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悲歌一曲东林党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皇上读了顾的奏疏,十分恼怒,他最恨大臣们喋喋不休,为惩前毖后,他又下了一道圣旨,把赵南星削职为民。

赵南星离京时,顾宪成魏允贞高攀龙前来送行。三人中魏允贞与赵南星最为默契,魏晓得高攀龙刚拜了南星为师,便笑嘻嘻说:侪鹤(赵南星号),我有个儿子叫魏广微,才十岁,日后也拜你为师好了 !赵南星笑而未答。几个人边走边谈,似乎有着说不尽的离情,赵南星依然是一付洒脱的气派,脸上的表情显得轻松自如,他从车上的书箱中,取出一首昨夜新填的曲子,交给三个人看。

《银纽丝》

“一年家难挨受用也。全家私现有十亩园。菜蔬儿鲜。芹蒲齑鲊饱三餐,静来坐会禅客来玩一玩呀,有时也把书来念。说咱闲来也不闲。说咱是仙来又是也么仙,我的天嘞,占便宜把便宜占。”

顾魏高三人读到这里,一齐鼓掌大笑 ,高攀龙称赞说:老师的淡泊名利,那王锡爵一生 学不来的 。顾宪成像是想起了什么,他接过高攀龙的话说:“其实,那王锡爵也挺欣赏侪鹤的诗才,他自己平日里也爱填个词曲 ,当然他没有侪鹤的胸襟。我听说,他也有意申救侪鹤,后来怕引火烧身,又缩了回去。”赵南星笑了笑说:“恐怕王锡爵在朝的日子也不多了,此次京察,他失道寡助啊!”

在去往保定的大道口,赵南星请三人留步,说了句“有空儿来看看我们那的赵州桥!”说完骑上马,向前奔去。顾魏高三人望着渐渐远去的赵家一行人马的背影,心中不由生起一片惆怅!……

王锡爵已经八次上疏要求辞职了。明制官员六十致仕(退休),不过七十岁在位者并不在少数。王执意要引退,一方面是三王并封的风波 ,闹得他有些伤心;另一方面“京察”之后,他明显感到朝臣们对自己的白眼,他十分清楚眼下的处境,君臣不通气,上下两条心,自己这个首辅若是继续当下去,还不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想到自己太仓家中,钟鸣鼎食,园林风光,自己又天生一付名士派头,附庸风雅,以墨宝做诗名世 ,何不借此机会,来个急流勇退,也免得受那朝臣们的冤枉气 ?再说朝中的那些言官,御史与给事中,各个咄咄逼人危言耸听,自己这张老脸,不想再让他们唾骂了!……

王锡爵执意辞官,皇上朱翊钧下旨,命吏部推选六七人听候点用。新任吏部尚书陈有年,找到新任主管选拔官吏的文选司郎中顾宪成商议,顾灵机一动,想测一测这位新尚书的眼光,便卖了个关子,笑吟吟说:“陈大人,不如这样,你我二人私下里,各自拟出一个七人名单,明早碰面,看看能有几人相同 ? 相同者便是候选人,可 否? ”陈有年笑着同意了。

第二天,二人一对名单,竟相视而笑。原来二人所拟名单居然完全相同,列在七人之首的,便是那前首辅王家屏。王素有“强项”之称,在立储之争中,内阁中仅有他毫不动摇站在言官一边 ;更令人钦佩之处,他敢于退回皇上的“御批” ,为直言的大臣撑腰,在遭到皇上斥责后,又敢于据理力争。其余六人是南京礼部尚书沈鲤、原吏部尚书孙龙、礼部尚书沈一贯、左都御史孙丕杨、吏部右侍郎邓以赞、少詹事冯琦。

候选的七人名单需先送内阁审定。首辅王锡爵一看就皱了眉头,名单中居然少了自己的智囊——礼部尚书罗万化。想当初皇帝下密诏,命王锡爵首倡三王并封,王立即找来了罗万化,请罗出谋画策,是罗提出了“两不得罪”的方略,自己才绞尽脑汁拟出了那两个方案,这罗万化可是个人才啊 !

王锡爵怀揣着一肚子不高兴,快步出了午门,来到了“千步廊”东侧的吏部大堂。这千步廊俗称“御道” ,南起大明门(即今日毛主席纪念堂一带),北至承天门(即天安门),是一个封闭的走廊,因两门的距离恰好一千步,故称“千步廊” 。千步廊两侧朱红色的宫墙外,对称地建有朝房各一百余间,密布着中央各大衙署,西侧有太常寺通政司锦衣卫及五军都督府,东侧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太医院翰林院等。

王锡爵在吏部找到了顾宪成,他一脸火气指着七人名单,用质问的口气说:“顾大人,为何没有罗万化?”

顾宪成见王一付兴师问罪的面孔,便义正辞严地说:“罗万化遇事模棱两可,唯唯诺诺,以往内阁此类人居多,今后应有一个新气象,多几个诤臣!”

王锡爵发怒了,他用命令的口吻说:“顾大人,请转告陈尚书,就说我的意思,一定要换上罗万化。”

顾宪成不屑地摇摇头,说:“王老先生指定谁,难道我们就应推举谁 ,朝廷设这吏部有何用?”

王锡爵恼羞成怒,他提高嗓门说:“你是存心跟老夫过意不去!以前吏部缺尚书,我推荐了罗万化,你借口罗是翰林院的官儿,说什么按程序应进内阁;如今推选阁臣,你又刁难说罗万化不合格,你好一张利口,怎么说都有理 !”

顾宪成依然是一付不卑不亢的神情,回答说:“以前是就事论事,今日是就人而论 ,那罗万化的人品,是断断不能入阁拜相的!”

王锡爵无奈,气哼哼转身走了。

事后,王又托了一位吏部侍郎,向顾宪成说情,顾一口回绝说:“我作为司官,无权违背吏部堂官(吏部尚书)的决定。”

顾宪成的凛然无畏与毫不通融,深深激怒了首辅王锡爵,一次皇上在乾清宫召见王锡爵,指着吏部送上的七人名单,征求王的意见。王指着“沈一贯”的名字说:“沈尚书甚好!”皇上点了点头。紧接着王锡爵告开了顾宪成的状。他煞有介事地对皇上说,陈有年刚调进吏部,他哪里晓得底细,还不是顾宪成一人专权?皇上请看这七人名单,排在第一个的是王家屏,王封驳御旨,出言不逊, 已是辞官之人,为什么顾宪成还要推举他 ?皇上再看第二人,是前任吏部尚书孙龙,孙在京察中被皇上斥为“专权结党” ,明明是已被处理之人,为什么顾还要推他入阁 ?可见吏部结党根深蒂固,那顾宪成分明是一个幕后军师 !……

王锡爵的一番话,煽起了压在皇上心头的一腔怒火。王家屏封还御批,气得皇上双手哆嗦,还生了一场大病,这是他君临天下以来第一次有阁臣公开向他挑战,就冲这一条,王家屏绝不能起用,何况自己历来讨厌用旧人。……再说这孙龙,至今尚不认罪 !哼,这吏部怎么竟出些顶门棍 ?皇上决定另起炉灶,他降旨命令吏部,把早先两次曾推荐过的阁臣人选,再次上报,供自己从中挑选。

最后,皇上圈定了沈一贯和礼部尚书陈于陛,并任命二人为东阁大学士,入内阁参赞机务。

推选阁臣告一段落,但皇上脑海深深刻下了“顾宪成”的名字,及王锡爵说过的“吏部结党根深蒂固”一句话。他余怒未消,下旨诘责吏部,说王家屏是原先的阁臣,第一次推荐的李世达是都察院掌院御史,对这二人吏部不该擅自列名推举,将司官(指顾宪成)降杂职,调出吏部。

对皇上强辞夺理的说法,以及对顾的错误处理,吏部尚书陈有年上疏抗争:“掌院御史入内阁,前代已有先例,况且李世达大人,是历年合议所推选之人,非臣私意;至于推出王家屏,人孚众望;推出孙龙、孙丕杨属不拘资格;推沈鲤是因其刚介;推冯琦是因其品位。本次廷推阁臣,臣是吏部尚书,负全责。皇上为什么舍臣不问,而去罪责文选司顾大人?臣愿承担一切后果,皇上不必究问他人 !”

读了陈有年这一篇措辞严厉的上疏,皇上胸中的怒火一阵阵向上涌,气得他头眩病又犯了,他只觉得眼黑头昏,忙叫太监扶他上床躺下,他心说这吏部官员怎么个个气势汹汹,都像跟朕有多大的仇似的!……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