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匡政之路 > 第34部分(第1页)

第34部分(第1页)

这个时候,苏望抬起了头,嘴角淡淡地笑了笑,那笑容在忧郁中如同是醇酒散发的香味,让人如此沉醉。

“小于,你应该能够找到一个爱你的人,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而且我也不是你心目中那样完美的好人,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只是你现在只看到我的优点,看不到我的缺点而已。”说罢,苏望站了起来,“天色不早了,你早点休息,不要胡思乱想。”

走到门口,苏望回过头看了一眼,在那双干净的眼睛,于文娟没有看到什么不舍、怜惜和**,只有如同山泉一般的清澈。苏望没有说什么,只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慢慢地带上了房门。看到房门最后被合上,只剩下冷清的褐色,于文娟觉得那声叹息还在自己的耳边回响,眼泪一下子忍不住,夺眶而出。

处理完于文娟的事,苏望也能暂时放下心去下村了。根据与郭志敏的协商,陪同苏望去岩头垄的是周文兴,他曾经去过岩头垄、中都、观音庙等村,可以算一个向导了。

苏望还没有资格动用麻水镇政府仅有的两部吉普车,而且去岩头垄还要走近三十里的山路,就算郭志敏能够挤出一辆来,也派不上太大的用场。

苏望穿上一双波鞋,背上背包,如同一个写生的学生一样,和周文兴坐上了麻水镇始发的三轮农用车。这种车是义陵县乡镇主要的运输工具,无论是坐人还是载货,都能胜任。

苏望周文兴坐的是从麻水镇开往金宝洞的车,金宝洞属于另外一个乡-方山乡,但是从麻水镇走却比方山乡方便多了。那里地处深山,是麻水河的上游,而且有一个山洞,传说有古人在那里挖到一个可以出黄金的聚宝盆,成了富甲一方的大财主。不过在农业学大寨时,上万义陵百姓在那里将麻水河拦腰截断,修了一道高坝,把那个山洞给淹了,而义陵县多了一座“高峡出平湖”的金宝洞水库。

农用车在沿着麻水河修建的公路上蹦蹦跳跳,后面车斗里站满的十来个人都紧紧抓住车厢上的横杆,因为你要是没有抓牢,就很有可能被颠出车斗去。

“苏副镇长,这车是通往金宝洞的,我们在观音庙下车。”周文兴在耳边低声说道。

“金宝洞,我听说过,听说那里的风景很漂亮,就是没有机会去看一看。”

“苏副镇长,你也知道金宝洞?”

“当然知道,我父亲当年在金宝洞修水库,整整待了八年。我从小就听他讲金宝洞的故事,说那里真的出过聚宝盆。”苏望笑着解释道。

“哦,原来是这样。”周文兴恍然大悟道。金宝洞和那个时代的水利工程一样,都是各公社、生产队出人出工,苏望的父亲曾经是甘露村的农民,当年也参加过这样的大会战。而且这座不大却很深的水库工程量非常大,所以修了整整八年。

农用车翻过一座小丘陵,眼前出现一大片河谷盆地,在群山环绕中显得无比的平坦。

“苏副镇长,这里是东山村,再过去是观音庙,对面则是羊山村和二头村。这一块和麻水镇下面的汇水湾村、莫家冲村都是麻水镇难得的粮棉产地,麻水镇的富庶也靠了这两块地。”

苏望点点头,他对麻水镇的地理环境有了清晰的了解。麻水河从金宝洞山谷里蜿蜒而出,在这里冲积成了一大块河谷盆地,而麻水镇就位于这块盆地的中间位置,与省道一起将其拦成两截。

麻水河很宽,足有两三百米,不过水位却很低,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床上的鹅卵石,估计与上游有水库和现在还没有到春汛有关系。河道两边是大片的农田,绿油油的野草已经散发出春的气息,再过一段时间,农民就会放水进农田,开始新的春耕。在更远处,在山脚上和山坡上,是密密麻麻的民居,一直延续到河边。

风呼呼地吹来,带着春寒和泥土的气息。苏望觉得脸上如同刀割一般,鼻子不一会也开始发涩流鼻涕了。车子开了大约二十来分钟,到了观音庙村口。这里据说有一座很灵验的观音庙,不过在六七十年代被破四旧给捣毁了。两三年前,四乡五里的村民又集资重修了一座,就在村口不远的路边上,明瓦红砖,外加红幛披鳞,看上去香火很旺盛。

苏望两人跟着几个人跳下了车,穿过马路向麻水河走去。河边上有不少女人在那里洗衣洗东西,河边上时不时可以看到飘着的稻草以及肥皂泡。周文兴带着苏望走了十几米,来到一处过河的地方。这里不是桥,只是十几块大石头丢在河中间而已。小心地踩着这些摇摇晃晃的石头走过河去,对岸就是一道有近十米高的土坎,竖着一条人踩出来小路。

走上土坎,可以看到二头村,这里只有林林星星的平地,多的却是连绵起伏却不高的丘陵,民居有点疏散,与对面密集而热闹的观音庙相比冷清了很多。沿着河边的土坎向前走,越走地势越高,不一会就走上了一条通向深处大山的山路。苏望站在高处,回过头,麻水河如同玉带一样从脚下蜿蜒而过,一头通向繁华的麻水镇区,一头则隐入了连绵不绝的深山里。

苏望眺望了一会,突然转过头来对周文兴问道:“小周,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人生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

周文兴愣了一下,绞尽脑汁想了一会,这诗不像诗,词不像词的话到底出自哪里?最后还是不得而知。

“苏副镇长,我没有听说过,这句话出自哪里?”

“这句话出自志公禅师劝世念佛文,据说胡适先生曾感慨,幼年背诵时以为自己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谁知到了老年才真正有所理解,也才明白自己以前一直都未解其意。”苏望看着远方的重山曲水,若有所思地说道。

周文兴不由嘀咕起来,胡适他知道一二,志公禅师是谁?而且听苏副镇长的意思,这出处似乎是一篇劝人向善念佛的文章,苏副镇长怎么连这种文章也涉及,是不是刚才观音庙的情景引起了他的联想?不过周文兴没有做声,只是暗暗记在心里。舅舅张文明嘱咐他在苏望身边好好学习,周文兴现在搞不明白,准备回去向舅舅请教一番。

“小周,走吧,我们刚才涉过水了,现在该跋山了。”苏望挥挥手道。

***********

今天有事出去,晚了点,不好意思了。

第一部 科级干部 第四十六章 下村(二)

沿着山路向一道山梁走去,两边全是山,山顶上是茂密的灌木丛,点缀着几棵孤零零的树,山腰上则是一些开发出来的旱地,据周文兴介绍,是用来种花生、高粱的。转过一道山脊,还可以看到一个不大的池塘,由于倒春寒,加上山里的气候本来就要低一点以及山势挡住了大部分阳光,池塘边上还挂着薄薄的一层冰。

山路上的行人不多,而且特别寂静,不但可以听到时不时传来的鸟叫声,还可以远远听到看不到人影的说话和脚步声。

“苏副镇长,从这条路走进去是中都村,继续向前呢则是岩头垄。”周文兴指着一条岔道说道。苏望向那条岔道望去,远远看到远处是个山湾,稀稀疏疏地立着几十栋民居。而转向前面的山路,则笔直通向一座比此前爬过的都要高的大山。

“苏副镇长,爬过这道山我们就到了岩头垄村的三组和四组,也是村民所说的下岩垄。”

“这岩头垄村应该有四个组吧?隔得很远吗?”

“隔得有点远,一组和二组村民叫上岩垄,还需要翻过一座山,越过两道山湾才到,大概有十里吧。”

苏望点了点头,他知道在山区的路可以说是对面跑死马,你看着对面的山就在你跟前,可是你下山再上山,伸手就到的距离能让你爬十来里山路。

爬上对面的山顶,苏望觉得浑身上下都在冒热气,里面的棉内衣已经湿了,但是却不敢脱外面的羽绒服。要真是敢脱,这山风一吹,一场伤风感冒是跑不掉的。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