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阎锡山大传 > 第80部分(第1页)

第80部分(第1页)

。他称“井田制”为“历史上之至宝”,“是古代土地公有的合理制度”。“是兵农合一,劳享合一,收负合一多方面的公道完整制度”。阎锡山还说他一生有三恨:一是尧舜传贤未定为制度;二是井田制废坏;三是国家许有利息制。这进一步说明阎锡山对井田制的热恋。他又说:“土地私有开展后,井田制就不存在,而且也不能恢复,但在私有制度不能适应新的时代,不能适应抗战和革命的时候,划时代的井田制度无剥削的具体企图,劳享合一,收负合一的公道完善的制度,必然要产生,这就是现代的革命的兵农合一。故也可以说,今天的兵农合一,就是现代的‘井田制’。”“所以兵农合一是历史上的原始的公道制度;在现在,则又成为更进步更新的革命制度,今天兵农合一,即历史上公道制度的发扬,同时也是现代革命制度的创造,是历史和向前进的产物。” 这一切十分清楚地说明,阎锡山的兵农合一的思想是根植于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和封建社会的“府兵制”。 。。

二、巩固统治(8)

日本投降后,阎锡山重新控制了同蒲路中段及正太路沿线地区。在这些地区阎加紧推行“兵农合一”制度,用以扩充军队和收集粮食。先是派他的兵农会议办公室主任薄毓相和民政厅长严延飏,带领新派县长20余人和干部多人,到汾河西岸的三给、摄乐、圪缭沟等村进行“试验”。随后即抽调大批人马,组织了25个“解救团”,到太原、徐沟、晋源、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清源、交城、文水、汾阳、孝义、平定、寿阳、盂县、阳曲、忻县、崞县、代县、繁峙、定襄、五台、宁武等县市推行“兵农合一”。同时,阎锡山还电令大同、临汾、运城分头进行。

“解救团”到各县,先搞“示范村”,然后普遍开展。阎锡山在“解救工作要领”中规定其目标是:“村村解救,家家安生,建立兵农基础的人心政权。” 途径是:“军事扫荡,军事掩护,建立区据点,进行村活动,河塌式的一村一村的,施行兵农合一政治。”“区组政军一元化的武装解救队是推行兵农合一的工具。” 具体工作步骤是:一、解救干部下乡前准备先训练好干部和调查村中的好人坏人,坏人扣押若干,好人推崇若干。二、到村召开民众大会,先“说明人民八年来抗战的痛苦”,“表示与人民的同情心”,然后说明解救的目的,是“解救人民痛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三、进行家访。四、征询人民对兵农合一的意见,在征询中分别反对者、同情者及迫切要求实行者。五、由家访中,选拔出领导民众的领袖,个别约谈。六、切实有把握,过半数以上同情时,开民众大会通过。七、大会通过后,即宣布实行。其实行程序又有四十多项,如建立机构分职分工;武装警戒,动员闾长、邻长,划定村界;通过家访,选拔“兵农斗士”,查丁;召开动员大会,编组抽常备兵,训练自卫队;选举评议员,分地类,别地种,种内分地段初估产量,登记地亩粮银,估评产量评定等级,均粮石,划分大份地,检验大份地;召开国民兵座谈会,通过大份地当场抽签,划分小份地合谋领种;编耕作小组,授地典礼;调整闾、邻长,国民兵选举村长、村副及农官;还有训练闾、邻长,交付接管工作;常备兵入营,组织管交国民兵,国民必修教育,组织村合作社,筹办村合作工厂等等。

阎锡山说,他是“教人民做,不替人民做,不任人民做”,即“不包办,不放任自流,引导人民来做”。实际上“兵农合一”完全是在军事武装强制之下推行起来的。从1946年1月到6月半年时间内,通过“编组”手续,阎锡山在其统治区各县共抽出常备兵2万多人,国民兵10万以上。秋季以后,因为阎锡山急于扩大*武装,就不再按他所规定的“编组”手续抽常备军,而命令各县“国民兵团”直接抓壮丁送部队。另外,阎锡山还临时派所谓“慰问组”,用诱骗胁迫手段,借开会为名,把壮丁集合起来带走,甚至夜间到村搜捕壮丁;在抓兵同时,还用“绑票”手段勒索农民支出大宗粮食。他让每一兵农互助小组再出一人叫“预备役”,把他们送进部队,然后又向“预备役”提出“愿意出粮五石的,可以回家”,“预备役”为了赎身,不惜借贷、变卖,凑交粮食。结果一些农民被迫自杀,许多农民为了活命,不得不四处逃亡,弄得有家难归,田园荒芜,荆棘丛生。据当时榆次县政府统计,新解放区各村荒地面积达耕地面积的15%到50%。又据调查,平原县推行“兵农合一”彻底的闾良庄,全村210户,土地61顷,被拉去当兵的青年61人,荒了或半荒的土地占12以上,不到一年时间就饿死29人,40多户外逃。所以,在山西流传着许多咒骂“兵农合一”的歌谣:“兵农合一聚宝盆,村里跑的没有人。”“编组抓丁真真好,地里长的全是草。”“编村村长兵贩子,害得媳妇没汉子。”“兵农合一好,财产不自保,青年当了兵,老头把饭讨,地里长满草,百姓活不了。”广大劳动群众,对“兵农合一”进行了种种抵制和反抗,或隐瞒年龄,假报籍贯,或拒绝编组,驱逐办事人员,还有许多全家逃到解放区。。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二、巩固统治(9)

由于兵农合一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迫使农民大批逃亡解放区和外地。这一现象引起了在京山西籍人的注意,他们从“防止民变”这一根本利益出发,出面反对兵农合一。1946年12月,孔祥熙、贾景德、温寿泉、赵丕廉、梁上栋、徐永昌等70余人联名致电阎锡山,反对“兵农合一”。他们说:“现在山西省府统治下之人民最近逃至平津汴洛及西安等处者日益增加。大多衣食无着,颠连困苦,其状甚惨。在抗战时期图避敌寇而逃,或在共产党占据区域不堪压迫而逃,尚无足怪。今省府收复区内竟亦有此现象,殊出意外。”电报说,据逃难者陈诉及他们调查所得其原因是:“推行兵农合一将社会基础根本改造”;“征粮工作及其他一切摊派竭泽而渔”;“地方及乡村干部组织庞大、职权太高,分工复杂,生杀予夺,勒索凌辱,人民不堪其苦。”要求阎锡山“迅速停止兵农合一办法。”“撤销地方乡村各级干部,村长改由民选”,“取消一切不合理之摊派减轻人民负担”和“取消一切特殊单行办法”。1947年1月3日,阎锡山在答复孔祥熙的电报中,一方面不得不承认“兵农合一”存在的某些弊病,一方面又坚持继续推行。他说:“兵农合一,是山报国之热忱,山之所见,政治必须要在时代之中,若违反时代,则为时代所抛弃。证之前清,戊戌立宪,可能有英日之皇业,丙午筹备,则只有国破家亡。经济革命,世界已发轫于五十年前,国父有超人之见,提出民生主义,解决资本与土地问题。今日抢夺政权者,趁土地问题未解决之际,称兵壮大,无法限制。山不敏,确认兵农合一,不只能解决土地问题,并能解决兵役问题、国防问题、重工业问题,且可提高国民教育、救济老弱,现在国家之重要设施,均可提前实现。实为遵奉国父遗教,实现民生主义,顺应国际趋势,解决土地问题之措施。实行与否,关系桑梓存亡,国家安危,潮流不可逆,时代不可违。今日土地问题,即与政权相关联,谁解决土地问题,政权即属于谁。土地问题若是让他人解决,必遗国人以无穷之祸,本党也将成噬脐之悔,山敢断言也……。”

此后,贾景德以“江辰”电劝阎锡山:“众口铄金,天下事只要真理存在,将来必有实行之日,不必成功自我。请默运渊怀,将兵农合一试办区缩小,一面试行制度,一面容纳众意,以慰共望。” 阎锡山以三封长函复之,说:“兵农合一,是经济性的,今日解决土地问题,以时间论,已经迟了,抢夺政权者,正以分配土地、夺我政权,我们今日实行兵农合一,已将土地分配人民,如再收回,无异夺肉于虎口之中,必蹈苏联十月革命之覆辄,颠覆必随之而至……”。又说:“兵农合一为救国救乡之唯一途径,我既认识此,主张此,又在元首前建议当面承诺在山西试办此,按之当前山西环境亦诚需要此。不变更此主张,不委卸此责任,此即我追随国父的革命人格,报效*之革命历史,一切牺牲,在所不惜,毁誉成败,更非敢所计也。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托尔斯泰主张劳动,即持锹而死于工地。以其行,符于言也。我既主张兵农合一,我还能不在兵农合一上牺牲一切,否则无以对元首,无以对国家,更无以对桑梓,此是山西安危所关,本党存亡所系,我绝非固执己见也。”

二、巩固统治(10)

1月22日,阎锡山又电蒋介石,略称:山西旅京同乡主张停止推行兵农合一,事实上不敢赞同,一旦停止,数百万领地之国民兵,与在营受优待之常备兵,不待共产党宣传,即可发生变乱。电文如下:

“主席蒋钧鉴:接山西旅京同乡一电,反对晋政,措词剧烈,而尤特重兵农合一。山已复电予以解释;惟感社会革命潮流,日益澎湃,而在我国,尤感急不暇待,有稍纵即逝之势。剿匪建国、实现民生主义、迎头赶上,舍此难期胜利与成功。即就山西而论,抗战开始,*集党政军全力进入山西,不服节制,自由发展,形成今日根深蒂固特别壮大之势力,利用贫民,蚕食侵略。若非实行兵农合一,巩固劳动民众基础,恐已不堪设想,实无以挽救危局,坚持奋斗。京中来电诸先生,在国家多为*,在山西率系乡贤,有所指教,按理本应采纳;但事实上不敢赞同,因地已划分,佃雇农得到实惠,今欲强制停止,等于虎口夺肉,不但予*以最大可乘之隙,一个口号即可煽起暴动,酿成俄国十月革命之危机;且若停止,数百万领地之国民兵,与在营受优待之常备兵,不待*煽惑,即可发生变乱也!况收复地区,对*已分配之土地,尚不敢地还原主;我们已划分之土地,如归原主,其危更甚。故只能就不当处改善,不敢曲从也。谨呈管见,敬祈鉴核!阎锡山阳印。

蒋介石接电后觉得不可挑剔“剿共”前沿的阎锡山,立即复电,说“晋省处境艰难,中所深知,年来省政措施,诸赖尽筹。

这样,阎锡山强推兵农合一,一如既往。

惨施“三自传训”

为了扩展地盘,阎锡山于1946年提出了所谓“百里开展”运动。他集合了各县逃亡地主,组织起“还乡团”,随着军队返回原籍,向广大农民动员“戡乱复兴”。阎锡山制定了一个《动员戡乱复兴工作纲领》,提出:一、在动员方面以斗争转生的办法,做动员的武器,自己斗争自己,转生自己;同级斗争同级,转生同级;下级斗争上级,转生上级;民众斗争干部,转生干部。二、在戡乱方面,政治上选拔兵农基干,建立铁村;实行三自(即“自清”、“自卫”、“自治”),完成铁政。军事上选拔铁军基干,建立铁班,实行“三六一传训”(三、六、一是用三个手榴弹、一支枪用六颗子弹,最后用一把刺刀的意思);实行战场上练兵、完成铁军;实行以攻为守,维护政权。三、在复兴方面,健全国民兵三政(村参政、县议政、省询政),完成兵农基础的政治;开渠凿井,扩大农田生产;增加输出,攫取工业原料。“三自”即是在这里提出的。

关于“三自”的具体含意,1947年4月25日阎锡山在山西省参议会第一届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致词中作了解释:“今日*到处滋扰,这是危害人民自己的事,需要人民在政府领导之下,各自起来奋斗。奋斗的方法,是实行自清自卫自治,作到生活生产自卫合一。所谓自清,是人民自己起来,把假装成好人、勾结上土匪、扰害地方、残害好人的人,依法把他除了;自卫,是村里的人一齐组织起来,拿枪的拿枪,巡查的巡查,种地的种地,做饭的做饭,缝衣的缝衣,配合上军队,剿除扰害社会治安,强夺人民财产,杀害人民性命的土匪;自治,是实行民选村长闾长,由人民选出好人,办理好事,做到村中无一事不公道,无一人不公道,无一家不安生,完成此事,非但可以保障人民安生,社会安宁;并可以此剿匪,以此复兴,……” 阎锡山这里讲的所谓“土匪”、“残害好人的人”都是指的共产党人,或与共产党有联系的人。阎锡山认为这些人严重地破坏了他的统治秩序,危害了他的存在,因此就要除掉。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二、巩固统治(11)

为了推行“三自传训”,阎锡山命令各机关、学校、厂矿、街道分别建立“三自传训委员会”,由行政主管兼主任委员,同志会特派员兼任副主任委员,特警处则专门派出特工人员150多人,负责“考核任务”。

推行“三自传训”过程中,阎锡山统治下的各区、县展开了“自白转生”运动。首先阎锡山要他的部下人人都来交代同共产党的关系。其口号是:“有关系的交关系,没有关系的找关系,找了关系交关系,交了关系没关系。” 即要人们无中生有地捏造出许多同共产党的关系来,向他坦白。阎还提出“以一变十,以十除一”的口号,即派一个地主回到村里,勾结九个立场不坚定的人,一人变成十人,使他们去“清除”八路军的工作人员和同情八路军的人们。阎锡山为了煽动部下的杀人情绪,在一次会上突然问梁化之:“化之,你说晋中各县一共有多少共产党的人?”梁化之回答:“至少也有十万人。”阎锡山又问:“太原城内埋伏着多少共产党人?”梁答:“大概也有三、五万。” 阎的意见是既然有这样多的共产党,不解决怎么能行呢?于是,在阎锡山统治的地区到处充满了杀机,呈现出一片白色恐怖的景象,出现了许多“三自传训”的典型,如“俊义奋斗法”,“达公开展法”等。

“俊义奋斗法”,为阎军第49师第1团团长赵俊义所创。赵军驻防寿阳、盂县和榆次的什贴镇一带,推行“三自传训”,杀戮了许多无辜的农民和共产党员。6月间,寿阳潘沟的潘守业当了自卫队员,带了一支轻机枪出去,赵便派人将潘的母亲、妻子和孩子全部杀掉。这年冬,赵俊义部队到寿阳太平乡赵家垴,杀害了农会主席尹尔恭、村长赵四等共产党员。尹尔恭15岁的女儿尹灵芝,率领群众继续与地主恶霸展开斗争。1947年10月19日,地主富农勾引复仇队,纠合赵俊义所部,袭击赵家垴,将尹灵芝抓住,用铡刀铡死。赵俊义的杀人方法,不是用铡刀铡,就是捆在树上开膛剖肚,然后填在井里。由于赵推行“三自传训”有法,被阎锡山作为典型加以推广。

“达公开展法”为阎锡山工兵司令程继宗所创,“达公”是程继宗的别号。程继宗被阎锡山派往太原西山地区“开展”工作,提出党团特务组织协同一致,相互配合,充分发挥“组织作用”,被阎锡山嘉奖为“达公开展法”。

平遥当时被称为开展“自白转生”的“模范县”。这个县的县长尹遵党也在此方面建立了“奇功”,因而得到阎锡山的表扬。尹向阎锡山报告他的做法是:“经过一个星期的时间,把县、区、村全体干部,集中在一个大会场里,进行‘自白转生’的斗争大会,每天不吃饭、不睡觉地斗争二十个小时,叫干部们自白自己的贪污,自白自己和共产党有什?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