是直线。

认清情来归1生

修道到了纯阳之体就是纯乾了,所以吕纯阳的名字就是 取这个意思。到纯阳时元气充满了,“炁布精流”,没有一点 不充满。乾卦的相对作用就是坤卦,乾卦的动是向外面发 展,坤卦的静是收缩进来,一呼一吸。“坤静而翕”,坤卦到 了静态,六根大定,好像六门都关闭了,它是收缩的,身体 到了所谓“情来归性” 了。这个时候我们这个肉体是,“为 道舍庐”,“舍庐”是这个房子,道的根根,也可以讲是个锅 炉。修道是把性、命两样东西,重新进人到炉鼎里头,再造 乾坤,等于经过一个化学的整理后,又产生一个新的生命。 这个境界“刚施而退”,阳刚之气,坚硬的都化掉了,“柔化 以滋”,统统变柔软了。

这里要说明一个道理,这是讲工夫境界了。常常有人 问,打坐修道修得蛮好,反而容易感冒,对气候非常敏感, 身体好像越来越弱了。你要注意老子的话^ “弱者道之 用”,是有这种现象,反而变弱了,变柔软就是道之用,是 进步的现象的一个过程,不会永远弱下去。“反者道之动”, 有时候同静相反,这个原理需要了解。

这一段原文,完全讲“情来归性”,讲性命的根本那个

一 1。境界。“此节,言后天返为先天也”,就是后天的性情归到先 天一体,先天两个代号就是乾坤。“后天坎离,即是先天乾

‘1 坤”,后天代号叫坎离,坎属于水,离属于火。“只因乾坤一 破,性转为情”,我们本来在娘胎靠脐带呼吸,脐带一剪断 以后,乾坤破了,性转为情,呼吸也靠鼻子了。所以算命要 确定时间,就是脐带一断,哇一声广哭,这是最准确的时 辰。普通说算命的算不准,难得有准的,因为时辰已经不大 准了。就这一下,性转为情,先天之性转成后天生命的 妄想。

“从此情上用事”,于是这个思想这个情做主了,学佛的 说第六意识做主。所以“随声逐色,不能还元”,六根都受 外界影响,不能返本还元。修道是要使它回去还元。后天生 命坎离所代表的,是神与气,水与火,你说神气同水火什么 关系呢?所谓水,因为气充满了以后,玉液还丹,金液还 丹,那个所谓甘露滋润就是水的气化来的。所谓神,普通是 两个眼睛的神光,这还是第三重,真正的神是心光,是心地 智慧的光明。但神、气两者,如何凝结拢来成丹呢?他说, 就是我们修道工夫到了情归于性。“至于两物会合,城郭完 而鄞鄂立”,这个时候等于我们身体坐在这里像一个城墙, 城门都关闭了,内不出去,外不进来,像达摩祖师讲工夫的 话,“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那就是 “城郭完而鄞鄂立”,外界一切进不来,色声香味都进不来, 内心呼吸充满了,不需要呼吸。心如墙壁,就像城墙一样搭 好,外面打不进来,内面也不出去。可以入道,这还不是 道,只是基础而已。

这个道基建立了,所以道家说“百日筑基”,修道人常 在这个境界中。现在他明讲这个时候“则情来归性”,那当 然没有妄念。学佛的人拼命想断妄念,你断不了,因为用心 断妄念,那个用心本身就是妄念,所以断不了。“情来归性” 是妄念自然不起,不是压制下去的,它的现象是气住脉停, 就是达摩祖师所讲的四句。在道家讲,这个境界是七情六欲 自然不动。但是这没有到家,只是初步,这时“离中之阴, 复还于坤,坎中之阳,复还于乾矣”,这个离卦,离中虚, 外面的两爻代表阳,中间有真阴之气,等于太阳中间有黑 点。离中的阴,这个时候思想自然宁静,清净没有妄念。没 有妄念的那个境界是坤卦的纯阴,纯阴不是坏,好得很,纯 阴就宁静了。

所以“离中之阴”,也就是阳中的阴归到一个大阴沉的 境界,就返归于坤。坎卦是从坤卦这个地来的,在身体上, 一般人讲气脉由海底起,丹田以下都是坤。坎中满,中间一 阳爻,坎中的阳气,就是身体内部由下面上升的一股阳能之 气,阴中的真阳返归于乾,升到顶。升到顶之后,前脑后脑 一切脑细胞都归位了,非常宁静,脑子里头没有杂乱的思 想。修密宗,真正的密宗〔“真正”这两个字,是否认其他 的、修到中脉通了,顶天立地,与天地合一了。所以坎中 的阳气“复还于乾”,归到乾阳。在显教的佛学,就是修到 四加行“顶”的境界。暂且不管教理上理论的解释,这个可 是实际的工夫,这有形有相。如果我们拿道家的东西来解释 佛家工夫的话,“暖”就是“离中之阴,返归于坤”,“顶” 就是“坎中之阳,复还于乾”。不管你怎么反对,说这是道 家,那是佛家,天地真理只有一个,随便你是哪一教哪个工 夫,真证到时是一样的,不是两样。人总是一个人嘛,人总 是有鼻子眼睛。

()

专一就是静

原文这一节开始的两句话,到这里解说完了,所以“故 曰,爰斯之时,情合乾坤。乾性至健,静则专而动则直”, 拿《易经》来讲,乾卦代表纯阳之体,永远在动,是生命的 动力。所以“天行健”,乾是至健,是不死的。当乾卦静态 的时候,实际上没有真静,因为它动得快,看它好像不动。 什么是静呢?当我们身心专一的时候,才感觉到静态,其实 那是不是静态不知道。所以“静则专”,换句话说,专到极 点才做到静。人定也是那样,所以系心一缘就能人定,心散 乱不是定。你打起坐来,觉得气走到那里,哎唷,通了!那 你根本在乱!所以庄子叫这个为“坐驰”,坐在那里开运动 会。真正的静,庄子还有一个名称叫“坐忘”,忘记了自己 在坐,那就是静,是专。能够做到静且专的话,乾卦阳能发 动得就快。

我们做工夫的真到了这个境界是什么状况呢? “一点元 神,为精气之主宰,至刚至直而不可御”,这个时候气脉真 正贯通,密宗叫打通了中脉,道家叫冲脉。有人著书,拼命 骂道家这个冲脉不是密宗的中脉,好像中国的总比外国差一 点,非常可笑。这个冲脉所谓“冲”,它不只是在身上 “冲”,而是一片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个脉打开,一点元神宁 静到极点,定到极点那个力量,会使得全身的气脉统统充 满,你的手脚指节,连每一根头发,都有力量;这个力量不 是打死人那种,而是一种充满。到了完全专一时,一点元神 就做了精气的主宰,“至刚至直”。刚是阳能之性,所以充满

而且是直。

常有人问,打坐时勾腰驼背可不可以?当然不可以!但 是年纪大身体不好,就只好自然些,不要一定挺起来,那样 非受伤不可。等到那个阳气发动,你要弯也弯不下去,这个 精气神,就是孟子那句话“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