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阎锡山大传 > 第25部分(第1页)

第25部分(第1页)

迫黎元洪集团委任之山西省长孙发绪离职。

阎锡山在此期间的热衷表现不能不引起世人的关注。是故,当北洋*王士珍出面斡旋,调停纷争时,特意致电阎氏,明告“昨奉明令,委张绍轩(张勋)以磋议调停之责,元首犹恐未周,复托钱君干臣转请徐东海合力匡救,将解决办法明告钱君:(一)公府办事人员,业经退出。修改宪法必可完全办到。(二)解散国会即筹适当手续。(三)总统地位决不留恋。能及早调停就绪,即当洁身引去;万一调停无效,即依法由副总统继任,使南北不致纷争,统一不致破裂。”“诸公志在匡时,心同爱国,谋虑之远,岂让士珍。特心所谓危,不敢不掬诚奉告,务希转饬已动之队,暂驻现至之地,未动之队仍行驻扎原处。情急陈言,万盼采纳,并盼示复。” 在上述情况下,阎锡山为与段祺瑞进一步联络,先后派参谋台寿民、参事李庆芳赴京接洽。并于6月7日,再次致电段祺瑞,说明,“昨委托李参事庆芳呈上芜函,计蒙览,大局纠纷,国事方急,保持统一,全仗我公。前派参谋台寿民驰赴总参谋处接洽一切,并饬晋谒钧座,伏乞俯赐接纳,时加训诲,俾有遵循。” 明确表示愿为“驰驱”。

在段祺瑞一手导演威逼下,黎元洪招架不迭,迫于情势,遂于6月13日下解散国会之令,各省始相继取消独立。至于国务总理一席,各督仍意在拥段,作为过渡,以温和派王士珍暂先组阁。有鉴于此,阎锡山于6月17日致电冯国璋,“请劝王士珍组阁”。电曰:“得悉西南各省已有动机,赖我公调停劝阻,不致戈操同室,老成匡国,言重邱山。尊电(指冯国璋6月16日致各省督军“西南动态及取消独立”之铣电)釜底抽薪,必先取消独立,持平立论,敬佩莫名。窃以欲保共和,必当先谋统一,又必当先组内阁。今揆席尚悬,各省争推王聘老出长斯席,即系为早日得人,维持统一起见。锡山曾电各省略谓:国会宪法未竟事宜,尽可公诸全国,从长计议。但俟阁揆定日,应即行恢复原状。” 这一电文再次表明了阎对于“府院之争”的基本立场。

一、独特的政治统御 反对张勋复辟(1)

府院之争的一个直接恶果是引发了“张勋复辟”的丑剧。对于“张勋复辟”,阎锡山则始终是持反对态度的。

张勋(1854-1923年),字绍轩,江西奉新人。曾先后在袁世凯帐下任管带、副将、总兵。1902年,张到北京宿卫端门,多次充当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扈从;1910年,接统江防营;1911年8月,他被清廷任命为江南提督,坚决反对武昌起义,更反对各省独立响应,认为“独立即造反,反则皆贼也”;南京光复时,他负隅顽抗,后战败北逃;清廷退位后,张部被改编为武卫前军,驻扎在山东兖州;张勋所部在民国时仍保留发辫,故而被称为“辫子军”,张本人则被称为“辫帅”;1914年,武卫前军改称定武军,张勋本人被袁授予武卫上将军;1916年,张又任安徽督军。其部已扩充到57营20000余人(张在辛亥革命后从南京撤退,其残部最少时仅存1000多人)。张勋在1913年4月就阴谋拥溥仪复辟,因机密泄露而止。1916年袁世凯称帝的时候,张勋又企图勾结北方的另一铁杆保皇党升允共同拥溥仪复辟。袁世凯帝制失败,张不仅贼心不死,反而荒唐地认为袁的失败是他“辜负皇恩”出卖清王朝的结果。因此张的复辟之火由袁之死而更加狂热起来。

府院之争为张勋复辟提供了一个求之不得的机会。“长江巡阅使兼安徽督军张勋,原与段祺瑞不谋,他屡次在徐州邀集各省代表开会,声势很可左右时局,黎元洪想籍他的势力抵挡段祺瑞,于是便召他入京。” 就在府院之争僵持之际,6月2日,黎元洪“明令”“张勋、徐世昌合力调停”。  6月7日,张勋率所部10营3000余人自徐州北上,先至天津迫黎元洪解散国会后,14日进入北京。张勋进京后,即与康有为等保皇党约合,筹划复辟事宜。7月1日凌晨3时许,张勋身着清代朝服,头戴红顶花翎,率领复辟群丑300余人,进入清故宫,拥晚清小皇帝溥仪“登极”。随即发表“诏书”,宣布溥仪自即日起“临朝听政,收回大权,与民更始”;并改民国六年七月一日为宣统九年五月十三日。张勋被授予议政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管复辟王朝的最高权力。导演了臭名昭著的“复辟”丑剧。

张勋阴谋复辟,未经实行以前,各方即已有传说。阎锡山闻听此讯后,于6月12日致电察哈尔都统田中玉,指出,“复辟谬说,危清室,害国家”。当“出兵*,敉平政变”,起而反对。

7月1日,张勋复辟之当日,复辟王朝即发布任命,任阎锡山为山西巡抚。是日夜,阎锡山“接张勋‘本日合词吁请复辟即正大位’电,二日晨分致曹督军(曹锟)等冬电:‘保定曹督军,蚌埠倪省长,武昌王督军,开封赵督军,奉天张督军,济南张督军,西安陈督军鉴:华密京局元电宣布变更国体,计已达览。尊处如何办理?望先示知。同志各省,有何主张?并乞随时密示,以便一致进行。’”同时“整饬师旅,准备进讨。”

张勋复辟的丑剧登台后,总统黎元洪一时慌了手脚,逃进了外国使馆电令冯国璋代行总统职务,并重新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7月3日,在全国上下一片反对声中,冯、段分别发出“誓讨复辟”通电,段在马厂誓师“讨逆”。次日,阎锡山即派张子其、台寿民分赴南京、天津,晤见冯国璋、段祺瑞,请授方略。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独特的政治统御 反对张勋复辟(2)

同时致电段祺瑞,表示“张勋假托调人,擅更国体,既覆共和,亦祸清室,方圆之伦,同深义愤。我公护持民国,薄海咸钦。此次指挥义师,唯公莫属。锡山待罪晋疆,闻变骇愤。”“刻经选派混成一旅进驻石庄,以便会师北上。” 在此期间,阎锡山与各方人士电报往还,不断联系讨张事宜。并根据事态发展,连连作出军事上的行动。

7月5日,阎锡山先派商震率第一混成旅由石家庄会师北上,配合曹锟北伐;接到京报称张勋扣押火车三列,拟逃窜蒙疆的消息后,又令大同镇守使张树帜带一支队进扼居庸关,会同察哈尔都统田中玉,防止张勋兵败北逃。对讨张军事,阎锡山积极参与戎机。一面将截获的张勋与口北匪卢占魁勾结之密电电告段祺瑞,请段通知前敌军队注意,并建议派兵一旅,北上分头迎剿;一面致电冯国璋,指出徐州为张勋“老巢”,请派兵进攻,断张后路。7月7日,又续派第三混成旅旅长孔繁蔚率领所部,进驻石家庄,以为后援。

在各路军队的同力征讨下,张勋节节败退。7月8日,讨逆之师在京城外围大败张勋部,张勋坚闭城门不出,请王士珍出为调人,段祺瑞率兵驻丰台,命各路讨逆军暂勿前进。阎锡山对此不肯苟同,力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遂致电曹锟称,“我军迫压都门,逆勋穷蹙可想,趁此时机,都城一鼓可下。近日微闻有调停之说,确否尚未敢信。鄙意时不可失,务恳我兄坚持到底,商同香岩(指后任京畿警备总司令、陆军总长的段芝贵——作者)大哥,根本解决,冀绝后患。”

张勋退入城内后,既有王士珍等出作调人,又有各国公使团出面调停,要张勋解除武装,取消复辟。张勋顽抗到底,“坚执不允”。调停不成,7月12日,讨逆军下令总攻。晋军商震、孔繁蔚两旅长分别被委为讨逆军西路第5、第6纵队司令,奉命向北京城进攻。总攻发起后,晋军团长李敏首先率部攻克德胜门,各路军亦次第攻入京师,分头进击。直军旅长吴佩孚、冯玉祥等攻天坛,王承斌等攻南河沿,均先后报捷。而天安门等处复辟军尚顽强抵抗,炮火甚烈。晋军商震旅乃急调山炮一团向前猛攻,在炽盛的火力下,张勋残部放弃了抵抗,纷纷缴械投降。在举国一致的反对声中,在讨逆军一鼓作气的进攻下,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张勋复辟,以彻底失败而告终——“辫子军”全体投降;“辫帅”张勋在德国人的保护下,由其在南河沿的住宅逃入荷兰使馆;溥仪宣布退位。冯国璋、段祺瑞因讨逆有功,分任总统、国务总理。段祺瑞更是以“再造民国”的功臣自居,主宰北洋政权。阎锡山亦因坚决反对复辟与追随段祺瑞参与府院之争,而得以兼长山西民政。

一、独特的政治统御 兼掌山西民政

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时,倒行逆施,将各省军事长官由都督改称“将军”,行政长官由省长改称“巡按使”。帝制失败,黎段上台之后,又恢复旧制,改“将军”为督军,改“巡按使”为省长。阎锡山遂由“同武将军”改称山西督军。行政长官则由于巡按使金永已被赶走,北洋政府改任沈铭昌为山西省长。“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阎锡山自民国元年出任山西都督后,一直想由自己兼长民政,但根据法律规定,各省“民政长由大总统任命”,而袁世凯对他又一直持不信任态度,其愿始终不能得偿,“山西行政公署的民政长,先后由赵渊、陈钰等递任。” 袁世凯既倒,省长一职岂容落入他人之手。所以,北洋政府的任命一出,阎便指使山西民意机关省议会炮制提案,极力反对沈铭昌署理山西省长。在阎锡山的操纵打击下,不数日沈铭昌就被迫离晋。1916年10月7日,北洋政府不得不改任孙发绪为山西省长,接替沈铭昌所遗之职。拒沈来孙,阎锡山的目的仍然没有达到。

孙发绪上任后,阎锡山仍然采取不合作态度。当时,适逢在督军团会议的一个电文中,载有不利于孙的材料。阎锡山便加以利用,借故攻击。由于当时阎锡山已经掌握了省议会议员中的绝对多数,且取得了议长杜上化的全力支持,继任省长孙发绪那里是他的对手。1917年6月5日,孙发绪被迫离职。孙发绪离职之时正值“府院之争”激烈之际,乘北京政府无暇西顾之机,阎锡山便以护理(代理的意思)名义,自兼了山西省长。

然而“护理”毕竟不是实授,对于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护理”省长职务,阎锡山是无论如何也放心不下的,必须要有北京政府的任命,心里才能踏实。恰逢复辟剧终,冯国璋以副总统正位,段祺瑞再为国务总理,阎即借此机会特派南桂馨入京向段祺瑞疏通。南桂馨通过陆军部军需司长罗仲芳(段在小站时的旧属,与段关系至深)向段关说,得到段的首肯。段并且说“各省军政都系一人兼任,山西当然不必例外。”但当南桂馨回省复命以后,任阎锡山为省长之令迟迟未发,省府秘书长贾景德侦知系内务部长没有副署的原因。其时的内务部总长汤化龙、次长蒲殿俊,都是清朝进士出身,和贾有“同年”关系,贾遂自请入京疏通此事。结果汤化龙等要求给方贞(和汤有私交)以雁门道尹一缺,即可副署。阎应允后,省长的正式任命即下达,同时方贞也到了太原。但阎留方为政治传习所所长,支道尹薪,终不使他到雁门道尹之任。也算是对汤化龙等人“把持朝政”的一个小小的报复。

这样,在袁世凯死后特殊的政治环境下,阎锡山政治、军事一齐下手,多方运动,终于1917年9月3日受北京政府“特任”为“兼山西省长”。“从此,阎锡山既是握有山西军事实权的督军,又是握有山西行政实权的省长,终于将一省的军政大权集于一身。” 这一政治目标的实现,无疑为阎锡山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进一步施展“抱负”,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独特的政治统御 派兵入湘作战

冯国璋代理大总统后,本可恢复原被黎元洪宣布解散的国会,但段祺瑞因国会曾阻挠参战,怀恨在心,便决定另组临时参议院。所以复辟虽然失败了,而立法机关却依然停废,没有恢复起来。时两广因黎元洪被迫解散了国会,宣告暂行自主,待冯段另行召集临时参议院时,孙中山便率海军赴粤,宣言护法。广西、云南、贵州各省相继响应,国会议员也相继南下,在广州举行国会非常会议,制定*军政府组织大纲。9月1日选举孙中山为*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重申护法大义。

“护法战争”爆发后,与北洋政府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对于“护法战争”,阎锡山采取了两面态度,一方面鉴于“山西虽处北洋势力包围中”,密派代表,赴粤响应。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附和段祺瑞武力征湘。1917年(民国六年)9月初,段祺瑞突然来电报给阎锡山,大意是湖南零陵镇守使刘建藩独立,与桂军勾结,企图倒傅良佐。命令山西派一个旅到湖南援助傅良佐。

阎锡山接电后,非常为难,但还是迫于段的压力,决定遵命派兵。据时任晋军炮兵团长的周玳回忆,阎锡山接到段的电报后,“立即召集紧急军事会议,参谋长、军务处长、四个旅长和我都出席。阎锡山首先说明,接到段的来电,命山西出兵援湘,我们服从段命,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大家看,派那一旅去最合适。说罢没有等大家表示意见,他就自己作出了结论,说:‘依我看,启予(商震字)在外边跑的地方很多,经验丰富,声气也比较灵通,最好是启予去,大家以为怎样?’大家当然没有反对表示。阎锡山又向我说,‘子良你也带上一营炮兵,和启予一同去。’于是就这样决定了。第一混成旅一共两个团,第一团团长蔡荣寿、第二团团长王嗣昌,全体出动。一营炮兵,由我带领。”

“山西省的队伍,远征到几千里以外的湖南,这对晋军来说,当然是破天荒的大事。商震以下,所有军官都是兴致勃勃,劲头十足。全部人马浩浩荡荡从太原出发,坐正太车到石家庄,换京汉车,一直开到汉口大智门车站。”

10月,晋军到达护法军与段祺瑞的北洋军双方交战的主战场湖南省。商震率队入湘后,在段军傅良佐的指挥下,直接开到永丰前线,很快就投入战斗。护法军方面与晋军对阵的是广西军马济、韦永昌的队伍。晋军以二团、炮兵、一团的次序投入战斗。马济、韦永昌的队伍吹着牛角号冲锋,忽左忽右袭击,总想突破晋军队伍薄弱的环节。但是一直没有逼近晋军阵线。相持了四五天,对方见晋军守得很严密,无懈可击,攻势就逐渐放松,前线的战事呈现了胶着状态。一连几天,双方只有一些小的接触。后来广西方面又加上了一股队伍,战事才又激烈起来。初出茅庐的晋军,根据商震“本旅奉命死守永丰阵地,如敢私言进退者,以军法从事”的命令,拼命抵抗,在阵地上一连坚持了十几天。

正当晋军激战前线坚守待援的时候,北洋军湖南军总司令王汝贤、副司令范国璋忽在长沙发表通电,主张停战撤兵,迫使傅良佐逃往靖港。商震部孤军在永丰城与湘军第二师第四旅朱泽黄部对战。商鉴于全盘形势不利,即率所部经湘乡,退于湘潭县城;因情况不明,被湘军在湘潭县城包围缴械,只炮兵营远驻城外,未被歼灭,但撤至易家湾后亦被缴械。商震等负责军官,被送至武冈,后买通传教士,才得设法乘日本小轮逃至汉口,收容所部士兵。“阎锡山在商震赴湘后,听到北洋军的不利消息,但未得到商震的报告,便派其上尉副官荣鸿胪、上校副官张汝频先后赴汉口、岳阳一带探听实况。当荣鸿胪先到岳阳时,商部已全军覆没,荣电报阎,阎即电商返并。而?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