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阎锡山大传 > 第14部分(第1页)

第14部分(第1页)

以后,阎锡山委孔庚为北路军总司令,凡北进部队,统归孔节制。孔奉命后,立即到代县阳明堡布置军事。

阎率部行至保德,吴信芳、张培梅率雁门、怀仁两地民军来会。当时天寒地冻,少吃缺穿,官兵冻饿不堪。阎派张树帜到河曲县筹饷。12月28日,张令河曲县知事祝某于31日捐银二万两,以便购置一切。30日晚,张树帜返河曲催款。据张树帜日记载:“祝某捐款不缴,又令商人罢市。树帜愤甚,即将祝令鞭挞数次,严加看管,令其一面缴银,一面开市。祝令立将捐款如数缴出。树帜遂购布靴1500双,布袄1200件,棉衣千余套,白面2万斤,小米40石,干糇3000斤,衣食充足,北上无虞。又闻该县有大炮4尊,上刻神功大将军等字,能容火药7斤半,容子弹3斤半,远击15里,声闻60里,即同治七年张曜攻金积堡所遗者。树帜一见此炮,真是喜出望外,叹为天助民军,以灭仇虏!”这批粮服和大炮,运回古城镇分发官兵,军容士气为之一振。

南下的温寿泉等率部出太原沿大路南行。走在最后的是押运子弹车的二十几名学生军,由景梅九率领。至徐沟,在一破店休息,大家又饥又困,情绪很不好。景梅九让同行的郭润轩向学生们解释说:“此次南下,还要联合诸军,或东出陕洛,或卷土北上,乃‘以退为进’的办法,并非败绩可比,我们必须整装,押定子弹车,徐徐而行,不要忙乱!”这话使大家的情绪稍有好转。不一时,碰到陕西同盟会员王一山,他是陕西民军的代表,来商议建立联军事宜的。他介绍了陕西的革命形势,使景梅九等人受到很大鼓舞,特别是对于井勿幕自成一军,陕军可以分兵河东,更寄予莫大希望。

12月23日,南下民军约3000人到达祁县。但是,城门四闭,部队只得停车城外。14日到平遥,也是城门紧闭,但是城里的人把面食等从城墙上吊了下来,解决了民军的吃饭问题。到介休,则另是一番景象,因为知县是由政事部委派的同盟会员张之仲,自然是开门欢迎。大家有在衙门休息的,有在城外休息的,吃住都很舒适。在灵石,大家商议整顿军旅,有人提议以杨彭龄为行军都督,温寿泉虽不同意,但也不好违拗大家的意思,于是做了“行军都督”的旗帜,以壮军威。

到洪洞,得悉刘汉卿率领的南路军现驻县城东北的曲亭镇,景梅九等乃去联系。原来,南路军曾占领平阳,继续南下时在隘口受挫,刘汉卿牺牲,南路军退返洪洞。经过协商,两军合而为一,仍以杨彭龄为行军都督,统率全军。

这时的军事重镇平阳府(临汾)仍为清军驻守。民军南下河东,必须经过临汾,杨彭龄召开军事会议,讨论是否攻城。景梅九说:“平阳城坚,且我军初至,主客势分,攻之必不利。不如绕道至河津,打听秦军消息,能渡河与秦军联合固好;否则,乘机攻陷河东,亦上策也!”大家赞同他的意见,但又恐清军截击。景说:“我军新来,彼不知虚实,但听我军又增厚援,何敢攻我?”有人建议修书一封致谢有功,说明我军目的,以免意外。景梅九遂提笔写道:“革命军目的在攻取燕京,以定大局,我军将东出巩洛,与中原义军相会,明日即行开拔,请足下偃旗息鼓,勿自惊扰!我辈决不攻平阳也!”第二天,民军从平阳城外整队通过,城上果然偃旗息鼓,静悄悄地若空城一般。

民军后经襄陵、稷山,于12月27日到达河津。在河津县城的小学堂,进行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军旅整顿。“是时民军队伍极为复杂,曰义勇队,曰洪汉军,曰霹雳队,曰学生军,曰陆军,曰改编新军,兵士纷纭,毫无纪律。于是温寿泉、杨彭龄、李鸣凤、吴汇之、景梅九、张翙之等拟将军队重新编制,乃编为步队一标,马队一营,炮队一营,编洪汉军为国民军,以李鸣凤为国民军司令官(一说五路招讨使),以吴养渭为标统,以韩长泉、郝富珍、靳殿华、钟仁义、许多章诸人为管带,此外又编一侦探队以通军事上之消息。”经过整顿,军纪为之一振。同时决定,温寿泉、景梅九等随王一山赴陕西求援。杨彭龄被解除军队领导职务,亦离军赴陕。

12月31日,王用宾从运城来,与李鸣凤等议取运城之策,说运城空虚,如兼程前进,运城可唾手而得,运城攻下则河东局势可大定。遂决定兵分两路,李鸣凤国民军为一路取道万泉,台寿民等的陆军为一路取道临晋,向运城进发。

四、率军转战绥包 进占包头

阎锡山率北路军为何要向绥远的包头进攻?原来,清朝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西部地区设有归绥道,归绥道是山西省的四道之一。归绥道的常驻部队为山西的后路巡防(前路巡防归太原镇指挥,中路巡防归大同镇指挥),后路巡防统领为周维藩。周为清翰林院编修,后赴日考察军政,曾结识一些同盟会员。太原起义后,归绥道的清朝将军、副都统、道台均慌作一团,周维藩在当地同盟会员杨瑞鹏的推动下至兴和宣布起义。而包头的同盟会员在杨瑞鹏的发动下,曹富章、张林等也曾在包头附近的黄草洼宣布起义,并开进包头(后被五原厅同知樊恩庆*)。阎锡山深知绥包一带有革命基础,经济富庶,而且相对晋北离清军主力遥远,于是将此作为“暂避其锋”,以“待有利时机”的落脚点。

阎在河曲县十里长滩附近之古城镇,休整部队。这时,包头的同盟会员杨瑞鹏、王肯堂于策划起义失败后,拟渡河赴陕,行经古城镇与山西民军相遇;李德懋在丰镇起义失败后,亦来到古城镇;张瑜率部会同归绥道外八旗统领周维藩亦来会合;孔庚亦由阳明堡返回。阎遂率各路兵马,向包头进发。

1月4日,北路民军从古城镇出发,军容为之一振。但是由于天气寒冷,风雪交加,沿途又无大村,军士多宿荒野,枕戈待旦,轮流巡夜,相当疲惫。

1月10日,部队到距包头约15里的大茅庵村发现清军,并拟与驻扎包头镇之清军谢有梓、王芝寿及五原厅同知樊恩庆(包头属五原厅管辖)谈判,并确定以南海为谈判地点。

1月11日,阎锡山派孔庚、李黾、吴信芳前往谈判。刚到南海,清军即四面重围,欲施诱杀之计。只因吴信芳与谢有梓有旧交,才免于罗难。谈判宣告失败,当日阎锡山*,研究进攻包头。

1月12日,兵分两路进攻包头。一路由阎锡山、孔庚率领从茅庵村出发,由正面南海村进攻,一路由李德懋率游击马队一队同张树帜率征发马队一队,由东路磴口村进攻。

同知樊恩庆等人听说山西民军突然出现在包头附近,大惊失色,彼此埋怨不该计杀革命党人。当下抵抗力量不足,求援又来不及,只好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于是文官携眷,武官率队,仓皇向东逃去。

当时东逃的清军约1500余人。李德懋、张树帜自东迎击,接战数时,清军溃散,枪械马匹被获甚多。当日民军进占包头。

入城时,包头各界举行了欢迎“都督”仪式。为了安全起见,参谋赵戴文在队前,伪装“都督”,目的主要是保护阎锡山。果不其然,确有一人潜伏于大街一边的房脊后向赵戴文打了一枪,但未中幸免。占领包头后,民军将士间互结兰谱,以坚军心。

在包头,阎锡山三令五申要维持地方并发展当地武装:他命令李德懋再招募游击马队,成立2营;李栋臣招义勇队成立1营;又改编队伍,成立步兵3营、马队1营、炮队1营、重炮队1队、陆军警察队1队、探访队1队、征发马队1队、工程队1队。

阎的行营设在官盐店,他以“秦晋蜀北伐先遣军大都督”的名义出布告安民,改包头为包东州,委任同盟会员杨瑞鹏之父、大佘太的巡检杨守性(字亦林)为包东州民政官。萨拉齐的蒙古族同盟会员,水涧沟门的云亨、麦达召的经权、善岱镇的安祥,代表咨议局(经权为咨议员)欢迎山西民军东进。阎锡山委任云亨为绥远将军,经权为归化城都统,安祥为归绥兵备道。

绥远清军将军堃岫闻报,立即致电清内阁,请求派兵支援: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