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阎锡山大传 > 第67部分(第1页)

第67部分(第1页)

薄?br>

为此,阎锡山将所有军队连级以上、行政小区级(县以下的区)以上人员,以及政工、政卫、理论宣导、经济、兵役、学校等全体干部,分批召集到克难坡进行轮训。并且专门在“实干堂”会议室前,兴建“洪炉台”作为集训场所。

阎锡山对此次干部轮训极为重视,每天早晨6点,就集合受训练人员,在洪炉台前训话,而且亲自撰洪炉训练歌,歌词为:

高山大河,化日熏风。俯仰天地,何始何终。谋国不豫,人物皆空。克难洪炉,人才是宗。万能干部,陶冶其中。人格气节,革命先锋。精神整体,合作分工。组织领导,决议是从。自动彻底,职务维忠。抗战胜利,复兴成功。

这首歌词的中心意思是,通过“洪炉训练”,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整体精神,自觉地服从他的领导,从而达到抗战复兴的目的。他令人为歌词谱上曲,要求受训人员每日必唱。

为了搞好“洪炉训练”,阎锡山还亲自制定了“会训”,即“警觉、迅速、负责、自动、深入、彻底”。所谓“警觉,就是指要具有敏锐的觉察力。“迅速”即做事要迅速。“负责”就是要作甚务甚,学甚会甚,作甚成甚。“自动”即自觉地行动,是负责的表现。“深入”即做事要相当投入,而非浮浅了事。“彻底”即贯彻始终之意。

“洪炉训练”的根本目的就是以其“存在就是真理,需要就是合法”的理论,统一干部的思想认识,以提高其政治的整体功能,即“在集中领导下,精密的分工,有机的配合,表现出齐一进步的团力”。阎锡山将此称谓“整体精神”说,通过“洪炉训练”,把受训人员,“溶化成齐一的整体,加强整体的内力,推进整体的发展,不允许有一个不健全的细胞,破坏整体的存在与发展”。因此,他又把在“洪炉训练”中表现好的,称之为“钢铁干部”,加以提拔重用;而对于表现不好的,称之为“炉渣子”,予以清除。经过“洪炉训练”,使各级干部服从于他的领导,成为“志会长之志,言会长之言,行会长之行”的忠实奴仆。

一、“克难”求存(4)

除此之外,“洪炉训练”还对行政、军事、政卫等部门进行业务训练。行政方面训练的内容是如何管民、组民、训民、用民,使人民的言论行为,都必须服从阎锡山的意志。军事方面是专门训练怎样管兵、带兵、组兵、训兵、教兵,使所有军队都能服从阎锡山的号令。政卫方面是专门训练特务,如何搞密报、侦察、检举、肃伪。

“洪炉训练”期间,阎锡山为了控制舆论,挑选年龄13至15岁的少年,组成“服务士队”,受阎锡山直属领导,由白玉图、白怀俭分别任正、副队长。服务士经过短期训练之后,根据不同情况,分派到洪炉训练班,从事勤杂工作,实质上是监视受训干部的言行。阎锡山称服务士是“站在最低的位置,执行最高的权力,如会长的耳目、手足、化身。” 当时洪训学员,一时不明“服务士”的真实身份——阎锡山的情报员,在言行方面毫不避讳,结果不少人受到高干的传见矫正,或点名批评。

“洪炉训练”之后,阎锡山认为“服务士”作用甚大,不仅以少、中尉待遇,而且每个部队的团和地方的县都各设一个服务士。阎锡山明确规定“服务士”的任务为:“反映不良倾向,监督部队长官言行”。

为了扩大“洪炉训练”的影响,阎锡山召见参加受训的《阵中日报》总编牛青庵,要求牛受训结束后,“要在报上辟个专栏,掌握分寸,抓住‘整体精神’这个主旨,大力宣传,把洪炉的热传下去,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另外,阎锡山还创办了专门刊物——《革命洪炉》三日刊,并且亲自撰写了发刊词。他说,该刊作为整个“洪炉”的喉舌,它的发行不仅可“促进整体进步”,而且对于“监督我们每个同志自强不息的健全自己,把自己修正成一个标准的革命人物,锻炼成一块坚硬的钢铁,表现我们整体‘洪炉’的作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洪炉训练”第一期结束后,阎锡山自以为充分发挥了“洪炉”效用,训练了一批他所期望的干部。于是他把这批人员称之为“蒸馍的酵子”,企图通过他们的“发酵作用”,把2万多干部统统变成“万能干部”。为了使“洪炉训练”制度化,他从第二期起,成立“洪炉训练委员会”,作为二战区各种训练的统一机构,连续举办了第三、第四期,共受训中高级干部2600余人。

对于“洪炉训练”,阎锡山颇为满意,在第四期闭会词中满怀信心地说:“一颗谷子变成一穗谷子,一穗谷子变成一亩谷子,一亩谷子变成遍地谷子。你们此次回去传热,要照这个一人传十人,十人传百人,百人传千人,千人传万人,万人就可传遍全体,使我们全体干部,个个万能”。

以后,阎锡山还将这4期训练内容汇编成册,印发给干部,作为其行为的准则。在这本名为《洪炉训练集》的序文中,阎锡山写道:“国的存在,与人的生活是一样,人的生活必须要适应环境,夏葛而冬裘,不能犯反(拟为“违反”——引者注)。立国于世界,不能随时代的进步,物质精神皆不如人,国难大而无力,人虽多而无用,由衰弱而灭亡者,不知凡几。吾国一百年前,海禁开始,即当维新,以至今日,仍不能猛速进步,致国家遭此奇祸,人民受此奇灾,前人之咎,今人之辱。吾人不幸而生于此时,本事在人为之公例,特别努力;吾人亦幸而生于此时,本国须自救之公例,加紧自强努力,均以人为准,吾人不得不先由陶冶干部着手,乃于*三十年暑期设洪炉进步讨论会于克难城,前后四期,共集[训]高级干部2600余人。欲以精神之陶冶,知识之灌输,技术之讲授,期成为说甚是甚,作甚务甚,不容人不,能使人能的革命干部,赎前人之咎,尽今人之力,进国家于富强文明,期与先进各国并驾齐驱。” 这里阎锡山不仅把训练干部看作是维持其存在的一种举措,而且看作是推进国家达到富强文明的途径。正如其诗所云:。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一、“克难”求存(5)

一角山城万里心,朝宗九曲孟门深。

乾坤俯仰无终极,愿把洪炉铸古今。

从1941年夏至1945年7月的4年时间中,阎锡山先后在克难坡、吉县、隰县举办61期“洪炉训练”,轮训干部2万余人。据《复兴日报》记载,“洪炉训练,收效最大最速,这可以说本战区的干部一经入洪炉之训,即被脱胎化骨锻炼出来。从民国三十年暑期中开始一直至今一期一期的训练,一批一批的造就出来分布在组政军教经各部门中,在二战区的干部中可以说很少有没经过洪炉训练的。”

“洪炉训练”期间,阎锡山为了增进与干部的私人感情,让侍从长洗印了大量身着戎装的半身或全身相片,赠给中、高级干部,以示亲近。

从“洪炉训练”的内容看,不过是一些空洞的政治说教,但毋庸置疑,阎锡山通过开办“洪炉训练”,加强了对干部的统御与管理,对以后维护其统治起了相当的作用。

“新经济政策”

1942年,为了渡过经济难关,阎锡山提出了“对内扩大生产,充裕物资,稳定物价;对外深沟高垒,严密经济封锁,抵抗敌人经济侵略”的“新经济政策”。

阎锡山说推行“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使人生活的物质,合理满足”。为达到这个目的,阎锡山提出只有首先从“自给自足”入手,才能克服目前的经济困难。因此,必须实行计划生产,加大生产;取消浪费,节约消耗;管制物品不准自由转移,即所谓不叫什么东西进村,什么东西进不了村,不叫什么东西出村,什么东西出不了村;统制商业,未经许可,不准自由买卖,不准抬高物价等等。

那么,如何实现上述措施?阎锡山根据战时形势提出实施新经济改革的先决条件是“政治经济化”,即以政治权力管理经济,所有计划生产,节约消费,配给物品,统制商业,都通过行政手段加以管理。

阎锡山提出新经济必须建立在如下四项原则的基础之上: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