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家旗再扬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爹,我准备以后成立一个公司。”

“好!好!小含算你有种。来,咱爷俩干了这一杯。”

第三章 嘱托 (一)

大火整整地烧到了夜里十一点,二十万把镰刀全部焚为灰尽。一百多个跟着干活的工人,也被烧疼了心。他们看着大火肆虐,始终没有一个人说话。

那天,刘泽兰到了半夜,才回到了家里。到了家,她不吃不喝地就睡了,一连睡了两天。这当儿,谁喊她她都不理。直到了第三天,她才起床。起了床,她就对马继成说三说四,好像以前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似的。

在刘泽兰的操持下,马继成请来了兰城两个最好的厨子。这两个厨子都是出了名的老厨子,做出来的菜还是过去的风味,一点没变。他们俩能十遍做好的菜,决不九遍做好,贪图那一遍的便宜。能上笼蒸的菜,决不用铁锅炒。盛菜的家什还是过去的黑扣碗。特别是那道红烧肉,真是叫他们两个人给做绝了,三指宽,五指长的五花肉切得一匀,放到笼里去蒸。等蒸好了,那味,要多香就有多香。人吃完一块,还想再吃下一块。那肉为什么好吃?关键在火候,火候不到,肉不香,火候过了,肉就腻歪了,更不好吃。什么样的肉,是母猪还是趴蛋,得蒸多长时间,两个人用眼一看就知道。你说,神乎不神乎?在兰城,凡是想办事敞面的人,都要请这两个人。凡是怀旧的人,也都想吃这一口。刘泽兰她老人家就是这样怀旧的人,打年轻的时候起,就吃惯了他两人做的菜。

那天,马继成给他娘说找厨子的事,刘泽兰连愣打都没打地对他说:“日子定在四月初八,厨子要找就找兰城最好的,别人一侓不要。”

娘的话就像圣旨,说话没商量。马继成知道娘的心事,她是想好好地敞面一回,叫工人好好地吃上一顿。他也知道谁是兰城最好的厨子,那就是老王和老李。谁知,那天马继成给两个人一说,老王和老李都摇起了头,说不得闲,日子早教人给定下了。他回来之后,没敢给娘说老王和老李不得闲,就给他娘编了一个瞎话,搪塞了过去。他想了两天两夜,一想还是觉得不行,他想,这次无论如何再也不能惹娘生气了。烧镰刀的时候,他把娘都差点气死了。这回找厨子,说什么也不能让娘生气了。于是,他又硬着头皮去了。去之前,他准备了一大包的东西,又是烟又是酒的。到了哪儿,他好话说了一火车,并许诺说,一桌再加二十块钱。那家的事,他去给说。老王和老李两个人嘀咕了半天,这才答应。

刘泽兰的精神比几天前好多了,满脸喜气。她看着老王和老李呵呵地笑上一阵,然后才说:“王师傅,李师傅,今天,你们俩得把真功夫拿出来,我有好多年,没吃你们做得红烧肉了。”

“大娘,今天保你老人家吃个够。”老王笑嘻嘻地说。

“大娘,你还能吃一碗吧?”老李用勺子搅了一下锅问。老李知道她年轻的时候能吃肉,一吃就吃一大碗,吃得那个香啊。

刘泽兰一只手摆了摆,道:“不行了,老了,拿不住了。”

“那半碗呢?”老李又问。

“半碗也不行了。”她呵呵一笑,说:“现在是不吃想吃,一吃就够,哪像年轻那会儿,吃啥都行。说句不好听的话,那时候板凳腿都能啃两口。”

“大娘,现在的人吃不多肉了,给生活好了有关。”老王受到了感染,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大娘,你说,现在我们哪天不吃肉,哪天不过年?”

“是,是,老王,你说得对。”刘泽兰往肉案子那儿走了走,说:“现在,一天吃的肉,比过去一年吃得肉还要多。”

老王点点头,将十几个寇碗摆到了笼里。老李一看,过来和老王搭手,抬起笼放到炉子上,投投火蒸了起来。

“娘,你过来。”马继成在堂屋里喊着。

刘泽兰听到喊声,迈腿朝屋里走去。

马继成端着一筐子红包,放到了娘的面前,说:“娘,一百零一人的工资,我准备好了。”

“全准备齐了?”她看着红包问。

“全齐了,一个月不差。”他自豪地看着娘。

“还不行。”他娘摇摇头。

马继成愕然了,心想工资不欠还不行吗?就不解地问他娘:“娘,这工资不差还不行吗;你想干嘛?”

“你没明白我的意思。”刘泽兰两眼看着儿子,说:“咱们叫人家走了,说句不好听的话散伙了,你就这样打发呀,那也太不江湖了吧?”

“娘,那我还得去借钱?

“该借就得借。”

他两眼瞪得很大,看着娘。

“看着我干什么,瞪眼能瞪出钱来。”刘泽兰乜斜了他一眼,说:“没钱借去,借钱又不丑。每人给一千块。”

娘说完,马继成点点头,二话没有,接着他就让巧凤去借钱。

巧凤像领到命令的士兵一样,什么话没说就走了出去。她知道说了也是白说,那是婆婆的旨意。她深知自己男人的难处,发工资的十万块钱就是马继成叫她到娘家借的。万不得已,他不会再叫她去舍脸的。她不知不觉地又来到了娘家的门口,刚想敲门,她一下子犹豫了起来。虽说娘家担得事,但是,昨天才刚从这里拿走十万块钱。罢!罢!罢!巧凤敲门的手一下子又蜷了回来。她左右看看人,接着又往前边走。说实在的,她顾不了那么多了。她要到本家哥哥那里去试一试。

员工们陆续的都来了,来到了就被小四招呼到各个房间里去喝茶。

第三章 嘱托 (二)

小四手里拿着一张红纸,红纸上有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的名单。那名单是马继成昨天拟好的,谁坐在哪桌,他都给排好了位。今天马家设宴招待全体员工,是他娘躺在床上想了三天,也就是在她老人家亲自操持下的结果。面对这样隆重热烈,影响深远的大事,他一点也不敢马虎。

刘泽兰在床上躺了三天,不是心疼镰刀心疼钱。要说钱,她大钱小钱的都见过,从不把钱当作月老娘来抱着。对钱,她的态度是该花的时侯就得花,花多少都行,不该花的时侯就不能花,一分钱也不行。她从不偸三摸四,攒个私房钱贴补娘家。十九岁那年,她嫁到马家的第二天,婆婆给了她五十块零花钱,她把钱接过来就放到了枕头下,一分钱没花过。两年之后,这事被她婆婆无形中发现了,感动得双眼掉泪,觉得儿媳妇太好了,好得世上难找。她婆婆与她公公一商量,就把财权交给了她。风风雨雨几十年走了过来,刘泽兰拿得起放得下。在钱上,那儿该花,那儿不该花,她拿捏得准准确确,恰恰当当,过日子,谁也比不了她。邻里邻外,谁个不讲那个不夸。只是这些年,她觉得自己年龄大了,脑子不好使了,才把财权交给了儿媳妇巧凤。在为人处世上,哪些事该软,哪些事该硬,她也都掌握得不温不火。该软的时候,她就软得像个软柿子。该硬的时候,她就硬得像一块铁。在决断上,虽然,她谈不上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但是,她对事能一看一个准,办事一个个准能行。

她躺在床上三天,翻来覆去考虑最多的就是马家下步的方向,路到底该往哪儿走?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国有国旗,家有家旗。不管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那家旗都不能倒。如果倒了家旗,那家就不成为家了。哪怕家旗有点歪,也得赶紧地把她扶正。一个人扶不起来,那么就两个人去扶,甚至一家人去扶。那样,没有树不起的旗帜。同时,她也考虑了儿子马继成为什么要烧镰刀。对此,虽然牙咬得砰砰响,没说儿子一句好,但是,她从心里给儿子了赞许。她想,镰刀卖不出去,不烧干嘛。头几年,也许是自己错了,早应该不叫儿子再打镰刀了,而她偏偏硬撑着。一百多人在她那儿挣不到钱不说,还弄得大家有意见。该散了,该散了,她最后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但是,散伙了也得有一个散伙的说法,必须做到有始有终。一百多个人跟着马家干了多少年,老老少少的容易吗?

人来的差不多了,按照安排,都找到了自己的位子。今天,马家摆了很多桌。宴请的没有达官贵人,没有大款富翁,请的一侓都是白丁。一个是在马家干活的一百零一人,再加上亲朋好友二十多人,一共摆了十五桌。酒席的标准可高了,狗肉、馿**,兰城这两件宝都上去了,并且都是新鲜的。刚从锅里捞上来,热气还没跑了就被摆上了桌。就说,那馿**吧,一个有二斤重,个儿又大又长。老王用刀切出来,透亮丝丝的,圆个棱的,要多好看有多好。厨子一端上来,满桌子的人都馋得流口水。那狗肉,一侓都是本地狗,虽说个儿不大,但是,肉劲道道的好吃,咬一口,香半天。其它菜,不要说了,也都是好菜。

凉菜基本上都上齐了。小四一点人,在马家干活的一百零一个人,已经来了有一百名,唯独少了一个人没来。那个人是谁呢?小四不敢大意,就一桌一桌的瞅,他瞅过来瞅过去,结果发现王有财没有来。别人不来不要紧,他不来可不行。当即,他汇报给了刘泽兰:“大娘,宴请的人都来到了,唯独差一个人。”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