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姬氏女 > 第13节(第1页)

第13节(第1页)

&esp;&esp;、扶疏轩

&esp;&esp;“这么说太妃您明白了吗?”姬羲元放下茶杯,没发出一点儿声响。她轻轻笑了:“您现在知道温阿姨为什么走的急了吗?因为她知道这个世道已经变了,而您教给她的,不足以让她立足于鼎都啊。要面对的世界太陌生了,温姨应该会害怕吧,毕竟没有一个亲人理解她啊。啊对了,您大概也时常说些男子更好些的话吧,不知道温姨是不是也觉得,她的母亲因为想要的是个儿子,所以才不爱她。”

&esp;&esp;贤太妃听没听进去不知道,但屏风后悄悄躲着的姬娴听得清清楚楚,振聋发聩。回过神来的时候,姬羲元已经离去,贤太妃正问曲嬷嬷:“你说,若我的阿温是这样凌厉的性子,陛下是不是就不会那么失望,临终前都不愿见我们母女。”在说先帝临死前对温长公主的绝情。

&esp;&esp;曲嬷嬷与贤太妃相伴十年,熟悉她的性格,事到如今又能如何,低声劝慰她:“儿大不由母,长公主那时候逆反得很,哪里听得进长辈的话。先帝狠心了,长公主才长记性。如今长公主平平顺顺的日子过得。圣人是个宽厚的,小打小闹必会宽恕。”说的是前不久的温长公主闹着要给姬娴塞伴读的事。

&esp;&esp;姬娴避开祖母悄无声息的出了正厅到皇子女读书习字的扶疏轩,此名取自谢眺《游东堂咏桐》中“孤桐北窗外,高枝百尺余;叶生既婀娜,落叶更扶疏。”一句,庭中栽种梧桐树。钟牙子初次来叶落轩授课时,赞叹连连,称此处梧桐:“华净妍雅,极为可爱。”

&esp;&esp;圣人曾言扶疏轩是养吾家凤凰儿的所在。包括姬羲元在内,都是要在这读过八岁才会搬到弘文馆进修。

&esp;&esp;庭中梧桐树叶现已落尽,枝干伟岸挺拔。姬娴慢慢上前用手掌感受粗糙的表皮,她小时候对这些又大有粗壮的树木没什么好感,对梧桐夏季换皮的斑驳深痛恶觉,这些年长大了才稍稍觉出叶落轩的妙处。

&esp;&esp;前栽碧梧,后栽翠竹。前檐放步,北用暗窗,春冬闭之,以避风雨,夏秋可以开通凉爽。然碧梧之趣:春冬落叶,以舒负暄融和之乐;夏秋交荫,以蔽炎烁蒸烈之威。

&esp;&esp;再没有比这里更宁静、更适宜学习的地方了。

&esp;&esp;一日也未曾在内教坊学习过的宫人,路过扶疏轩也会放轻脚步竖朵倾听;整日受繁杂俗事困扰日落前还要赶来教习的先生,进入扶疏轩就会心神舒畅;圣人偶尔来考察姊弟四人的功课,即使不满意见了窗外梧竹致清也会下意识多加宽容,以免误了秀美景致。

&esp;&esp;姬娴是个地地道道的俗人,因为受着清雅的扶疏轩的恩惠,才觉得这是个好地方。现在躲在梧桐林中,望着地上影影绰绰的树影,意外的心平气和。

&esp;&esp;她一直受贤太妃庭训,一不接触权臣门阀,二不学习为君为臣之道,三不把男女情爱放在心上。以为权势、纷争、九五尊位等等与她绝无瓜葛。年复一年,以为自己已经认可这一番保命的道理,打心底认可做个不着调的小公主最好。

&esp;&esp;可听了长姊掷地有声的话,还是会想是不是该拼一拼搏一搏。哪怕不是为了那些所谓权力,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愧为大周公主,为了在史书文册里留有一笔,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封号或者姓氏,更不愿是某某之妻。她盼着姬氏能因姬娴的存在有所添光添彩,而不是碌碌无为,致死最尊贵的都是天生来的一个姓氏。

&esp;&esp;“三妹果然在此处。还是你了解她,一猜一个准。她回回都说不喜欢这里,心里有事还是在这儿排遣。”这是姬羲元的声音。

&esp;&esp;“三殿下是真性情。”很熟悉的声音。

&esp;&esp;听说姬姝断断续续病了快三个月,太医一日三请脉,难不成今日居然回宫了。姬娴抬头望,原来是她另一个伴读——王氏六娘笑得温柔。看来是淑长公主回宫,顺便带来了夫家的侄女儿。

&esp;&esp;这个王氏与王施寒她们家又是不同的门。王氏比谢氏可要好啃的多。

&esp;&esp;想到这里,淑长公主双目微眯,之前是李氏还是尤氏来着,哪家人打了姬姝的主意。得想个法子……

&esp;&esp;“阿姊在国子监感觉如何?没能见识阿姊飒飒英姿,实乃憾事。”王璆语气颇为遗憾,“那周明萱跑得急,我本来都派人埋伏好了,准备叫他吃一顿闷棍明白明白天高地厚。”

&esp;&esp;王六娘赞成:“是呢是呢,那周氏小郎君未免过于轻狂。”

&esp;&esp;王六娘的发言打断了淑长公主的思考,目光从儿子身上顺着声音落到夫家侄女身上。

&esp;&esp;作者有话说:到了这里,皇室成员差不多都出场过了。

&esp;&esp;然碧梧之趣:春冬落叶,以舒负暄融和之乐;夏秋交荫,以蔽炎烁蒸烈之威。——《小窗幽记》

&esp;&esp;、第一条人命

&esp;&esp;淑长公主近乎怜悯地看着傻侄女儿。

&esp;&esp;不是谁都能光明正大看笑话的,不小的姑娘了,怎么嘴上没个把门呢?

&esp;&esp;此处虽说是淑长公主居所,实际上她的心腹早早伴着去公主府了。宫人多是没什么路子的或是胆小怕事的小宫人,他们可能不敢多嘴谈论王璆、姬羲元,对王六娘却不会顾及。

&esp;&esp;到底是自己带进宫的,淑长公主扯开了话,与姬羲元说起最近的新鲜事:“近几天李氏与周氏可出了名头了,我记得你与周家娘子有几分情面,你可听说了?”

&esp;&esp;姬羲元顺着意思猜了一猜:“什么名头?两家纨绔子弟于平康坊抢人?还是当街赛马?”

&esp;&esp;淑长公主啧啧称叹:“看来这两家是真招了你的眼了,竟是什么都知道。差不多就是这么一回事吧。”说着也不避讳,“周平伯前脚送走他家的小纨绔,后脚就去平康坊一掷千金。连着去了一月有余,赎了一清倌儿回去。这清倌儿还是李家小纨绔的相好,这头高高兴兴地赎人,那头就怒气冲冲的上门要人。闹了两天,翁婿二人共清倌儿,算是名扬鼎都了。当年风流不输人的周郎的弟弟竟是个这般货色,眼见得败了周氏。李氏也是青黄不接后继无人啊。”

&esp;&esp;清晰可辨的幸灾乐祸。

&esp;&esp;“花无百日红。再是有能耐的先祖,也帮扶不了活生生作死的儿孙。”姬羲元促狭道:“我猜那清倌儿最后跟了李氏郎君。”

&esp;&esp;妻妾成群子女成人的周平伯已经是个大肚糟老翁了,哪里及得上还算年轻英俊的李郎君呢?

&esp;&esp;“国子监是个染缸不成?才三个月你竟什么都知道了。”淑长公主笑道:“你说的不错,不过啊,绝对你和想的不一样。你再猜猜。”她眨了眨眼,“你可不能告诉陛下这是我告诉你的。”

&esp;&esp;王璆与王三娘支棱耳朵听,八卦总是有趣的紧。

&esp;&esp;姬羲元脑海里浮现王施寒意味不明的笑容,那……

&esp;&esp;“清倌儿莫不是个男子?”

&esp;&esp;李氏长辈们真是铁一般的心脏,不然真该连夜请太医的。

&esp;&esp;王施寒下手真是快啊。才过去两个月已经有了眉目。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