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重生之我是慈禧 > 第16部分(第2页)

第16部分(第2页)

那个仆妇走了出门,走了几里路,到了朱雀大街上,径直走到了一家车马行里头,细细得选了一辆西洋样式的马车,让那个马车夫高高坐在座驾上,自己就跟在边上,马车慢慢行驶,有一个穿着洗的发白青衫的读书人模样,跌跌撞撞,失魂落魄得斜撞上了马车,那拉车的马受了惊吓,一声嘶鸣,险些就要立了起来,那个读书人猝不及防,跌倒在尘埃之中,眼见得就要被马蹄踩上,幸好那个马车夫是老把式,连忙吆喝几声拉住了马匹。那个仆妇惊魂未定,又惊又怒,还没来得及说话,边上就围住了一大群人看热闹。

仆妇连忙拉起那个读书人,“这是怎么了?大路上好端端的,碰咱们马车做什么?我明白了!”仆妇恍然大悟,“你是想碰瓷来着!”

那个读书人这才回过神来,听到仆妇的指责,原本苍白的脸上露出了不正常的潮红,“你这妇人,好不懂事,什么碰瓷,我堂堂的举人老爷,会看得上你这个西洋玩意?”

听到举人一词,那个仆妇微微有些吃惊,正欲反唇相讥,这会子一队兵丁排开众人,“闪开,闪开!”

“是兵马司的!”

为首的是一个低级军官,他的脸上有着被火枪射中留下来的黑色火药痕迹,左手肘子以下空荡荡的,神色肃穆,看着围着的众人,眉头一皱,朝着两个人问道:“怎么回事?”

几个人显然都是认识这个军官的,七嘴八舌地说了事实,那个军官摆摆手,“都是小事,没伤到,赶紧散了,这是大街上,堵住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那个举人拂袖离去,仆妇啧啧出声,“还是读书人呢,一点礼貌都没。”她朝着军官行礼,“麻烦贾官爷了。”

“这话说的,大姐你也太客气了。”

那个仆妇笑道,“您是从八里桥下来的,还去过英烈祠,怎么敬重都不为过,我们家夫人说了,等您空了,要让少爷来和你学武艺呢。”(未完待续)

一 春风花草(二)

“你啊,总是如此谦虚,要知道你可是同治三年的探花,你若不是大才,难不成是我这个二甲二百六十三名是大才吗?”黄体芳无奈摇头,“且不说这个了,你知道今年的春闱又要到了,我虽然是编修,可御史台那里的消息,还是听得到的,听说有关这洋务的事儿,就是在春闱里头加洋务的事儿,御史台、詹事府气势汹汹,闹得不可开交,准备要联名上折子呢。”

“这事儿我是知道的,”张之洞点点头说道。“不过这事儿,肯定没戏。”

“哦?何以见得?”黄体芳挑了挑眉毛,有些不敢相信。

“你说这洋务之事,是谁定下来的。”

“是太后定下来的。”

“是谁去做的?”

“议政王和军机处。”黄体芳回答到了这里,突然有些醒悟,“你的意思是?”

“京中有句话,叫宫里头的风,军机处的雨。若是没有宫里头的这股风,军机处就下不了雨,如今的局势你还看不清?同治同治,这就是内外同治啊,太后和议政王如今劲往一处使,没瞧见如今办洋务才多少年,你在户部观政,是知道,如今这开了国门,通商之后,就不说那上海天津了,就说这宁波府,每年能收多少银子?就单单说这银子的事儿,没有这个银子,这陕甘之乱,能平?要知道,这会子,十二镇已经准备凯旋回朝了!”

黄体芳点点头,“我瞧着这中枢,实在是穷怕了。这三年除了咱们这一科多取了三百人之外,各地的县尉、手下的巡捕,全国扩了多少人!这些还不算大头,还有这从洋人哪里买的军舰,每年就要一千万两,还有这零零碎碎的火枪火炮,每年都是不定额的数目,这军费,不算给的银饷,共计两千万元,老实说,我是觉得实在是太过靡费了!还有这救灾、河工,也难怪,我听说太后在养心殿说过,谁给银子就升谁的官。这不,瞧见了没,这天津上海的巡抚,听说马上要加尚书衔了!”

“这话虽然糙了些,可实在是不假。”张之洞点点头,“这军费实在是多了些,要知道若是这些钱放在民生之上,就不知道有多少人能解燃眉之急了。不过,漱兰兄,这御史台的人,怕是成不了事儿,就这事儿,咱们还是别搀和了。”

张之洞的妻子石氏绕过了月门,来到门房,问:“今个的报纸到了吗?”

“夫人。报纸来了!”门房还没来得及说话,一个半大的孩子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请夫人原谅则个,今个买报纸的人多,耽误了些日子。”说着就递了一份淡黄色码满字的大纸给门房,“诚惠五十文!”

石氏皱眉,“怎么涨价了?”

那个报童连忙陪着笑脸解释道,这张府可是自己的老主顾,轻易不可丢掉,“奶奶不知道,这从今日起,报纸从原本的四页变成了八页,这页数多了,价格自然就涨了。”

“哟。多了这么多,那里头多了些什么?你要是知道里头的事儿,我就多打赏你几文。”

报童抖擞精神,说道,“是,这里头,首版是太后和皇上的圣旨和消息,”石氏哎哟一声,连忙把报纸双手捧了起来,“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已经有不少人家要把今个的报纸供起来;二版是军机处的谕旨,有关说陕甘之乱的后续安置命令;三版是六部九卿的部告,里头也没什么新鲜故事,礼部的春闱、吏部在上海推行官吏一体化的条例,这两个是顶重要的;第四版是中国新闻,里头的新鲜事儿是最多的了!五六版是西洋见闻,发逆的余孽在印度闹得不可开交,英国人的印度总督已经换了好几个了,这还是没效;还有呢,夫人,这第六版里头新开了一篇,就是驻英国大使郭大人的英国见闻,这是每一旬一次的文章倒是值得一读,七版是广告,听说这海河布行要出新的布匹,让大伙都去买呢,第八版是文人的文章小说诗词,府上的少爷小姐都爱看这个!”

石氏点点头,“难为你都知道这里头的事儿,字都认识?”

那报童笑嘻嘻的,“前些日子,我那个胡同回来了一个宫里头的姑姑,她老人家懂得认字的法子——就是从《咸丰字典》里头学的,我爹瞧着花不了多少个钱,让我空的时候去认字,这才勉强把这报纸都认出来呢!”(未完待续)

一 春风花草(一)

同治五年二月初三,京城。

天气还是极冷,可风已经转了方向,南风吹来,冷冽之中带着丝丝暖意,正月二十下了一场小雪,没几日,就已经化完了,左库胡同里头,一家黑漆门的人家,院子里种了两棵春梅,这几日正是春风信动,红色和绿色的梅花骨朵开满枝头,点缀着小小的四合院平添了不少喜气。

一个穿着夹棉衣服的青年拿了一本书,怡然得坐在漫天花阴下,就着初春的温暖阳光,安然坐下,这是他这几日难得的休息,所以他准备也不出门,就这么在画下看看书,喝喝茶就够了。

一个少妇走了过来,朝着那个青年笑道:“老爷。”

“恩,大哥儿送出去了?”

“是,这会子正在先生那里练字呢,”那个少妇脸上浮现忧色,“老爷,我也不知道这话该不该讲,外头的人议论纷纷,说是去洋学堂学那些洋鬼子的玩意儿,将来可是要破门而出,不认祖宗,不孝顺父母的,让大哥儿去学四书五经就好,何必让他去上什么小学,学那些洋人的东西!”

那个青年哑然失笑,“夫人,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眼皮子浅了?你日常交往的无非是为夫在翰林院同事的夫人,这些人,”青年微微冷哼,“都可不是什么好人。当然,为夫不是说他们人品不好,只是,哎,他们逆潮流而动,自然也只能说这些闲言冷语了。”

少妇虽然没说话,脸上的忧色还是挥之不去,那个丈夫哈哈一笑,“夫人你又何须担心此事,且不说这洋务、天文地理算术不会让人忘本,就算有这个风险,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