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江山美人志 > 第164部分(第1页)

第164部分(第1页)

决反对从帝都抽一兵一卒,至于何大人反对从捷洛克战场抽兵,那只要何大人能从其他地方筹集兵力解决眼前问题,本人并无任何异议。”尤素夫笑吟吟的说完自己的意见。

尤素夫的一番话有理有据,立即赢得了在殿内几乎所有大臣的支持,虽然还看不出皇帝陛下的态度,但何知秋知道,自己若是拿不出一番理由充足的意见,恐怕自己的计划就会被否决了,但自己的意见理由究竟能不能打动在座的这些人呢?何知秋没有任何把握,因为捷洛克公国的生存相比于帝都的安全来说,在座的大臣们没有哪个会认为捷洛克会更重要,即便是帝都出事的风险很小,他们也不会冒这个险。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何知秋脸色严峻,他酝酿了一下措辞,这才展眉道:“尤素夫大人的意见本人不想过多置评,我只想重申一点,那就是帝国在帝都内的精锐禁卫军多达十万人,难道竟应付不了所谓可能发生的太平教叛乱?尤素夫大人未免也太小瞧禁卫军了!”

何知秋知道城卫禁卫两军关系向来不睦,尤素夫和马远往二人更是面和心不和,两人为了在皇帝陛下面前争宠经常是相互诋毁,皇帝陛下对此倒并不在乎。眼下要想说动皇帝鄙陛下,就必须拉住禁卫军,即便是手段有些不光明也只好顾不得了。

“可是诸位在看看在捷洛克的形势,就如尤素夫大人也承认,在那里的战局上,帝国和捷洛克的联军并无任何优势,实事求是的说我们还处于劣势,一旦帝国援军撤回,那诸位可以想一想,捷洛克的结局将会怎么样?捷洛克一旦完蛋,以卡曼人的胃口,他们会就此止步不前吗?!再看看那周围的地理环境,不用说还有太平教在那里闹事,一马平川,卡曼人的大军可以轻松自如的驱马南下东进,到那时候,我们凭什么去收回来打回去?!恐怕能够挡住敌人的入侵已经是邀天之幸了。”何知秋的话字字千均,让在座大臣不由得心生寒意,若真是那样,帝国领土相当于沦陷了一半,到那时候,这帝都虽身处中原腹地,也未必安稳了。

大殿内是一阵沉闷,何知秋担当帝国军务大臣十数年,对帝国周边形势和军事情况可谓耳熟目详,而且在军事策划和部署上均有极深的见解,大殿内大臣虽多,但能够在这方面能够和他一比的却也找不出来什么人,这会儿听他这么一说,谁也不敢随意反驳。

眼看皇帝陛下毫无表情的目光在殿内大臣们的脸上游弋,大臣们的头皮都感到一阵发麻,皇帝陛下明显是要大家拿出意见来,可眼下支持何知秋的意见固然不妥,但你也找出理由来驳倒军务大臣却又不可能,这实在是一件棘手的事。

虽然一时间没有人出来反驳自己,但何知秋心却一直往下沉,往日看上去金光灿烂雕梁画栋的大殿这一刻却显得有些幽暗,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看法肯定与陛下的看法相左了,否则按以往的情况,皇帝陛下应该早就下定结论了,而不是这样面无表情的等待大臣们发言,这明显是希望有人能出来推翻自己的看法,而有了皇帝陛下这样无声的暗示,那些希望讨好陛下的大臣们迟早会跳出来指责自己的看法的,即使他们根本不懂军事。

果不其然,很快便有人站了出来,是帝国行政总署第一副大臣宁远望,峨冠博带,风度翩翩,看上去一副道貌岸然天下为公的模样,何知秋却是最看不惯此人,他的任何行为总要为自己找一顶冠冕堂皇的外衣,一句话,外表上清高傲岸,骨子里男盗女娼,这就是何知秋对他的经典总结。

“何大人未免有些危言耸听吧。本官虽然对军事不甚精通,但也知道在捷洛克境内联军尚有数座坚固的城池要塞可以依靠,捷洛克公国已经面临如此危险的境地,难道他们不会倾举国之力来拼死一博,我想就目前的平稳情况,我们撤出我们的兵力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因为我听说捷洛克的后备部队已经在源源不断的开赴前线了。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卡曼人在捷洛克能够取得胜利,哪也不是十天半个月的事,要想完全控制局面更非三五两个月就能建功,何况与捷洛克这只困兽一拼,他们的消耗也不会小吧?那对我们迎候帮助捷洛克收复领土岂不是也轻松了许多?”

宁远望的一番说辞在外行人听上去的确无懈可击,但对何知求的这些深通军事的人看来却无疑于异想天开,一旦帝国的大军撤离,捷洛克现在的力量能够维持得了一个星期就是奇迹,那些所谓的后备部队真正对上久经战阵的看卡曼大军无疑于一场一边倒的大屠杀,至于征服平定,越京国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只怕要不了一个月,卡曼人就能腾出手来把目标指向南方的帝国了。

可是大殿内的众大臣并不都象何知秋那样晓知军机,但他们却知道宁远望是帝国行政第一副大臣并主持帝国政务,知道其实皇帝陛下心中也暗暗赞成这个意见,更重要的是他们也希望帝都能有更雄厚的军队来保护他们,至于其他,他们不愿,也不想多想。

大殿内立即起了一阵稀稀拉拉的附和声,其余的众臣虽未明确表态,但表情却都露出深以为然的神色,令何知秋的心一阵发凉,到此时,他也不想在解释或者辩驳了,因为他知道无论自己怎么努力,对方总会找出一些理由充分的依据来,在事情未成为现实之前,谁又能保证这些事情不会真的发生呢?他只有默默的低下头,听凭皇帝陛下的最后裁定。

所有大臣的目光都望向了上首中央的御座,而御座上的司徒明月此时却犹豫不决。说内心话,他的是赞同尤素夫和宁远望的意见的,帝都安全事关重大,那可是一点风险也不能冒,至于捷洛战局战局,能稳住固然好,情况不妙,那也有回旋余地,但理智和经验告诉他,军务大臣的意见绝对有其真正的道理,一旦作出错误的决断,带来的后果也许就不可弥补,所以此时的他也非常苦恼。

轻轻清了一下嗓子,司徒明月脸上却未露出任何倾向性的神色,只是略略皱了皱眉,才语气平和的道:“诸位爱卿的意见都很有道理,眼下帝国正处于危急时刻,看到诸位为帝国的安危殚精竭虑献计献策,朕深感欣慰。今天的朝议就到此为止,至于到底如何应对处置,朕自有道理,待明日早朝再作宣布。”

一席话听得所有大臣尽皆愕然,但马上都反应过来,均道:“陛下英明!”

第三十六节 江南疑云

江南郡余杭府湘湖畔一览亭。深秋的江南显得如此的悠闲清雅,使得众多文人骚客纷纷借机出游,引发甚多诗兴词意,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余杭府内第一大江——钱塘江两岸各有一湖,声名并举,为江南大地首屈一指的游览胜地,北岸西湖,浓妆旖罗,犹如富丽的闺阁千金;南岸的湘湖,雅淡朴素,宛若乡间的小家碧玉。但相比之下,西湖的名声却更胜一筹,外地来客更多的是被本朝大诗人那首千古绝唱所吸引,若论实际风景,这钱塘江南的湘湖其实并不亚于江北的西湖。

山秀而疏,水澄而深,邑人谓境之胜若潇湘然,湘湖因此而得名。湘湖形似葫芦状,湖面辽阔,湖中有岛,岛中有山,山中有泉,泉畔有亭,景色幽雅秀丽。登上一览亭,举目一望,“人家隐隐连桑梓,僧梵悠悠出薛萝”,让人生出天高云淡,胸开怀畅之感。

今日的一览亭内却是人影萧索,早有巡湖军士拦住了去往湖心岛的船只,一干文人墨客虽是牢骚满腹却也不敢公然对抗,只得悻悻绕湖而游,眼望湖心山水生叹了。

肥胖臃肿的身躯让他登上并不算太高的一览亭也显得有些困难,谢绝了坐轿上山的意见,这时候才发现上山实在不是这样的人所能轻松胜任的,好容易在侍从的帮助下登上半山腰的一览亭,已经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

待他休息良久,恢复正常欣赏起亭外风光时,久侯的客人也悄悄的到了,一挥手,旁边侍侯的从人尽皆离开,精悍的警卫也迅速开是小亭周围十丈内布置,以防有人窥觑和不利。

展颜延手示意来人入座,肥胖男子微笑着转过身来。

“廖公,为何叹气呢?”来人轻扬浓眉,含笑入座。

“有感而发罢了,如此大好秋色,不知还能尽赏多久?”肥胖男子一脸忧国忧民之色。

“哦?廖公何出此言?”来客大感惊讶,连刚刚端起的茶盏也重新放了下来。

“来,来,品尝一下这余杭贡品——紫笋,这可是金沙泉冲泡而成,即便是皇帝陛下也难得一尝啊。”肥胖男子却不答话,端起茶盏细细的抿了一口。

见对方并不答言,来客也不再问,端起茶盏揭盖,袅袅白气浮起,慢慢靠近鼻,先嗅了一嗅,露出一副陶醉的神色,再小小的呷了一口,仔细的体味着,“《茶经》曰:‘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诚不欺也。”

淡淡一笑,肥胖男子放下茶盏道:“殿下可好?”

“谢廖公关心,殿下一切安好,只是近来国内局势不稳,殿下心忧国事,日不思食,夜不能寐啊。”说完这番话,来客悄悄瞥了对方一眼,但见对方似乎没有什么其他表情,心中既有些失望又有些轻松。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