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清色莲华 > 第76部分(第1页)

第76部分(第1页)

急吃不了热豆腐”,但他们不满足地勾结其他人拖延政令、给他下绊子,他也不会客气,朝堂上的御史弹劾的奏章罪证很快就会雪片般飞掷到他们面前……自动点的提前回家养老,不死心的只能请你往流放NN千里的目的地走一趟了。

而康熙则亲自领头推行的税改制度也开始平稳过渡,出现了好的发展。阻力,是有的,毕竟哪个勋贵官员底下没有庄子铺面?多收商贾的税就是多割他们的肉,事关利益怎么可能不反对?但这些对康熙来说是小事,拉一个打一个的策略运用得炉火纯青,那些官员无法整体一心,又不是真的愿意死谏,两三下就被化解。

眼见着国库的银两一天比一天多,康熙笑得那个满足啊,终于有点体会胤禟对商贾之事为何如此喜爱了,那也是种成就感。

大清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发展的阶段。

正文 慈不掌“兵”

( )    时间转眼飞过两年。

这两年,十四阿哥入主兵部,一心在古北口练兵,渐渐发展出属于自己的势力,完全一颗冉冉上升的政治明星姿态。

同样在丰台大营的十三阿哥则沉默而低调,练兵的生涯及几年来喝着四阿哥常常遣人送过去的果酒——苏宜尔哈放有火焰菇的孢子和离光紫焰草泡的酒,使得他的身体强健不已,而这种有着各种果子的温补效果又有着烈焰般口感的酒也使得他的酒量直线上升,心底的郁气消散不少,经常与十三福晋有来往的苏宜尔哈心想,这里的怡亲王应该不会再像历史上那样早逝了。

让苏宜尔哈更觉得可乐的是德妃,一个亲王儿子被改了玉牒记到早逝的皇后名下成为嫡子并没有使得她在宫中的影响力大增,反而削弱不少。这要怪她,不管真心痛也好假心痛也罢,改了玉牒的雍亲王对她的态度没有什么变化,有好吃的好用的,但有孝敬总少不了她的那份,可惜雍亲王愿意维持表面的和谐她却连表面的功夫都不愿再装,对雍亲王府的人(还有常进宫的苏宜尔哈)很是冷淡——仿佛想向如今的四阿哥表明,我并不稀罕你这个儿子……

她的这种姿态没摆多久,太后和康熙分别发了话,以后当德妃是普通的母妃不用特别对待。

这话一下,原来还在观望的嫔妃太监宫女们明白了,这德妃真真只剩一个十四阿哥了!

——这导致德妃在宫中影响力直线下降,虽然身居妃位,依旧掌着部份宫务,但她的“唯一”的儿子十四阿哥如今不过一个贝子,说高不高说低不低,相比老对手宜妃,两个儿子一个亲王一个贝子,实在没得瞧,虽然十四阿哥眼看着很受皇上、朝臣看重,但那也只是态度,受皇上看重宠爱的皇子多了,终究怎样还是要看实际到手的权利。

宜妃跟德妃在宫中争宠争权争了二十几年,终于完完全全地占了上风,不论是明讥暗讽还是含沙射影指桑说槐,总之怎么能打击德妃她就怎么做,直恨得德妃牙根发疼,夜里无法成眠。更可怕的是,自从四阿哥更改玉牒记到孝懿皇后名下后康熙不但对她没有丝毫怜惜安慰之意,反而对她疏淡的厉害,尽管没有明着说出来,也没有旨意降她的位份,但德妃却有那种直觉——可能是人一旦有了危机感,直觉就会变得愈发敏锐,呃,也可以说是神经质,但不能否认,德妃她真的有了这种感觉,于是,在太后和康熙对四阿哥和苏宜尔哈发了话后(其实在乾清宫宣旨更改玉牒时康熙已有说过一次),真的安静了下来,完全回到二十几年前安逸守已的状态。

太后自从在多栽轩见了冰雅和黛玉,很是喜欢,常常让苏宜尔哈带她们进宫说话。冰雅还常常被留在宫里小住,苏宜尔哈知道女儿表面上乖巧、别人问什么说什么、别人说什么信什么的模样,其实内心很有自己的主意也很聪明,在开始时对她进行了一番关于“宫斗”交流,告诉她要诸事小心不要乱走之后,很是担心了一阵,直到她回了府,还是那副波澜不惊的小模样才彻底放了心。

不过为防再次被召进宫留下陪两位老人家,苏宜尔哈也加紧了对女儿医药方面的知识教育,相对于表面上的喜恶为难,暗地里下药等手段更可怕,完全让人防不胜防。

对很多皇阿哥来讲,这两年是大展拳脚的两年,也是潜心发展的两年,只有八阿哥,他的霉运似乎从一废太子受百官推荐的鼎盛之后就挥之不去。

自五十一年二废太子他冀望康熙为他平反没成——康熙既二废太子即说明当时复立太子是错的,那他当时受百官推举的连累也应该得到平反。十一月,康熙前往热河打猎,他因当时是生母良妃的二周年忌辰所以没随着去反而单独去祭奠已故的母亲。完了,他住在城北的汤泉,没有去康熙的行宫请安,却派太监送了康熙两只垂死的老鹰,并说他即将回京。

这件事在历史上就是个谜团,没想到这里没被蝴蝶掉。

八阿哥不去给康熙请安并随同回京已经不太正常,又何必给老父亲送两只奄奄将毙的老鹰呢?难道八阿哥是因被斥责而意气用事,破罐子破摔,有意讽刺康熙?或者这是其他竞争者的阴谋诡计,这老鹰开始不是奄奄将毙而是在送的途中被人动了手脚?抑或这根本就是康熙借此机会大做文章,以彻底断绝他的太子梦?

总而言之,这件事情太让人费解了。

苏宜尔哈对这件历史谜团很感兴趣,多少年后的网络上八八党们为此喊冤,逮谁便将下黑手的帽子扣谁头上,领导大人和十四阿哥是“帽子”最多的。

在上辈子胤禛就对这事猜疑不已,他曾怀疑是老十四动的手脚,因为这事过后他得益颇多,但这一世他小心察探,却发现这根本是皇父一手导的戏。他想借此机会完全打散“八王党”的争储信心,以使其瓦解。

不击溃“八王党”,哪个继任者上台都难以施展拳脚,八阿哥胤禩拢络人心的手段太高。

康熙震怒万分,当然,很多话他没有骂得像历史上那么难听,但也很绝情了。随后,他又命人将八阿哥的奶公雅齐布捉拿正法——这人本来是被充发边地的,却仗着八阿哥胤禩的势力潜藏京城——这谁不知道啊,本来去了边地尚可保住性命,现在却被康熙提出来“杀鸡给猴看”,倒霉的。

胤禛对事件的重演没有任何想法,就当看戏解乏。

苏宜尔哈说得好啊,“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这老八能力是有的,可惜有时脑袋犯浑,得意忘形,所拉拢借助的人又实在良莠不齐,殊不知千里之堤毁于蚊穴……

——这人又板着张冷脸,在脑海里喋喋不休了。

旁边的苏宜尔哈忍不住腹诽,多年的相处再加上非凡的观察力和感应能力使得她对他越来越了解了,典型的表里不一腹黑男啊。不过他骨子里对人对物对事的那种分明的爱憎喜恶还是很让她欣赏的,觉得是一种另类的纯粹。

两人当观众当得很AAPY,完全没想到另一位观众——十四阿哥却很心焦。因为这件事拖到五十四年正月,康熙说八阿哥胤禩“行止卑污,凡应行走处俱懒惰不赴”,停了他本人及属官俸银俸米、执事人等银米。到十一月,又将胤禩侍读何焯的翰林院编修职位和进士、举人功名尽行革除。

而何焯在被锁拿抄家时,一封信落入康熙手中。这是何焯当年回老家处理丧事,八阿哥写给他的信,说他寄养在府中的女儿很好,信的结尾处说:“先生要着实节哀,保重身子,思将来上报皇恩。”

康熙觉得八阿哥信上的“将来上报皇恩”是把自己比作“未来的皇帝”,很是生气,觉得自己对八阿哥的猜疑都是正确的,他当年既敢觅人谋杀二阿哥(太子)就未必不想杀自己……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