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相声大师 > 第93部分(第1页)

第93部分(第1页)

“好,再来一个。”尽管是大场合,观众们都激动疯了,大声喊着叫着,何向东的这个《杂学唱》相当成功。

那黄主任也激动了,转过头来就跟侯三爷说:“老侯,这个人无论如何都要留下来,太棒了,小小年纪就会这么多失传的曲种,以后还得了,我等下回去就把他工作关系转进来。”

侯三爷也是笑呵呵的,何向东表演出色,他脸上也有光,毕竟是他眼光独到举荐有功,为团里面引进人才了嘛,这看谁还敢在背后嚼舌根?

那些说何向东是关系户的人也彻底没声音了,碰到这个百年难遇的狠角色,还怎么玩?

人家侯团也的确没有徇私啊,都是行内人,一眼就瞧出来人家有没有本事,何向东上台表演到现在,除非是瞎子,否则谁还敢说他没水平啊?

太厉害了,无论是对相声的节奏把控,还是唱腔唱调,简直是绝了,还会这么多失传的曲种。侯团这回真是引进来一个了不得的人才了,居然还这么年轻。

何向东倒是没管那么多,观众满意他就开心了:“这就是莲花落,跟评剧很像吧,这唱法唱腔都是有传承的。”

薛果也说道:“那你给我们唱唱评剧啊,不然我们也不知道像不像啊。”

何向东笑笑道:“那好,那我就来一点,这个评剧也是一个很完整的剧种,生旦净丑都有,有一种评剧叫西路评剧,以前是在北京这一带传唱的,在清末民初传唱很广,后来东路评剧传入北京,这西路评剧就渐渐没落了,现在也就还剩几个传人了,我给大伙儿唱两句听听。”

又是一个快失传剧种,所有人都傻了,你怎么会那么多啊?

ps:这章三千字,今天三更了,最近我的写作状态的确不佳,写作并不是把电脑放在你面前就能写出来的,而且这本书的题材真的很难写。我一直都在努力调整自己,努力多写一点,努力写出更好的东西给大家看。要是有什么不到之处的,大家多多担待吧,谢谢诸位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九章 老评剧

何向东笑笑,稍微介绍了一下西路评剧:“西路评书也是从十不闲莲花落里面发展出来的,它是在莲花落的拆出时期产生的,什么叫拆出呢,简单来说呢就是把曲子里面的第三人称改成第一人称。”

“我们曲艺里面唱曲啊,比如说你唱个三国,刘皇叔怎么样怎么样,诸葛亮怎么样怎么样,这是用第三人称在唱,在唱他们的故事。拆出之后,就是演员来扮演角色,用第一人称来演唱,这就是戏曲了,戏曲里面每一个演员都在扮演一个角色。这就是曲艺和戏曲的区别。”

“评剧就是打莲花落拆出的时候来的,很多剧目也是在拆出的时候重新编的,那时候叫蹦蹦戏,西路评剧以前叫北京蹦蹦戏,所以他唱出来是有京味的,东路评剧是流行在唐山一代的,唱出来有唐山口音,这是不一样的。西路评剧的念白说的也是京音,唱腔受梆子影响比较大,我唱两句大伙儿尝尝啊。”

相声演员以说为主,要先说清楚了在场,把你要唱的东西特点来历说明白了,再给观众唱着听,这样观众也才能听明白,演出的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评剧其实是经历了好几个阶段,对口莲花落阶段、拆出阶段、唐山落子阶段、奉天落子阶段,最后才到的评剧。

莲花落最初是一个人打着板唱的,到了对口的时候就有两个人对唱了,也有了“彩扮”,开始化妆穿戏服了,已经有了戏曲的雏形了,那个时候也出现了一批莲花落的班社。

再到拆出阶段,它受到东北二人转的影响比较大,把对口莲花落里面“唱和白”分开了,也把故事分成了不同场次的演出,还有把第三人称改成第一人称,唱腔也吸收了二人转唱腔。也还开始使用了很多河北梆子的乐器,这个时候评剧就差不多成型了。

唐山落子是在唐山一带演出的,也叫平腔梆子戏,这个时候就吸收了很多河北梆子的唱腔了。奉天落子是到东北一代演出,表演风格非常高昂奔放,所以也被称为大口落子。

奉天落子阶段其实落子已经在北方很盛行了,到了1935年之后,落子艺人大量涌向南方,开始了南方演出,后来上海报纸在介绍他们的演出的时候,用了评剧两个字,因为其剧目里面很多都是惩恶扬善,评古论今,这才把落子改名成了评剧。

何向东在介绍西路评剧的时候,薛果一句话也没搭腔,就侧着身子看着何向东,一动都没动,这就看出来艺人的艺德来了。

薛果真不愧是一个很踏实的捧哏演员,一点都不抢逗哏的风头,人家在说话在介绍的时候,他是都动没有动,把观众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让给了何向东。

这一点他跟他师父很像。

何向东稍微一顿,便也就开嗓唱了两句:“你夸我的手倒也是好手,提起它的好处比你有研究,自幼儿我娘教我把花绣,绣门帘绣鞋面又绣枕头,绣的是百鸟来朝凤啊,绣的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浅尝辄止,两句就行了。

“好。”还是薛果带头大叫一声好,台下观众反响及其热烈。

何向东还在那里问:“好听吗?”

观众大喊:“好听。”

何向东笑着对观众说道:“很多人都说戏曲不好听,说是听不下去,那其实是你没有认真听,你静下心来认认真真不急不躁地听完一出戏,你就会觉得有味道了,心浮气躁是听不了戏的。”

“这话没错。”薛果依然是捧着说的。

侯三爷在台下听得也是颔首不已,他也是一个爱戏之人,在相声表演里面也加入了很多戏曲内容,他就觉得何向东说的很对。

舞台下面有人举了最后一下牌子了,何向东也知道时间马上就要到了,现在就可以开始攒底了:“其实咱们现在曲艺戏曲渐渐没落了,它不如三四十年代时候那么兴盛了,就拿评剧来说,很多老评剧的唱腔唱法现在不唱了,在一些姊妹艺术里面偶尔还能看到一些。”

薛果问道:“哦,这什么姊妹艺术啊?”

何向东道:“就比如前年春晚,96年的春晚,赵丽蓉老师不是演了一个小品叫《打工奇遇》,这里面有一句‘别耍嘴啊,我要是耍嘴我是棒槌’。”

薛果赶紧接道:“哦,对,这我们都听过啊。”

观众也纷纷点头,这个小品实在是太出名了,尽管两年过去了,但电视上还在不断重播,事实上,20年之后这小品也还在播。

何向东道:“这里面就有老评剧的味道,很多人都以为是什么小曲小调,其实赵老师唱的是评剧,老评剧,这是评剧里面一个很老的剧目叫《贱骨头》,这个剧目很特殊,它是唱小弦的,小弦就是京胡。故事内容也简单,就是丈夫是个贱骨头,一定要老婆打他,不打他就上吊去,在挨打的时候,夫妻两人对抗的时候就是这个唱腔。”

薛果也道:“哦,那你唱来我们听听啊。”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