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1637-2008全球经济危机史:经济的坏脾气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泡沫公司取缔法(1)

在对巨大财富的憧憬中,公众的理性防线彻底崩溃,完全任由股份公司发布的消息牵引,迷失了方向。当公众不再考察股份公司的盈利能力,不再辨别股份公司的经营范围,只为股价的一时上涨而买入股票时,他们的投资行为已经演变为一种投机性行为。于是,那种尽人皆知的状况,在这里又重新上演:当股票行市上涨时,凡参加投机的人,个个都赚了钱。因此,被卷入漩涡的人愈来愈多,而行市也愈来愈高。一切股票行市都涨起来,连英格兰银行和东印度公司的也是如此。前者的股票行市在1720年1月为150%,6月便涨到260%,东印度公司的股票行市在同一时期内由200%涨到440%。

但这种投机也绝不能永久继续下去。1720年7月底,南海公司的股票行市达到了它的最高点1100%,由此开始稍稍降落。8月4日,公司开始了一个新的募集,招收不可兑换的年金和可兑换的公债。然而,这次募集并没有产生预期的结果。行市继续降落,8月中旬降至850%。

南海公司担心公众的钱是被众多的“泡沫公司”中途截走了,于是便鼓动政府于1720年7月间颁布了一个叫做“Scire facias”(《 泡沫公司取缔法》)的著名条例,规定凡非法举行募集或参加这种募集者,概由官厅法办。被检举的有四家公司,其中包括“威尔士铜公司”。南海公司原本希望把“泡沫公司”消除,这样就可将资本都吸引到自己的股票上来,借以阻止行市的跌落。但是结果却适得其反,《泡沫公司取缔法》引起了大众的恐慌,人们从对一些“泡沫”公司的怀疑逐渐扩展到南海公司身上。从7月份开始,首先是外国投资者抛售南海股票,紧接着国内投资者也纷纷跟进,南海股价很快一落千丈。股票行市到1720年8月22日再降为820%。

尽管如此,南海公司仍然于8月24日举行第四次资金募集,总数100万英镑,按行市1000%,在三个钟头就超额募集了。但南海公司股票行市继续降落着,到8月30日,降为750%。为了再次点燃人们的投资热情,理事会作了一个空想的分红约许:最近半年30%,半年以后的12个月至少50%。但这似乎毫无用处。

9月12日,南海公司董事和英格兰银行的董事召开了几次会议讨论应对股市下跌的问题。由此,外界风传英格兰银行愿意为南海公司融通600万英镑的债务。但传言到当天下午就被证实为空穴来风,南海公司的股票应声而落,并一直跌到了每股400英镑。事态的发展引来了恐慌,英格兰银行被迫进场挽救大局。经过协商,英格兰银行同意预购南海公司300万的债券。然而,人们普遍对南海公司的债务缺乏信心,即使英格兰银行如此努力仍不能扭转大局。南海公司的股票继续滑落,甚至引发了大量的银行挤兑现象。英格兰银行抵住了挤兑风暴的冲击,但南海公司却遭受了致命的打击,股票价格跌落到了150英镑,几经动荡后跌到了135英镑。在这个时候,英格兰银行在恢复公众的信心,阻止毁灭性的股票抛售狂潮方面也已经无能为力了。

理事会于9月23日举行了一次南海公司证券的登记,但恐慌已是再也阻挡不住了。9月29日,南海公司股票的行市落到120%,东印度公司股票的行市落到170%,英格兰银行股票的行市落到185%。危机已经达到它的顶峰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泡沫公司取缔法(2)

这个于1720年上半年袭击英国投机狂热的情景,由南海公司股票行市的动态很清楚地表现出来。该公司股票行市的涨落,有如下表:

年份股价(英镑)

1711~1712年80

1720年初216

1720年4月初400

1720年4月中340

1720年5月中500

1720年6月底1100

1720年8月中850

1720年8月22日820

1720年8月30日750

1720年9月19日400

1720年9月29日120

到1720年底,政府对南海公司的资产进行清理,发现其实际资本所剩无几,那些高价买进南海股票的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许多财主、富商损失惨重,有的竟一贫如洗。只有那些懂得及时将股票抛售的人,才在这次投机中赚了钱。在股价越涨越高的时候,许多官员,如当时英国的财政部长,在南海公司的内幕交易中,就赚取了90万英镑的巨额利润。丑闻败露之后,他被关进了著名的英国皇家监狱——伦敦塔。但是,比他更悲惨的却是那些不知情的投资者,那些盘算着在7、8月及以后行市还会上涨的人,倾家荡产的不在少数。这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牛顿,他在南海泡沫中的损失超过2万英镑。以他就任英格兰皇家铸币厂局长的2000 英镑年薪来算,他赔掉了整整10年的薪水。下面的两个例子非常具有代表性,它们代表了当时为数众多的普通投资者的心态:

匡多兹侯爵投资30万英镑做股票交易,当他能赚到100%的利润时,纽加塞尔公爵曾劝他卖掉。侯爵贪心不足,希望要赚50万英镑,拒绝了这个好意的忠告,危机一爆发,他那全部投资都丧失了。

有一个商人,把他的全部财产都投入到南海公司的股票中,当股票行市达到1000时,他特来城里想把它卖掉。当他到达城里,股票已跌到900,他想还是等一等吧,股票继续跌落,那商人也继续观望,终于活该成了一个倾家荡产的人。

南海泡沫事件令股民猝不及防,危机在几星期之内就把银行券和期票的流通破坏殆尽,因而引起很大的金融灾难。工商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陷于瘫痪,工人失业者数以千计。群众愤怒地要求判处南海公司的领导人以极刑,议会设立了一个秘密调查委员会,但调查结果却发现南海公司的总账簿中有整页整页的缺换,也有更改了或涂抹过的痕迹。公司的会计赖特逃走了,他临走前曾向一个理事声明:“如果我将我所知道的全盘揭露出来,那将是一个奇观,而会令世人惊愕不已。”英国的统治阶层当然不会自揭伤疤,其原因是不言自明的。

1721年1月19日,议会下院宣布,为了股东的利益,将南海公司33个理事的财产予以没收。但据了解,主要责任者之一,公司理事、教友派教徒和公证人布朗特,用一笔钱就将案子了结了。而其他对这次恐慌负主要责任的人,也都不会比布朗特稍逊一筹。

南海公司直到19世纪中期还继续存在着。自捕鲸计划无效果和黑奴贸易取消(1748年)后,它只是作为国家债权人的联合会而存在着,它的任务只是管理一部分国债而已。

现在回过头想想,人们或许会嘲笑当年的英国民众真是疯了。事实上,当年不乏头脑清醒之人,但他们太早了一步,他们指出这个泡沫会破碎,但不断升高的股价证明他们论断的错误。开始还有人听听他们的警告,随后便开始嘲笑他们的短视。到了后期,骗案层出不穷,对那些行骗者来说,陷入疯狂状态的民众是行骗的最好目标——他们失去了最起码的警惕。

今天,当人们走进英国中央银行的博物馆时,在一个显著的位置上,可以看到一幅充满了讽刺意味的绘画作品,它所描绘的正是当年的南海事件。这幅漫画是著名英国艺术家威廉·休加德于1727年公开发表的作品,反映的是:诚实女神的雕像被打碎,并且受到了酷刑折磨,荣誉女神遭到鞭打,象征着所有优良品质的毁灭,此外还有象征着这座城市堕落的纪念碑。而柱子上的一些人,就是南海公司愚蠢的投资者。在画的左下角,主教们正在赌博——赌博这种投机行为,也正是南海事件的实质所在。

大诗人蒲柏也曾发表过诗句讥讽、批判“南海泡沫”:

终于,*像汹涌的洪水,

淹没一切;贪婪徐徐卷来,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