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入世读水浒 > 8十字坡59(第1页)

8十字坡59(第1页)

王进第五年六月,武松踏上前往孟州的道路。六月底,大概中午时分,来到孟州道十字坡,见到凶悍主妇孙二娘“倚门迎接”。

公人待武松确实不错,主动给武松开枷休息。囚犯武松做主应答老板娘的招呼。先喝了些正常的酒,馒头热好,两公人走累了直接就吃——此时几人应该已经吃完两盘肉了。

武松质疑馒头馅的问题,提出“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这句话可能有,也可能没有,难说。一般来说这句话应该是武松现捏的,否则孙二娘的反应应该是扭曲而不是否认,即提出,武松这话不是指他们家或者不是这个十字坡;且张青是能够挑着包子去附近卖的,如果真有这话,周边哪个村子他好卖的出去包子?但因为武松找樵夫打听地名的时候,樵夫说的是“有名的十字坡”。这个“有名的”究竟是什么名,没有给出其它说明,所以这话也不排除存在的可能。如果存在,则可能只在外头传扬,怕惹张青夫妇、本地人反而知道的少。

孙二娘虽然否认,但武松疑心不减,问店主人下落,并进一步以“恁地时,你独自一个须冷落”调戏孙二娘。孙二娘一面笑,一面改了原本几乎是正常招待(牛肉是没处找去,不算她故意害人)的主意,准备对付武松,提出“便在我家安歇不妨”,似乎在响应调戏。武松见孙二娘面对调戏不逐客、不改脸色,反而是主动留客,认定孙二娘已起意害他,主动提出换酒,给孙二娘下手空间。孙二娘只当前面的话已揭过,武松注意力转向享受酒食。两人互相帮衬着让蒙汗药下成,武松装作喝了酒,等孙二娘后续文章。

酒里果然下了蒙汗药,两公人倒地,武松装着也倒。孙二娘报复了调戏自己的囚徒——这调戏的罪过也忒大点,看着收入欢喜。两个打下手的男子搬不动武松,孙二娘依然有自信力气超过他两,让两人闪开,自己脱了累赘衣服来搬——确实搬了起来,但被武松脚夹脚、手拘手反控制住,反把孙二娘按压倒在地上。孙二娘反应过来对方是设计自己,可能是被控制住怕挣扎惹武松进一步下手;也可能是明白过来知道是误会,避免误会扩大,不敢硬挣扎,开口大叫讨饶。

张青正好回来,看到眼前场景,并不当武松是恶汉、反而认他是个好人,以言语交流的方式希望武松放手。武松跳起身,拿脚踩着孙二娘,准备好了动手来看张青。张青没有动手打算,显得尊敬(应该是把手交叉在胸口),问了武松名号就下拜求饶。武松看张青夫妇都不反抗、反而显得顺从,放了孙二娘,注意到这两人行为逻辑不一般,询问姓名;并表示歉意、愿意结识“却才冲撞,阿嫂休怪”。孙二娘也同意是自己认错、冲撞了人,互致歉意。

张青此时的逻辑显得古怪,但却反过来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为人有足够的道义水准。张青夫妇平时行为方式是为恶。以恶手段加在恶人身上,则算是好汉行为;以恶手段加在善人身上,则不是个善良人士。平时他人容易看到张青夫妇行为方式是恶性的,所以当别人和张青夫妇作对、又不立刻造成伤害的,张青夫妇倾向将这些人识别成好人而非恶人、不与其动手,这是尽量避免伤害好人的行为逻辑。这一逻辑的内在因素是张青夫妇自认能与讲道义的人们为伍,平时行为效果是从善居多。张青夫妇这一行为逻辑和后文船火儿张横成对。这是仅在恶世、乱世里才可能成立的特殊逻辑;在客观上,当这一逻辑成立时,则反过来也证明了世道已进入到极其恶劣的境地。

张青讲述。这里原本是光明寺,他是光明寺的菜园子。因为“争些小事性起,把这光明寺僧行杀了,放把火烧做白地”。这句话张青设了悬念,武松没有详问,我们无法详细知道。但文中有一个可供对比猜测的地方,是瓦罐寺,一样的结果。“后来也没对头,官司也不来问”又显得古怪,和瓦罐寺更像了。打劫失了手,却被带到城里学了本事,又得了妻子。一个光明寺的菜园子、能剪径的强人,发出感慨:“城里怎地住得”。城里怎生住不得?然后原光明寺菜园子回到原光明寺地址盖草屋卖酒,选着客商谋害性命度日。张青挑选得合适,一直没被管。

这堆话,满满都是疑点,读起来句句凶狠。但搭配二人行径,则回想起来则处处是悲哀。出了《水浒》,单独拿出这段话来,怎么解都逻辑不通;只有在本书这个地方出现,才能有一套合理解释。

张青本是个老实的善人,在世道光明时,当个普通的菜园子。光明寺(光明逝)地方也偏僻,大概同样遭遇了瓦罐寺的事件,张青争得性起,屠了剩下的寺僧、烧了光明寺陪葬,自己留下来等官司拘捕。然而光明寺的崔道成和丘小乙大概也只是流窜过来的,没有其他根底,无人出头。官司上无人管这光明寺究竟如何。张青没了生计,只能打劫。张青的丈人不知道经历过什么样的事件,或许与张青有一定程度的共鸣,并不认为在这偏僻地方打劫的张青就一定有问题,反而肯定其心性和人品,把女儿终身托付给他。还保留着善良本性、没有生意可以经营、只有武力的张青在城里面对着“垂病”“今怜”的武家、“重名”的赵家、任文官玩银子的“窑”家、“做古”饳的张公、明“查访”暗“砸秤”的王婆、拿猎户性命不当回事、认钱超过道义的知县,满城只有一个正卿还只能卖个冷酒,只能发出“城里怎地住得”的感慨,回到光明寺的旧址搭起草屋学胡正卿卖酒。偏僻的地方卖酒不够生活。反正地方偏僻,为了生存,张青挑选对象干起了谋财害命的买卖。却因为自己挑选了合适对象,杀人反而杀成了好汉,在江湖上有了一堆有共同语言的朋友。张青这一生过下来,为求善却只能行恶、为恶反而却得认同得了妻;求生存难存、有选择地谋财害命反而又成了好汉,发现世上有好多同类人。张青的绰号菜园子,其实是在说明张青所行依然属于光明寺(事)。至此张青的行为逻辑和来历等疑问解除,目前只剩一个问题:张青是怎么有选择地谋财害命,能害人害成一条好汉?

于是张青讲述自己谋财害命的选择标准,解开这最后的疑点。

张青坚持三类人不害。一是云游僧道不害。这些人平时并无享受,不是得利人群、不是作恶人群。这里响应了鲁智深提过的差点被害事件,并从“小人恰好归来。见他那条禅杖非俗,却慌忙把解药救起来,结拜为兄”可以看出,张青是真的光明磊落,坚定相信此类人群是善人、坚定相信自己的行为能得到善人的认可。拿的动这禅杖的,显而易见其武力远超张青夫妇;先得罪了这人、还敢救他起来,是真的把自己性命交在别人手里听凭处置。二是行院妓女。这些人陪小心得钱、又擅长传播消息,害这些人太影响道义名声。三是犯罪不死、只被流放的人。根据张青经验,这类犯罪分子里反而好人居多——也就是说这年头里,好人被犯罪流放的比例远超恶人。除这三类人外,经过十字坡的人里,以张青的经验,有钱的基本就没好货。见到钱包鼓,害了大概率没毛病,基本都能增长自己道义名声、都能得到江湖好汉和善人们的认可。这些人的肉拿去做包子馅儿,人人吃得——这就是此时《水浒》里的世道发展状态、这就是此时张青的害人经验所得。

说完害人标准,张青再来核对孙二娘要害武松的过程。孙二娘承认是武松钱包鼓、加上武松出言调戏在先,所以改了主意要下手;武松反馈,自己是见到孙二娘盯自己钱包,觉得孙二娘要作恶,所以故意勾孙二娘动手除恶。在张青夫妇标准下,对自己作恶行为看不过去的都是好人,只能说是武松疑心太重骗到了孙二娘出手。事情解开,张青释怀“大笑起来”。

武松要放两个公人。张青先问武松目前是什么状况。知道了武松也是禀道义犯法,张青二人根据自己经验,建议武松别去服刑,这世道好汉还是落草为妙。武松坚持道义细节,这两公人没有错处,必须释放。既然武松坚持,张青听从。众人聚餐。武松安排公人坐上座,包括张青都只坐客席,孙二娘陪客。两人说起目前江湖上好汉们的事情,结果却大都是杀人放火的事;连长期只做好事、郓城县里的免费医疗保险公司宋董事长、精通法律官吏之道的江湖道义巅峰之一宋押司大人都被迫杀人犯了法。两个公人害怕遭害;武松带着天真安慰,自居好汉、不害善人——但对张青等,应该只能说是害善人少、害恶人多而成的好汉,并不是完全不害善人。对武松的言语,张青夫妇并不置一词。

招待了几天,武松与张青夫妇结拜。张青夫妇大胆承担了这两公人报官追捕十字坡酒店的风险,给钱送武松等再度出发。武松把钱都给了两公人做安慰,来到应该是张青夫妇住不得的孟州城、发配到安平寨牢城营。

孟州道十字坡,是地理上的十字坡,是道义上的十字坡,也是武松经历的十字坡。在这个曾经是光明寺、现在是人屠场的地方,张青试探出一条明明是行恶,结果却是向善的好汉途径。光明寺里凶恶作,十字坡上好汉成。这次到张青酒店,武松是个英雄好汉,理想天真;下次再到张青酒店,武松已是手里沾上了无辜人鲜血的杀人恶魔。

王进第五年六月,武松踏上前往孟州的道路。六月底,大概中午时分,来到孟州道十字坡,见到凶悍主妇孙二娘“倚门迎接”。

公人待武松确实不错,主动给武松开枷休息。囚犯武松做主应答老板娘的招呼。先喝了些正常的酒,馒头热好,两公人走累了直接就吃——此时几人应该已经吃完两盘肉了。

武松质疑馒头馅的问题,提出“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这句话可能有,也可能没有,难说。一般来说这句话应该是武松现捏的,否则孙二娘的反应应该是扭曲而不是否认,即提出,武松这话不是指他们家或者不是这个十字坡;且张青是能够挑着包子去附近卖的,如果真有这话,周边哪个村子他好卖的出去包子?但因为武松找樵夫打听地名的时候,樵夫说的是“有名的十字坡”。这个“有名的”究竟是什么名,没有给出其它说明,所以这话也不排除存在的可能。如果存在,则可能只在外头传扬,怕惹张青夫妇、本地人反而知道的少。

孙二娘虽然否认,但武松疑心不减,问店主人下落,并进一步以“恁地时,你独自一个须冷落”调戏孙二娘。孙二娘一面笑,一面改了原本几乎是正常招待(牛肉是没处找去,不算她故意害人)的主意,准备对付武松,提出“便在我家安歇不妨”,似乎在响应调戏。武松见孙二娘面对调戏不逐客、不改脸色,反而是主动留客,认定孙二娘已起意害他,主动提出换酒,给孙二娘下手空间。孙二娘只当前面的话已揭过,武松注意力转向享受酒食。两人互相帮衬着让蒙汗药下成,武松装作喝了酒,等孙二娘后续文章。

酒里果然下了蒙汗药,两公人倒地,武松装着也倒。孙二娘报复了调戏自己的囚徒——这调戏的罪过也忒大点,看着收入欢喜。两个打下手的男子搬不动武松,孙二娘依然有自信力气超过他两,让两人闪开,自己脱了累赘衣服来搬——确实搬了起来,但被武松脚夹脚、手拘手反控制住,反把孙二娘按压倒在地上。孙二娘反应过来对方是设计自己,可能是被控制住怕挣扎惹武松进一步下手;也可能是明白过来知道是误会,避免误会扩大,不敢硬挣扎,开口大叫讨饶。

张青正好回来,看到眼前场景,并不当武松是恶汉、反而认他是个好人,以言语交流的方式希望武松放手。武松跳起身,拿脚踩着孙二娘,准备好了动手来看张青。张青没有动手打算,显得尊敬(应该是把手交叉在胸口),问了武松名号就下拜求饶。武松看张青夫妇都不反抗、反而显得顺从,放了孙二娘,注意到这两人行为逻辑不一般,询问姓名;并表示歉意、愿意结识“却才冲撞,阿嫂休怪”。孙二娘也同意是自己认错、冲撞了人,互致歉意。

张青此时的逻辑显得古怪,但却反过来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为人有足够的道义水准。张青夫妇平时行为方式是为恶。以恶手段加在恶人身上,则算是好汉行为;以恶手段加在善人身上,则不是个善良人士。平时他人容易看到张青夫妇行为方式是恶性的,所以当别人和张青夫妇作对、又不立刻造成伤害的,张青夫妇倾向将这些人识别成好人而非恶人、不与其动手,这是尽量避免伤害好人的行为逻辑。这一逻辑的内在因素是张青夫妇自认能与讲道义的人们为伍,平时行为效果是从善居多。张青夫妇这一行为逻辑和后文船火儿张横成对。这是仅在恶世、乱世里才可能成立的特殊逻辑;在客观上,当这一逻辑成立时,则反过来也证明了世道已进入到极其恶劣的境地。

张青讲述。这里原本是光明寺,他是光明寺的菜园子。因为“争些小事性起,把这光明寺僧行杀了,放把火烧做白地”。这句话张青设了悬念,武松没有详问,我们无法详细知道。但文中有一个可供对比猜测的地方,是瓦罐寺,一样的结果。“后来也没对头,官司也不来问”又显得古怪,和瓦罐寺更像了。打劫失了手,却被带到城里学了本事,又得了妻子。一个光明寺的菜园子、能剪径的强人,发出感慨:“城里怎地住得”。城里怎生住不得?然后原光明寺菜园子回到原光明寺地址盖草屋卖酒,选着客商谋害性命度日。张青挑选得合适,一直没被管。

这堆话,满满都是疑点,读起来句句凶狠。但搭配二人行径,则回想起来则处处是悲哀。出了《水浒》,单独拿出这段话来,怎么解都逻辑不通;只有在本书这个地方出现,才能有一套合理解释。

张青本是个老实的善人,在世道光明时,当个普通的菜园子。光明寺(光明逝)地方也偏僻,大概同样遭遇了瓦罐寺的事件,张青争得性起,屠了剩下的寺僧、烧了光明寺陪葬,自己留下来等官司拘捕。然而光明寺的崔道成和丘小乙大概也只是流窜过来的,没有其他根底,无人出头。官司上无人管这光明寺究竟如何。张青没了生计,只能打劫。张青的丈人不知道经历过什么样的事件,或许与张青有一定程度的共鸣,并不认为在这偏僻地方打劫的张青就一定有问题,反而肯定其心性和人品,把女儿终身托付给他。还保留着善良本性、没有生意可以经营、只有武力的张青在城里面对着“垂病”“今怜”的武家、“重名”的赵家、任文官玩银子的“窑”家、“做古”饳的张公、明“查访”暗“砸秤”的王婆、拿猎户性命不当回事、认钱超过道义的知县,满城只有一个正卿还只能卖个冷酒,只能发出“城里怎地住得”的感慨,回到光明寺的旧址搭起草屋学胡正卿卖酒。偏僻的地方卖酒不够生活。反正地方偏僻,为了生存,张青挑选对象干起了谋财害命的买卖。却因为自己挑选了合适对象,杀人反而杀成了好汉,在江湖上有了一堆有共同语言的朋友。张青这一生过下来,为求善却只能行恶、为恶反而却得认同得了妻;求生存难存、有选择地谋财害命反而又成了好汉,发现世上有好多同类人。张青的绰号菜园子,其实是在说明张青所行依然属于光明寺(事)。至此张青的行为逻辑和来历等疑问解除,目前只剩一个问题:张青是怎么有选择地谋财害命,能害人害成一条好汉?

于是张青讲述自己谋财害命的选择标准,解开这最后的疑点。

张青坚持三类人不害。一是云游僧道不害。这些人平时并无享受,不是得利人群、不是作恶人群。这里响应了鲁智深提过的差点被害事件,并从“小人恰好归来。见他那条禅杖非俗,却慌忙把解药救起来,结拜为兄”可以看出,张青是真的光明磊落,坚定相信此类人群是善人、坚定相信自己的行为能得到善人的认可。拿的动这禅杖的,显而易见其武力远超张青夫妇;先得罪了这人、还敢救他起来,是真的把自己性命交在别人手里听凭处置。二是行院妓女。这些人陪小心得钱、又擅长传播消息,害这些人太影响道义名声。三是犯罪不死、只被流放的人。根据张青经验,这类犯罪分子里反而好人居多——也就是说这年头里,好人被犯罪流放的比例远超恶人。除这三类人外,经过十字坡的人里,以张青的经验,有钱的基本就没好货。见到钱包鼓,害了大概率没毛病,基本都能增长自己道义名声、都能得到江湖好汉和善人们的认可。这些人的肉拿去做包子馅儿,人人吃得——这就是此时《水浒》里的世道发展状态、这就是此时张青的害人经验所得。

说完害人标准,张青再来核对孙二娘要害武松的过程。孙二娘承认是武松钱包鼓、加上武松出言调戏在先,所以改了主意要下手;武松反馈,自己是见到孙二娘盯自己钱包,觉得孙二娘要作恶,所以故意勾孙二娘动手除恶。在张青夫妇标准下,对自己作恶行为看不过去的都是好人,只能说是武松疑心太重骗到了孙二娘出手。事情解开,张青释怀“大笑起来”。

武松要放两个公人。张青先问武松目前是什么状况。知道了武松也是禀道义犯法,张青二人根据自己经验,建议武松别去服刑,这世道好汉还是落草为妙。武松坚持道义细节,这两公人没有错处,必须释放。既然武松坚持,张青听从。众人聚餐。武松安排公人坐上座,包括张青都只坐客席,孙二娘陪客。两人说起目前江湖上好汉们的事情,结果却大都是杀人放火的事;连长期只做好事、郓城县里的免费医疗保险公司宋董事长、精通法律官吏之道的江湖道义巅峰之一宋押司大人都被迫杀人犯了法。两个公人害怕遭害;武松带着天真安慰,自居好汉、不害善人——但对张青等,应该只能说是害善人少、害恶人多而成的好汉,并不是完全不害善人。对武松的言语,张青夫妇并不置一词。

招待了几天,武松与张青夫妇结拜。张青夫妇大胆承担了这两公人报官追捕十字坡酒店的风险,给钱送武松等再度出发。武松把钱都给了两公人做安慰,来到应该是张青夫妇住不得的孟州城、发配到安平寨牢城营。

孟州道十字坡,是地理上的十字坡,是道义上的十字坡,也是武松经历的十字坡。在这个曾经是光明寺、现在是人屠场的地方,张青试探出一条明明是行恶,结果却是向善的好汉途径。光明寺里凶恶作,十字坡上好汉成。这次到张青酒店,武松是个英雄好汉,理想天真;下次再到张青酒店,武松已是手里沾上了无辜人鲜血的杀人恶魔。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