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俞敏洪传奇 > 第17部分(第1页)

第17部分(第1页)

1998年8月21日,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个普通日子,在记忆的相册里没有留下一点图片;可是对于新东方的董事长,日理万机、繁忙不堪的俞敏洪来说,这一天发生的点点滴滴,仿佛已经刻录在他大脑的硬盘里,是那么清晰而怪诞,像一幅浓浓阴影的抽象画。

当时俞敏洪独自住在北京上地小区,他的住宅在小区的三层楼上。

这一天,晚上下班后,俞敏洪带着同路的杜子华开车回来。因为自己住,不爱做饭,他建议在北体附近的饭馆吃完饭再回,“老杜,这两天干活挺累的,吃个甲鱼吧。”两个人吃得酒足饭饱,心情愉快。

把杜子华送走后,俞敏洪独自到家已是晚上9点多了,他上了单元楼梯。

那是个没电梯的旧楼,二楼三楼连灯都没有,大多数情况下俞敏洪都是摸黑爬楼。对于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俞敏洪来说,摸黑爬楼梯简直不成问题,就像小时候玩游戏。这一次俞敏洪还和往常一样轻松,吃饱后懒洋洋地往上走。

当俞敏洪走到二三楼之间时,发现上面冲下两个高大的黑影,把他包夹住。他刚觉出有些不妙,就感到胳膊一疼,手臂被其中一人扎了一针。俞敏洪都没来得及呼救,就昏倒在地。

这一场灾祸突如其来,一切只发生在转眼间。当俞敏洪醒来时,发现自己就像香港警匪片里的受害者,被捆绑得像个粽子似地扔在自家床上,手脚动弹不得。昔日讲台上谈笑风生、指点江山的俞老师现在心情一片灰暗,万分沮丧,这里真的就是丧身之地?

麻醉剂的药力过了一些,俞敏洪觉得头脑清醒很多。电话求救,是他的第一个念头。绑匪太轻视这个高高瘦瘦的书生,以为昏迷的俞敏洪再绑几下就是待宰的羔羊了,哪里知道他在农家有过丰富的人生历练。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存的渴望都促使他用尽全身仅存的力气,坚持坐起来,又努力地滚到床下。电话就在客厅里,离床有十几米的距离。这段距离可能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这一次从卧室到客厅是他一生中最艰辛的路程,虽然距离如此近,可是既要对抗着麻醉药的昏厥感,绑着的双腿又僵硬不便,每一次蹦跳后,他都要大口喘气,一下、两下……在历尽磨难后,他终于跳到电话旁边,可是拿起电话筒又成了一个难题。由于手也被牢牢绑着,只好试图用自己的下巴去磕电话键,这对于身体虚弱的他来说太难了。

突然,“铃铃铃”外面打进电话来,俞敏洪赶紧用下巴磕下了免提键。

电话里面传来杜子华那无比亲切的声音,俞敏洪用尽仅存的力量说出一句话:“老杜,我被绑架了,你赶快通知我姐夫来,或者是其他人,赶快来。”再次昏倒在地。

当俞敏洪再次睁开眼睛,已是在急救中心的病床上,旁边医生的表情很困惑,问:“匪徒打给你的麻醉剂是动物园专用于大型动物的,剂量大得吓人,推的速度又很快,你居然没死掉。你是不是抗麻醉体质?”

俞敏洪想了想:“我能喝一斤半白酒。”

据办案的警察讲,之前有两个被害人遭遇了俞敏洪一样的厄运。他们都是被推入大量麻醉剂后就命亡了。俞敏洪的不同结果,原因可能就在酒量上。

这个书生校长可能就因为这大酒量而死里逃生,而他过人的酒量又是为了新东方的生存发展而练出来的。人生真是奇妙,在漫漫人生长河中,此时的苦恼与烦忧也许就是彼时救命的本钱,俞敏洪在以后的讲课中又多了个有力例证。

第一节 擦肩死神:两遭绑架(2)

俞敏洪取过诊断书,几个字“随时都有死亡的危险”跃入眼中,他眼泪夺眶而出,重获生命的滋味是如此复杂而美好。

有好事的老师后来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故事说:老俞醒来后先拍拍脑袋,看能否记住单词;然后再试试舌头,看能否讲英文。虽是笑谈,但也没有错。如果俞敏洪真的被药物弄坏了头脑,记不住单词,讲不了英语,那么他的事业何以存在?他的价值何以体现?新东方失去了他又将走向何方?

这次抢劫,俞敏洪在物质上损失并不大,家里被抢走了一些现金和一部摄像机。俞敏洪最心疼的是摄像机里女儿一岁到三岁的成长记录,那是他在疲惫烦恼时的消愁剂,是他珍藏的无价之宝,却被劫匪抢走,然后当作废物抛弃,这刺伤的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心。

当俞敏洪康复后,他立即在新东方召开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俞敏洪的自我批评。走过生死边缘方有大彻大悟,对于纷繁人事也能换一个角度来观照。他承认,自己的生命并非属于一个人,而是属于整个新东方。他已经和一个企业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关系着大家共同的事业与期望、理想与追求。

他发言说:“今天开会,我要向大家检讨。对于这件事,我感到很内疚。新东方必须改革,否则整个事业会被我毁了。”

经过这一堑,他也真正理解了以往徐小平和王强的忠言:告诫他不要弄一袋子人民币背回家发工资。后悔自己的偏执与倔强,“听人劝,吃饱饭”是真的有道理。

俞敏洪勇于认错的真诚态度也博得伙伴们的赞许和肯定,尤其是王强对此会议评价非常高,他高度肯定地说:“今天的会议是遵义会议,敏洪展示了领导能力。”

徐小平的评价相对保守得多:“今天的会只能是古田会议。”

在中国革命史上,古田会议后完成了“三湾改编”,为以后军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徐小平认为新东方要先进行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再进行关键性的“遵义会议”。

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这“三驾马车”教育背景相似、生活空间趋同,有着共同的话语场域,他们喜欢用一些政治学、党史的名词,既言简意赅,又意味深长,引人遐思。

这次劫难无疑给俞敏洪带来了心理上的阴影和伤害,当人们付出辛苦、收获成功时,也附带收获了危险与不快。这给一贯乐呵呵的俞敏洪带来了对死亡的恐惧和烦恼。

坏事也成双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虽然俞敏洪已经很谨慎了,也没有料到,仅仅一年以后,他在家门口又一次被抢劫。貌似老俞用麻袋装钱的故事流传得太广,引得全中国的劫匪都将目标对准了俞敏洪的住宅。

吃一堑,长一智。俞敏洪当然吸取了教训,处处注意安全,一般都是由司机把他陪送上楼。

这天晚上,他同以往一样,上楼之前先跺两下,把楼道的灯震亮再说,结果三楼的灯竟然没亮。两人心生警惕,小心翼翼地上楼,安全到了家门口。两人刚喘口气,咣当一声,楼上冲下三个大汉,一个扑向俞敏洪,而且掏出一把枪顶住俞敏洪的腰部,另外两人围住司机。司机不愧工人出身,伺机推开一个,冲下楼去,边跑边呼救。两个匪徒急忙追过去。于是三楼只剩下俞敏洪和身后持枪的匪徒,那人威胁道:“不准动!动一动,打死你!”

这一次更加危险,真是人在虎口。照理来说俞敏洪应该是战战兢兢,力求保命才符合书生本色,可是这次他反而镇定自若起来,头脑超常的冷静。

事后俞敏洪回忆说:“一次又一次的抢劫,真把我当成大肥肉了,气坏我了。可能是当时愤怒压过了恐惧,反而头脑清醒起来。”他注意到楼上的灯光照过来,顶着自己腰的手枪正对着灯光,却没有反光,他迅猛地一把夺过手枪,用力一掰,枪竟然两半了,真的是一把假枪。

他顿时怒火上冲,扑向高大的匪徒,扭打起来。

楼下的匪徒和司机缠斗,楼上的匪徒和俞敏洪对打,一片喧哗,闹闹哄哄,可是周围的邻居听到后却没有一个出来过问,都蜷缩在自己的小窝里。

劫匪们也不敢再拖延,打了一会儿,抢到俞敏洪的笔记本电脑匆忙逃跑了,结果只是司机的手腕被匕首刺伤,所幸后果不严重。

这一次,又给俞敏洪上了一课。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