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单身市委书记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一)外调的秘书处长

南水市座落在长江边上,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古老文化的历史名城,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道路四通八达,市郊的经济开发区拥有多家大中型的品牌企业,雄厚的财政收入为整座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后盾。除了一些名胜古迹外,其现代化建设的规模与设计,无不显示出这座城市的主体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的行事作风与思想。

前任市委书记赵卫国在工作总结报告上多次提到:……毫不夸张地说,南水已经成为一座极具现代化的大都市……

此时,001号奥迪车飞驰在南水市中心的主干道上,新上任没有多久的市委书记吴永平,根本无心欣赏车窗外这座新崛起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景色,他陷入沉思之中。

10分钟前,他在市委会议室主持召开关于如何进一步查清南水市国家重点企业——南水丝绸厂*问题的会议,却接到了南水跨江大桥突然倒塌的消息,他当即中止会议,驱车前往跨江大桥。

市委办公室主任程春爱和秘书长方志林坐在车的后排,望着铁青着脸的吴永平,两人相互看了看,都没有说话,各自怀着心事。

跨江大桥是2006年6月24日竣工通车的。剪彩时,全国人大的一位领导在桥上乘兴作诗。跨江大桥也是前任市委书记赵卫国的骄傲。他大胆采用民间集资的方式,修建了这座全长达5000多米的斜拉式大桥,在全国开创了民间集资修建大型桥梁的先例,为他的改革先锋的光辉形增添了传奇色彩。

现在,这座作为南水市对外开放和体制改革的标志性的桥梁垮了。赵卫国会怎么想呢。南水市人民会怎么想呢?省里的领导会怎么想呢?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半年前,身为省委秘书长的他调任南水市委书记,记得他上任时,省委书记张明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永平,难为你了!”

他当时没能弄清楚张明华这句话的意思,直到他正式成为南水市委书记,上任之后,才逐渐明白过来。当前官场流行一套顺口溜:一等秘书跟着跑,二等秘书凑热闹,三等秘书搞外调,四等秘书写报告。如此说来,他从一个跟着领导到处跑的一等秘书变成了三等秘书,但外调有外调的好处,没必要整天看着领导的脸色,揣摸着领导的心思去行事。

不过外调的秘书一般都有两种情况,其中一种是跟在领导身边的日子久了,深得领导的器重,领导觉得应该好好提拔一下,也不枉跟了这么长时间;另一种则是由于办事不利,被领导放出来坐领板凳。

吴永平自忖当秘书那么多年,从一个普通秘书干到秘书长,行事小心谨慎,没有办过一件令领导头疼的事,省委里的人都知道,这几年来,他一直是省委书记张明华最得力的助手。

张明华为什么要突然放他外调,这个问题在他正式上任前着实苦思了一番,最后认定,他是属于第一种情况。不管怎么说,在原南水市委书记赵卫国上调之后,省委原先所考虑的诸多个人选中,他吴永平并不在其中。

许多人为了想补这个肥缺,不惜动用各种手段千方百计和省委决策班子里的人搞好关系。谁知在开会研究具体决定什么人去任南水市委书记时,张明华说:“我觉得小吴不错,让他去锻炼锻炼吧。”就这样一句话,南水市新市委书记的人选就成了吴永平。虽然有不少人在背后议论,可省委书记开了口,没有人再有异议。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南水市在前任市委书记赵卫国的努力下,短短十几年时间,由一个贫困落后的地级市变成了一个改革开放典型的经济繁荣地区,往日低矮苍凉的平房被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取而代之,公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赵卫国成功了,已是改革风云人物的他调到了省里,任人大常委会主任,把一个灿烂辉煌的南水市留给了只有38岁的吴永平。

在外人看来,吴永平是因为深得省委书记张明华的器重,才被派到这个众多改革地级市之中排名数一数二的地方去的,好像是吴永平捡到的是一个香喷喷的饽饽,孰不知这个香饽饽却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南水市远不是有些人所想象的那么富庶,而是一个财政严重亏空的烂摊子。 。 想看书来

(二)官场言论准则

就在吴永平上任一个月后,原负责调查源头县县委书记赵德凯和南水丝绸厂*一案的市纪委书记王昌盛,却“意外”地遭撞车而成了植物人,吴永平深感这起撞车事故背后有黑手,在命令市公安局长洪辉全力追查王昌盛撞车事件的同时,亲自挂帅上阵,加大力度重点调查南水丝绸厂的*案。

王昌盛撞车后没几天,省纪委收到两笔数额达70万的匿名款,汇款人在附言中只填了6个字:南水黑洞巨大。

那个汇款人肯定是南水人,而且肯定知道南水巨大黑洞幕后的一些事实,可是那个人为什么不写匿名举报材料,而单单只汇款呢?

那个人究竟是谁?

两个月下来,几件事没有任何发展,他深深体会到了南水丝绸厂*案背后的庞大势力的“厉害”。在此期间,省委书记张明华几次打电话给他,要他排除一切困难,无论如何都要将南水丝绸厂的*案查清,国家拨款扶持十几个亿的重点企业,引进那么多“先进”的设备,几年内居然没有生产出一匹丝绸来,这不仅仅是南水市的耻辱,也是全省人民的耻辱。在电话里,吴永平向张明华保证,如果南水丝绸厂的*案不彻底查清,他甘愿接受处分。

南水丝绸厂是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国家大型企业,有职工8000多人,80年代之前曾火过一阵子,人家都认定那是铁饭碗,待遇好、福利高,很多人托关系都要进去。从90年代开始,受改革经济浪潮的冲击,企业越来越不景气了,熬到2001年就实在熬不下去了。且不说拖欠职工的的工资,仅欠外债就达20个亿以上,而企业的总资产,也不过是10亿左右。

原先丝绸厂是省直属企业,90年代中期划归市里管辖,市里针对丝绸厂的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化改革,可越改革问题越多。本来企业宣布破产也就罢了,可是牵扯的问题太多,也太杂。

2003年的时候,赵卫国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暂时停止破产申请,为了几万职工的生计问题,尽量挽救该厂。由市里打报告申请省里和中央财政拨款,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来一次彻底的大改革、大换血。几年下来,厂房新建了不少,机器设备也买来了,可就是开不了工,仔细一查,原来这些所谓的“先进”设备,是国外的同行淘汰掉的设备,根本无法生产丝绸。等于花了大价钱买来一堆废铁。

市里找到那家负责联系该业务的外贸公司,可公司已经不在了。

这宗*案子发生后,厂里的职工到处上访,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省里几次派专案组下来调查,可相关的人不是自杀就是逃匿,根本无从查起,几次三番也就搁置下来了。

话说出去时容易,事情做起来难。原南水丝绸厂的厂长许国泰负案在逃,厂里负责该事务的副厂长事后服毒自杀,书记廖雄严被抓的当天晚上畏罪自杀,虽说有几个科长级的人物在押,可审来审去竟审不出半点有价值的东西。由于他刚到南水市上任没多久,各方面的人事都不太熟悉,工作很难展开。

在他没有来之前,市里的几个头面人物都在争这个位子,暗地里使了不少的劲,可到头来,凭空掉下一个外人。但是有小道消息传出,他是来过渡的,长则一年,短则半年,就要拍拍屁股走人。

几个月前市委市政府开了一个加强廉政建设的会议,全市局级以上干部全部参加,报告也作了,大家各自表态加强廉政建设。相关的红头文件也已经发下去了,可这落实却成了表面上的文章。一阵风吹过,连尘埃都没有留下一点,各部门的工作情况依旧那么“现实”。

对于他这位新书记的指示,没有人敢不“贯彻”下去,可就算再贯彻,仍是那个样子,一点都没有改变。

他憋着一肚子的火,心知那些人大多是赵卫国一手提拔的,那些人只对赵卫国惟马首是瞻,似乎不把他这个新上任的市委书记放在眼里。

按照老百姓顺口溜中的官场言论准则:对上级甜言蜜语,对舆论豪言壮语,对外宾花言巧语,对群众谎言假语,对同事流言蜚语,对下属狂言恶语。

可是现在,那些人对他这个上级,居然不言不语,阴奉阳违。心想反正你也干不了多久,自古法不责众,大家都是这个样子,我在这期间只要不出问题,看你这个新市委书记能奈我何?

所以,他所面临的不仅仅是这桩大*案,而是自己在南水市的威信,只有有了威信,工作才能展开。然而,一个人的威信并不是那么容易树立的,他觉得有必要整一整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三把火确实要好好烧一烧。

(三)隐隐地感觉到了一种危机

经过一番纪律整顿,撤掉了几个局长之后,情况顿时大为好转。但是,市委市政府不断有小道消息传出来,说什么:一朝皇帝一朝臣,吴书记是秘书出身,整人的手段拈手即来,不听话就整你……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