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虎知道,阳平府翠岭镇河口村是地名。
柳江是名字。
于虎就问这个人是谁?老木匹说是老柳的儿子,已经走出去十多年了,一直没回过家里。估计在外面发达了,老柳才去投奔他。
对于阳平府这个地方,于虎很熟悉。正好在自己回中原的路上,就决定到那个地方去看看,会一会柳家人。
他在回程的路上,路过一个叫魏村的村子,竟然碰到了韩福。
原来卧龙山遭到攻击后,老韩也像其他人一样,逃了出来。逃到这儿后,病倒了,被一个姓田的寡妇救了,后来做了夫妻。
老韩想不到在这儿遇到故人,十分高兴,非让他到家做客不可。
田寡妇为人直爽,待客热情,虽家境不太富裕,当晚还是做了几个拿手好菜,让兄弟二人喝了个够。
第二天,不顾老韩再三挽留,于虎还是上路了。
临行,把身上带的金银,大部分留了下来,并且把马也留给了老韩。
他现在已进入了走访阶段,用不着骑马了。
几天后,来到了阳平。
阳平依山傍水,是一个千年古城,在历史上很有名。
翠岭镇在县城的西北部,大约七十里的地方,和邻县搭界。
打听好地址后,于虎便走上了去翠岭的路。
去翠岭,有两条路。一条是水路,在阳平乘船,沿大沙河逆水而上,大约三个时辰,便到翠岭了。
至于行走,有一条专门去翠岭的便道。
于虎选择了土路。
在行走的过程中,他和几个布贩子碰到了一起,他们也是去翠岭的,常年去那儿做生意,对这一带情况很熟。
和这些布贩子在一起,既可以利用他们做向异,省下许多麻烦。又能听他们谈些本地的风土人情,从而可以了解更多的本地习俗,增长了见识,一举多得。
来到一个三叉路口,累了,一伙人就坐在一个树荫下休息。
和他谈的不错的老张,问他:“你要去的河口村,有两条路,你是选择哪条呢?”
“我初次来贵地,也不是太清楚这儿的地理情况,还是听你这个本地通的,你说两条路哪条合适?”
“那好,你听我给你介绍,我们现在面临两条路的选择,即人们所说的三叉路口。从这儿直走,可以直到翠岭。左边这条道,也可以到翠岭。两条路都可以通河口村,就看你怎么选择了。”
“两条路分别是个什么情况?”
“直走,大概四十里,便到翠岭镇了,然后你再往回走,大约二十里,便到河口了。”
“那从左边这条路呢?”
“这条路较近,从这儿走过大约二十里,便到村口了。”
“两条踣相差这么多,当然是走左边这条路了,路程相差太多了。”
“确实,直走的话,你走到翠岭,然后再返回,多走了几十里些。而从左走,可以直达村子,省了几十里路。”
“所以,走左边没商量。”
“如果单从走路的里程来判断,无疑你的选择是正确的,可以少走许多路,但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你的选择就不一定是对的了。”
“那是为什么?”
“你看一看,向前直行,这条路上客商不断。向左边的这条路,外空无一人,就知道为什么了。而且左边的小道,原来是作为一条进入翠岭的捷径使用的,后来被废弃了。”
“这里面一定有原因吧。”
“这是当然。”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