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入世读水浒 > 16危险的武松下72(第1页)

16危险的武松下72(第1页)

宋江不想让武松去往二龙山,想带武松去花荣那里,大概可以改名换姓直接担任个军官——这一点宋江事先不能替花荣应承,但这个走法大概率能提供这个条件。武松见到宋江之后又显得清醒多了,能大概理解宋江意思,提出几个拒绝理由。一是声称自己罪太重了,应该算是杀了一州的军事二把手,张蒙方职务比花荣职务还高得多,这么大的罪过等赦宥也是无效的,正常途径上没有恢复清白身的日子;二是行为不便,容易牵连宋江;就算宋江不介意,也容易牵连花荣。并提出,自己去往二龙山后,准备通过招安的途径恢复清白身份。

武松说得有道理,宋江带武松去找花荣本来也不是有十足把握的事。既然武松目前的情况走正常途径无法洗脱罪犯,那落草争取招安确实是重新清白为人的唯一渠道,因此宋江不再阻拦。但以武松最近做过的几件事情来看,几近入魔。武松若以这种入魔状态上二龙山,怕不是发展下去要被鲁智深这个廉访使清理门户。于是宋江提出“兄弟既有此心归顺朝廷,皇天必佑。若如此行,不敢苦劝,你只相陪我住几日了去”。

这十来天,想来宋江依然对武松基本相同于柴进庄上,通过亲密、郑重、尊敬、亲切、共情、亲近、体贴的常态化手法再次为武松治疗心伤。不过短暂相处,疗程过短;此次武松的伤心不比柴进的冷遇,是切实见了世道风雨,伤痕过重。因此虽然武松有所恢复,但天伤心的刻痕已深深烙印,再回不去那种天真理想、追逐道义和尽量守法的曾经状态。

约过了半个月,十一月底,宋江武松离开。孔太公尽力为二人准备了行装、盘缠(各五十两,各参考折算十万元)。两人走了几天,到瑞龙镇上分别。宋江再劝武松,照顾自己、少戒酒性、一定争取招安、为自己留个好名声。并拿自己衬托,说自己“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来托武松“如此英雄,决定做得大事业”,劝告武松要有“忠心”——坚持并诚恳的内心,不要轻易摇摆;并留个武松入魔心念上的提醒“图个日后相见”。武松行大礼离去,宋江落泪,再次叮嘱。武松走后,宋江转身望东,投清风山路上来,于路只忆武行者。

武松的故事告一段落。武松是追逐道义的普通平民之中的极其出色者。限于武松自身有限的见识、自负的性格,虽然武松极为聪慧,但实践过程中,武松其实也只是一直以小义为主,没有真正践行“大义”。从事后结果看来,武松应该全程没有败坏好汉名头;但从事先行为来看,武松的行动本身对后续发展影响则毫无成算、多凭天意。

从一开始武松冒失打虎,到施恩处要名声不要性命,到蜈蚣岭上几乎无视道义、白虎山下酒店里在酒后甚至直接站在了道义的反面。武松在具体事上虽然干练,仿佛天生的将领;但在为人处世之上多少有些天真,或者说是过于理想。武松有追求正义的内心,但并不完全具备追逐正义的手法。反例如宋江,虽然也未放弃司法正义,但是宋江明确知道司法程序和道义正义在那个时代是时有冲突的,该选择时就会做主动选择;武松则即便看到了司法正义无法获得,却依然以自己模仿司法程序来尽可能维持形式上的司法正义,事后只能用自首这一伤害自己的行为、在他人的帮助下与司法正义完成尽可能的和解。

回顾武松身上的事件:

武松打大虫本身,对社会有贡献,增长一定道义价值;散财、补偿猎户,这个是好汉行为,应有明显加分;杀潘金莲、杀西门庆,虽然主观是报私仇,但有申张社会正义的客观作用;以自首方式尝试融合法制和道义,是这一阶段的好汉行为。十字坡保下官差,遵循法制,有一些道义加分;打蒋门神,虽然武松自己解释是做个好汉,但实际行径客观来看恐怕并非如此,其性质只是为利益代打,不该算道义加分。甚至如果作者交待清楚快活林内各商贩的情况,武松说不准还有扣分的可能。施恩极力救助有较高道义名声的武松后,施恩算保存社会公义,应有显著道义加分;武松反杀二张一蒋,纯粹私人复仇、大概率拖累对自己有恩之人,难以获得道义加分;书中没有明确二张一蒋道义水平,武松也没刻意杀戮无法妨碍他复仇的人,因此也不算扣分;写明杀人者打虎武松,自担责任、回护已有道义基础的施恩,可以获得一定道义加分。蜈蚣岭试刀,滥开杀戒,最多算没有道义减分(如果妇人说的话是真的话),不算好汉行径;孔家庄打店主人,道义减分;孔亮尝试制止武松暴力,反而是道义加分;武松暴揍孔亮,道义减分。

至此,武松前半程道义名声上升明显,主要道义加分是在阳谷县为兄复仇事件上,后半程行为反而多次有扣分风险。武松在全过程中基调由善变为混沌。在白虎山下,武松酒后恶态萌发,一时明确站在了道义反面,作者(天意)让其为黄狗所戏。武松打罢英雄被犬欺,作者怀着沉痛的心既刻骨又同情地批判了武松的行为。

武松有些仿佛史进,虽然是外部作用、天伤其心,也有其个人自己的问题。武松行的是他自己认为的好汉事,在客观上则未必能形成道义行为、太受外部环境影响;以行事逻辑而论则成就好汉的概率在一半一半。在鸳鸯楼事件前,武松内心一定是想当个好汉的;在鸳鸯楼后,则武松道义感松动、不再坚持,任性而为,成了切实的魔头。因此武松的松字,我理解不是松树的松,切实是其为人行事并不能真正坚持、逐步放松。论心则前期坚定、后期迅速崩塌放弃;论迹则立足不定、在道义边缘悬崖摇摆。社会善、对其善则武松是正义标杆;社会恶、对其恶则武松是暴虐魔头。青天伤民心、伤却好汉情怀。武松确实是被世道伤了心的。一个想做好汉的人,被天伤心,成为了危险不定的分子。其能力越大,则为善也越善,为恶也越恶,极其危险。

天伤星十分独特、很有社会代表性。天伤星理想(天真)、自负,愿意付出、视人为友(柴进、阳谷知县、施恩、张都监)、对一切事情都有很高的期待,曾经以为万事理想顺利;但在进入社会实践后,则往往遭人欺骗、受人冷遇,从而伤心;伤心之后,不能接受现实、反思自己、尝试掌握社会运作道理,而是放弃操守、进而暴虐。

比起天伤星,大多数好汉既不天真、也不自负;史进天真、愿意付出,但不自负,知道自己诸多不足、随遇而安;鲁达自负、愿意付出,但并不天真,不会轻易托付真心于人、如有托付也没有出现反伤其心的情况(多见误会的林冲之事在对应章节我已解释);公孙胜也许算的上是天真、自负,但公孙胜对外没有多少付出,只结义在天罡地煞之内,甚至在梁山上都算得上若即若离。天伤星是太多人年少时的梦想、是大多数人必然经过的阶段,甚至是大部分人一生都无法摆脱的历程,应该因此在社会上引发了最普遍的共鸣;而至于武松本人,其如天神般的强大暴力和天生将军一般的问题解决能力、前期大多阶段上天运气的无比眷顾,不知道是多少人的期望,期望天运也加之于自身、让自己任性所为、就能得到无上名声;而武松在武十回里最终所得的凄凉伤心遭遇,被黄狗所欺,在冰冷的溪水里挣扎难起、眼看着戒刀却怎么也抓不住,那又是不知道是多少人的现实生活写照。

所以宋江一路只忆武行者。这社会上的众人,即便有追求道义的内心、有实现自身所求的能力,但其实践效果依然难以确定;甚至其道义水平还不容易坚持、很容易松动甚至滑坡。只凭道义,在官府和世上实在难行;普通人太难坚守道义;但这些人一旦放弃道义,则每个人都很容易暴虐入魔、坑害社会,给身边的人带去更多的痛苦和死亡。对这些天伤的一颗颗心,想要让其正向发展,不能戳其痛处,而要用各种人间真情和周围的尊敬待遇去缓缓治愈。除了宋江本人,有几人有这份能耐?所以世上太多的天伤心们,只能伤痕越叠越深;如果个人没有特殊境遇、不能主动解开心结,则后来要么入魔、要么心痛至死。

而对武松的行为,上天也一直在细细干预。当武松内心追求道义时,天也助他。老虎来得及时、猎户大户没有害人之心、西门庆在酒楼许他杀却。当武松入魔之后,天也来与他作对。阿黄大狗戏天伤,溪水冰寒难翻越。当然,书里的上天,实际上则只是作者在表达他的态度。

至武松一节,阶段回旋的主调是天伤民心,社会基调愈发黑暗冰凉。

这个区间所透出的官场未涉朝堂之争,仅在知府到吏员的中下层部分。中层官吏并不顾生民死活,只在把商业空间当作可口膏粱,往来作利益争夺。百姓的悲欢痛楚,来自上层的官府压力;从景阳冈的猎户生死、到快活林里的商人生息、十字坡人屠场的生灵涂炭,都不在知县、管营和团练的视野范围。知县和“惜门罄”这种东西有着利益关联、纵容其通奸害民;牢城营和正军这些官方部队,在安平寨外做着打手争夺;孟州兵马都监张蒙方大人,也主动卷入快活林每月数百两银子的保护费收入分配,亲自下场。民间的义士武都头在法律与道义之间游移,被知县、管营、都监用言语支来使去,不由自主、无所是从,以致道义认知崩塌、一念入魔。无公岭现,无公飞天,王犹自道是个人?《水浒》江湖百姓从此再不信官府公心。但有能行,则另寻出路。

宋江不想让武松去往二龙山,想带武松去花荣那里,大概可以改名换姓直接担任个军官——这一点宋江事先不能替花荣应承,但这个走法大概率能提供这个条件。武松见到宋江之后又显得清醒多了,能大概理解宋江意思,提出几个拒绝理由。一是声称自己罪太重了,应该算是杀了一州的军事二把手,张蒙方职务比花荣职务还高得多,这么大的罪过等赦宥也是无效的,正常途径上没有恢复清白身的日子;二是行为不便,容易牵连宋江;就算宋江不介意,也容易牵连花荣。并提出,自己去往二龙山后,准备通过招安的途径恢复清白身份。

武松说得有道理,宋江带武松去找花荣本来也不是有十足把握的事。既然武松目前的情况走正常途径无法洗脱罪犯,那落草争取招安确实是重新清白为人的唯一渠道,因此宋江不再阻拦。但以武松最近做过的几件事情来看,几近入魔。武松若以这种入魔状态上二龙山,怕不是发展下去要被鲁智深这个廉访使清理门户。于是宋江提出“兄弟既有此心归顺朝廷,皇天必佑。若如此行,不敢苦劝,你只相陪我住几日了去”。

这十来天,想来宋江依然对武松基本相同于柴进庄上,通过亲密、郑重、尊敬、亲切、共情、亲近、体贴的常态化手法再次为武松治疗心伤。不过短暂相处,疗程过短;此次武松的伤心不比柴进的冷遇,是切实见了世道风雨,伤痕过重。因此虽然武松有所恢复,但天伤心的刻痕已深深烙印,再回不去那种天真理想、追逐道义和尽量守法的曾经状态。

约过了半个月,十一月底,宋江武松离开。孔太公尽力为二人准备了行装、盘缠(各五十两,各参考折算十万元)。两人走了几天,到瑞龙镇上分别。宋江再劝武松,照顾自己、少戒酒性、一定争取招安、为自己留个好名声。并拿自己衬托,说自己“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来托武松“如此英雄,决定做得大事业”,劝告武松要有“忠心”——坚持并诚恳的内心,不要轻易摇摆;并留个武松入魔心念上的提醒“图个日后相见”。武松行大礼离去,宋江落泪,再次叮嘱。武松走后,宋江转身望东,投清风山路上来,于路只忆武行者。

武松的故事告一段落。武松是追逐道义的普通平民之中的极其出色者。限于武松自身有限的见识、自负的性格,虽然武松极为聪慧,但实践过程中,武松其实也只是一直以小义为主,没有真正践行“大义”。从事后结果看来,武松应该全程没有败坏好汉名头;但从事先行为来看,武松的行动本身对后续发展影响则毫无成算、多凭天意。

从一开始武松冒失打虎,到施恩处要名声不要性命,到蜈蚣岭上几乎无视道义、白虎山下酒店里在酒后甚至直接站在了道义的反面。武松在具体事上虽然干练,仿佛天生的将领;但在为人处世之上多少有些天真,或者说是过于理想。武松有追求正义的内心,但并不完全具备追逐正义的手法。反例如宋江,虽然也未放弃司法正义,但是宋江明确知道司法程序和道义正义在那个时代是时有冲突的,该选择时就会做主动选择;武松则即便看到了司法正义无法获得,却依然以自己模仿司法程序来尽可能维持形式上的司法正义,事后只能用自首这一伤害自己的行为、在他人的帮助下与司法正义完成尽可能的和解。

回顾武松身上的事件:

武松打大虫本身,对社会有贡献,增长一定道义价值;散财、补偿猎户,这个是好汉行为,应有明显加分;杀潘金莲、杀西门庆,虽然主观是报私仇,但有申张社会正义的客观作用;以自首方式尝试融合法制和道义,是这一阶段的好汉行为。十字坡保下官差,遵循法制,有一些道义加分;打蒋门神,虽然武松自己解释是做个好汉,但实际行径客观来看恐怕并非如此,其性质只是为利益代打,不该算道义加分。甚至如果作者交待清楚快活林内各商贩的情况,武松说不准还有扣分的可能。施恩极力救助有较高道义名声的武松后,施恩算保存社会公义,应有显著道义加分;武松反杀二张一蒋,纯粹私人复仇、大概率拖累对自己有恩之人,难以获得道义加分;书中没有明确二张一蒋道义水平,武松也没刻意杀戮无法妨碍他复仇的人,因此也不算扣分;写明杀人者打虎武松,自担责任、回护已有道义基础的施恩,可以获得一定道义加分。蜈蚣岭试刀,滥开杀戒,最多算没有道义减分(如果妇人说的话是真的话),不算好汉行径;孔家庄打店主人,道义减分;孔亮尝试制止武松暴力,反而是道义加分;武松暴揍孔亮,道义减分。

至此,武松前半程道义名声上升明显,主要道义加分是在阳谷县为兄复仇事件上,后半程行为反而多次有扣分风险。武松在全过程中基调由善变为混沌。在白虎山下,武松酒后恶态萌发,一时明确站在了道义反面,作者(天意)让其为黄狗所戏。武松打罢英雄被犬欺,作者怀着沉痛的心既刻骨又同情地批判了武松的行为。

武松有些仿佛史进,虽然是外部作用、天伤其心,也有其个人自己的问题。武松行的是他自己认为的好汉事,在客观上则未必能形成道义行为、太受外部环境影响;以行事逻辑而论则成就好汉的概率在一半一半。在鸳鸯楼事件前,武松内心一定是想当个好汉的;在鸳鸯楼后,则武松道义感松动、不再坚持,任性而为,成了切实的魔头。因此武松的松字,我理解不是松树的松,切实是其为人行事并不能真正坚持、逐步放松。论心则前期坚定、后期迅速崩塌放弃;论迹则立足不定、在道义边缘悬崖摇摆。社会善、对其善则武松是正义标杆;社会恶、对其恶则武松是暴虐魔头。青天伤民心、伤却好汉情怀。武松确实是被世道伤了心的。一个想做好汉的人,被天伤心,成为了危险不定的分子。其能力越大,则为善也越善,为恶也越恶,极其危险。

天伤星十分独特、很有社会代表性。天伤星理想(天真)、自负,愿意付出、视人为友(柴进、阳谷知县、施恩、张都监)、对一切事情都有很高的期待,曾经以为万事理想顺利;但在进入社会实践后,则往往遭人欺骗、受人冷遇,从而伤心;伤心之后,不能接受现实、反思自己、尝试掌握社会运作道理,而是放弃操守、进而暴虐。

比起天伤星,大多数好汉既不天真、也不自负;史进天真、愿意付出,但不自负,知道自己诸多不足、随遇而安;鲁达自负、愿意付出,但并不天真,不会轻易托付真心于人、如有托付也没有出现反伤其心的情况(多见误会的林冲之事在对应章节我已解释);公孙胜也许算的上是天真、自负,但公孙胜对外没有多少付出,只结义在天罡地煞之内,甚至在梁山上都算得上若即若离。天伤星是太多人年少时的梦想、是大多数人必然经过的阶段,甚至是大部分人一生都无法摆脱的历程,应该因此在社会上引发了最普遍的共鸣;而至于武松本人,其如天神般的强大暴力和天生将军一般的问题解决能力、前期大多阶段上天运气的无比眷顾,不知道是多少人的期望,期望天运也加之于自身、让自己任性所为、就能得到无上名声;而武松在武十回里最终所得的凄凉伤心遭遇,被黄狗所欺,在冰冷的溪水里挣扎难起、眼看着戒刀却怎么也抓不住,那又是不知道是多少人的现实生活写照。

所以宋江一路只忆武行者。这社会上的众人,即便有追求道义的内心、有实现自身所求的能力,但其实践效果依然难以确定;甚至其道义水平还不容易坚持、很容易松动甚至滑坡。只凭道义,在官府和世上实在难行;普通人太难坚守道义;但这些人一旦放弃道义,则每个人都很容易暴虐入魔、坑害社会,给身边的人带去更多的痛苦和死亡。对这些天伤的一颗颗心,想要让其正向发展,不能戳其痛处,而要用各种人间真情和周围的尊敬待遇去缓缓治愈。除了宋江本人,有几人有这份能耐?所以世上太多的天伤心们,只能伤痕越叠越深;如果个人没有特殊境遇、不能主动解开心结,则后来要么入魔、要么心痛至死。

而对武松的行为,上天也一直在细细干预。当武松内心追求道义时,天也助他。老虎来得及时、猎户大户没有害人之心、西门庆在酒楼许他杀却。当武松入魔之后,天也来与他作对。阿黄大狗戏天伤,溪水冰寒难翻越。当然,书里的上天,实际上则只是作者在表达他的态度。

至武松一节,阶段回旋的主调是天伤民心,社会基调愈发黑暗冰凉。

这个区间所透出的官场未涉朝堂之争,仅在知府到吏员的中下层部分。中层官吏并不顾生民死活,只在把商业空间当作可口膏粱,往来作利益争夺。百姓的悲欢痛楚,来自上层的官府压力;从景阳冈的猎户生死、到快活林里的商人生息、十字坡人屠场的生灵涂炭,都不在知县、管营和团练的视野范围。知县和“惜门罄”这种东西有着利益关联、纵容其通奸害民;牢城营和正军这些官方部队,在安平寨外做着打手争夺;孟州兵马都监张蒙方大人,也主动卷入快活林每月数百两银子的保护费收入分配,亲自下场。民间的义士武都头在法律与道义之间游移,被知县、管营、都监用言语支来使去,不由自主、无所是从,以致道义认知崩塌、一念入魔。无公岭现,无公飞天,王犹自道是个人?《水浒》江湖百姓从此再不信官府公心。但有能行,则另寻出路。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