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跨界重生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倒是周蕙敏在看到这张特训作息表的时候,反应很激烈地向刘曜外公发出了抗议。但是外公只一句:“你不是我刘家人,没有资格干涉我刘家的事,做好你的本分就行!”就将她噎了回来。她倒还是想强硬一下,因为在她心目中,这么做简直就是虐待儿童,但是刘曜外公突然冷着脸瞪了她一眼,让她激灵灵地打了一个颤,硬生生将话吞了回去。

倒是刘曜安慰她说自己能忍受,让她不要担心。

刘曜说能忍受,那是因为他还没有尝试过,真正的训练一开始,他才知道什么叫做人类忍耐力的极限。

且不说4点半就被赶起床,天还黑就要跟着外公上山砍柴,乡下烧柴,但是也不可能用很多,但是外公说了,砍的柴不仅仅是自家用,还要提供给周围的邻居。

砍柴看似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不说别的,单是深入茅草从中去砍枯枝,就将细皮嫩肉的刘曜弄得是遍体鳞伤。刚开始的一个月,刘曜几乎每天下山回来都是一身伤,尽管都不是什么大伤,但是密密麻麻的割伤口子让周蕙敏心痛不已,少女好几次都忍不住,找刘曜外公交涉未果之下都想辞了这份工作了,还是刘曜将她劝了下来。

不过后来,刘曜慢慢地观察到一个情况,就是外公砍柴时根本就不会被割伤,不是说他的皮厚茅草割不伤,而是他总能避开那些锋利的茅草,堪称是“万木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观察到这点之后,他立刻向外公请教,外公首次赞赏地看了他一眼,然后传了四个字:“观察,投入!”

话虽然简单,但是刘曜的确是领悟了,他开始集中注意力,在行走的时候更加关注周围的事物,并且模仿起外公的步伐,果然,这一天下来,被割伤的次数比之前大大减少。而他也得到了外公的赞扬。

比起砍柴,打水这门功课更加难,原本以为不就是个体力活吗?但是真正做起来完全不是这样,因为外公要求一桶水要是泼出一公分就要重打,而且打水的时候一桶水要打满。

刘曜如今就只能打一捅,满满的一桶水,从小河打回家约摸有一里路,只能泼出一公分,对一个五岁孩童而言,实在是太难了!更重要的是,还要求速度,不能慢慢磨。而刘擎(刘曜外公的名字)给刘曜的指导同样是四个字:观察,投入!

砍柴需要观察,但是打水为什么也需要观察呢?

刘曜这回用了十五天,终于成功地将完成了任务,同时明白了这四个字的含义,观察是要观察路况,而不是时时刻刻观察桶里的水,不能因为害怕水溅出而分了心,这个道理听起来简单,真正去做的时候却不容易。所以看见刘曜能够在15天就能掌握了这一点,刘擎还是很开心的,毕竟在他眼里,刘曜还是个五岁的孩童啊!能够做到这些,在老头心目中,刘曜已经得到一个“悟性奇高”的评价了!

砍柴和打水刘曜很吃了些苦头,但是他毕竟是26岁的心性,这些都还能忍受,真正让他生不如死的,就是泡药水!

刘曜从来都没有想过,泡药水竟然是那么可怕的一件事情!而这个世界上,竟然有那么可怕的药水!

第一天看到一大木桶黑不溜秋的,还散发着恶臭的药水时,刘曜想死的心都有了,讨过饭,风餐露宿过的他,竟然不敢进入木桶中,而周蕙敏好奇的过来看了一眼之后,竟然忍不住吐了出来,以后死都不靠近木桶了,刘曜泡药水,她就老老实实地躲在屋子里不出来。

这还不算,当刘曜硬着头皮浸入其中的时候,他才知道什么叫炼狱般的煎熬!

这药水也不知道放了什么东西,让他感到全身皮肤仿佛要被撕裂一般,不仅如此,骨头也像要被拉扯散架一样,饶是刘曜26岁的心性,也难以忍受,不过刘擎冷着脸一直监督他在里面泡足了两个小时,还好疼痛也就会持续半个小时左右,后面就是麻痒痒的感觉,而且自从泡了药水之后,刘曜明显感到自己的筋骨比以前有力得多,反应也更快了。

接着是站木桩,这个很简单,就是院子里竖起一根木桩,刘曜站上去一动不动,要站一个时辰,而刘擎就守在旁边,掉下来一次就要被打屁股,屁股打烂了就打手心。

刘擎给他的指导依然是那四个字:观察,投入!

一根木桩观察些什么劲呢?慢慢地刘曜才明白,观察远处的景物,这样就不容易掉下来,能够更好地维持平衡。

修炼到了读书时间,这才算是喘了口气,但是别以为读书简单,刘擎教读书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先让刘曜读熟,主要是帮他认字,因为他给刘曜读的书,都是古文书,这些书甚至周蕙敏都没读过的,而且都是线装本,毛笔书写的,看得出这书应该就是刘擎自己抄的。

从《论语》到《春秋》再到《战国策》、《三国志》、《资治通鉴》甚至《易经》……刘擎也不给刘曜解释,就是压着他读熟,然后一个字一个字的背下来。

对刘曜而言,这比泡药水还要辛苦!

他刘曜从来就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重生前不是,重生后在美国也没人压他读书,何况是这些他根本就读不懂的书?

他也拿那些看不懂的地方去问周蕙敏,不过显然周蕙敏懂的并不比他多,毕竟现代教育这些书基本上最多弄出几篇来学,大部分都是“淘汰”的。

偏偏在背熟了之后,刘擎开始一条条地让他解释,刘曜没办法,只好晚上和周蕙敏讨论,然后第二天硬着头皮也不管对错胡乱解释一通,不料这也能过关,刘擎似乎只要他解释而不去评论对错。直到很久之后,刘曜偶然间才对背过的某一句话有了明悟,这时他才知道刘擎的用意。

古人微言大义,说的话都是要靠各人自己去悟的,向现在的语文课本强加的那些解释,在学问上那是落了下乘!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要人在生活过程中去体会书的真谛,现代教育最大的硬伤就是磨灭了人的悟心悟性。

因此刘擎只要求刘曜将这些经典背下来,也不去评价他的解释,就是为了让刘曜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地去体会其中三昧。

真正的学问,你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别人是教不来的。不然为什么叫做学问而不是学学问?就是因为这东西必须靠自己,不能靠别人,师傅带入门,修行看个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