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数不清) > 第6节(第1页)

第6节(第1页)

&esp;&esp;招财举着火把在牛车前边领路,听见李子恒问,一拍大腿:“钟声响起来的时候,村里的人家都听见了,大家都赶忙起来,在这里等着城里的亲戚过江。哎,京城里的万岁爷爷都多大年纪了,怎么又选妃?”

&esp;&esp;李子恒笑了一声,“你别乱说,兴许是给皇太子选妃呢?”

&esp;&esp;招财嘀咕一声:“皇太子年纪也不小呐!”

&esp;&esp;李绮节听着李子恒和招财闲话,心里暗笑,这次可不是朱棣给自己选妃,也不是给皇太子选妃。

&esp;&esp;皇太子生得肥胖怯弱,连走路都需要内侍搀扶。朱棣一生勇武,怎么可能看得上太子?

&esp;&esp;皇太子至今还能坐稳他的太子之位,全靠他的王妃给他生了个精明能干的好儿子朱瞻基。要不是朱瞻基争气,让朱棣一时拿不定主意废太子,皇太子早就被他的几个兄弟拉下马了。

&esp;&esp;全天下人都知道朱棣不喜欢皇太子,朝廷怎么会大张旗鼓给皇太子选妃?

&esp;&esp;这次选秀,多半是给皇太孙朱瞻基选妃。

&esp;&esp;明朝也有选秀,和清朝选秀重视出身门李家村

&esp;&esp;潭州府毗邻大运河,可能因为交通便利,这几年采选内监频繁坐船造访瑶江县城。

&esp;&esp;县里的大户担心自家闺女被选中,筹钱买通了官衙里的皂隶,内监们的船到武昌府时,皂隶就会敲钟提醒,县里人家一听到钟声,立刻连夜送闺女出城。

&esp;&esp;古人是闻鸡起舞,瑶江县人是闻钟丧胆,每逢选秀,小娘子夜半出逃,已成为县里的惯例。

&esp;&esp;其实李绮节完全不必急着逃出城,她是订过亲的良家女,又没缠小脚,负责选秀的采选内监就是看到她也不会选她——在以小脚为美的大明朝,大脚姑娘参加选秀的话,海选的典妾

&esp;&esp;周氏多年不孕,几年前曾为李大伯典买了个丫头。丫头生完两个孩子,又被家人赎买回去嫁人了。

&esp;&esp;典妾在潭州府是常事。

&esp;&esp;许多人家的主妇不愿为丈夫纳娶二房,宁愿买个小丫头,生下一男半女后,就远远打发掉。这样既能为家中开枝散叶,又不用担心小妾仗着庶子庶女作妖。

&esp;&esp;而那些贫苦人家,将家中的小娘子典卖出去,等过几年,找主家说说情,再赎买回家,打发小娘子嫁个鳏夫或是财主,还能再换一笔丰厚的彩礼。

&esp;&esp;有些人家甚至专门做典妾生意。从小就细心调理女儿家,等到了年纪,就让她去大户人家当典妾。生下一男半女后,将养个月,再送到另一家去,继续为主家生孩子。

&esp;&esp;李昭节和李九冬的生母在李家住了三年,却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李绮节记得人人都叫她大姑娘。

&esp;&esp;大姑娘家里并不穷,可她上头有五个哥哥,哥哥们娶亲要盖新房,不然娶不上媳妇。大姑娘的父母急着抱孙子,为了筹措银两替儿子们盖房,就把大姑娘卖到李家做典妾。

&esp;&esp;周氏不是刻薄人,对大姑娘不坏,大姑娘走了后,她把李昭节和李九冬姐妹俩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不过她脾气急,平时说话嗓门大,姐妹俩都有点怕她。

&esp;&esp;姐妹俩的年纪还小,都梳着小抓髻,发间缠了根玫红绸带。穿一身淡青襦衫,外面罩一件对襟茶褐色棉褂子,底下系一条红黄间色裙,裙角露出月白缎子绣红花绣鞋的尖角。

&esp;&esp;两姐妹一样着装,一样发式,打扮得犹如双生儿一般,亲亲热热坐在堂屋地下铺设的簟席上分吃果子。

&esp;&esp;李绮节嘱咐两个堂妹莫要吵嚷,给趴在小几上酣睡的李大伯披了一张薄棉被。

&esp;&esp;低声嘱咐宝珠在一旁看着小妹妹们,自己走到灶房来,要帮周氏烧火。

&esp;&esp;周氏连忙推她出去,高声道:“仔细莫要让烟火熏了你!烫着了可不是玩的。我正要开油锅炸鲫鱼仔呢,油星四溅的,你可别靠到跟前来。隔壁吊子上熬着筒骨藕汤,你去瞧瞧藕块熟了没。”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