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侦心狙击 > 第40章 案件反思收藏笔记(第1页)

第40章 案件反思收藏笔记(第1页)

虽然沐阳拒绝了,但林澈还是安排了人送她回学校。

这个案子沐阳帮了大忙,让熬了一夜的小姑娘自己坐公交回学校,这么没人性的事情,林澈干不出来。

林澈心里有点堵,看着周乐平的微信,犹豫了半天,还是没有把编辑好的消息发出去。

周欣羽死亡的真相,别说是一个孩子了,就连他们这些大人,都觉得太过残酷。

以前知道青少年心理健康很重要,但认识没这么深刻。在审孙芳芳的时候,林澈就发现,在好几个关键时间和关键事件上,如果孙芳芳受到了正确的心理引导,就不会一步步发展成这样了。

舅舅牺牲的时候,表弟还没出生,没有父亲的陪伴,对小孩来说是很大的缺憾。再加上失去丈夫的舅妈,把人生全部的寄托都放在了儿子身上,难免有时候对他的管教过于严格,正是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叛逆,可能有很多心里话都不愿意跟舅妈说,林澈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多和周乐平聊聊天,谈谈心。

这么想着,林澈删除掉对话框里的话,重新发了一句——

【案子破了,放学我来接你,跟你汇报案情。】

林澈收起手机,等王局来的功夫,拿起沐阳写好的材料,这一翻开,就彻底看进去了。

也有不少案件因为涉及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需要专家出具一些专业意见和分析报告,但大部分都专业性很强,有阅读壁垒,需要边研究边看。

林澈完全没想到,沐阳给的这份报告,深入浅出,专业的部分很严谨准确,通俗的地方哪怕是普通人都能看明白,关键是和案情结合很紧密!

如果警方出具的案件报告,还原的是整个犯罪过程,那沐阳的这份心理分析,还原的就是孙芳芳心理扭曲的过程。

分析报告最后,是沐阳写的一段总结。

一、嫉妒多发生在同性别之间

异性之间,许多方面无从比较,所以嫉妒多发生在同性别之间。嫉妒带来的痛苦和煎熬,主要来源于“世间另一个形象对自己形象的否定”,这种否定并不是主观上的,而是对方的“存在”自带的。因嫉妒而杀人,本质上是希望那个参照物消失,这样便可以接纳自己的形象,能够更坦然地爱自己。

本案中,孙芳芳将周欣羽当做参照物,在比较中不断否定自己的形象,嫉妒心理不断扭曲,最后萌生了希望参照物消失的想法,即杀人动机。

二、嫉妒的对象多是身边的人,嫉妒的内容多是自己最看重的方面

嫉妒心的萌生需要参照物,参照物多来自身边。如果两个人不在一个圈子,一个社会,一个阶层,跨越太大,比较无法进行。简单来说,一个女生嫉妒比自己美貌的闺蜜,但大概率不会嫉妒长相更美的明星,因为她明白自己和明星不是一个圈子,没有可比性。一个看重成绩的学生,会嫉妒的对象是那些轻轻松松就能考得好成绩的学霸,而不是长得漂亮人缘好的交际花,因为别人更优秀的这个点,不是她所看重的。

本案中,孙芳芳选定周欣羽作为参照物,一是因为周欣羽的主动交友行为,将孙芳芳拉进了一个她本不会去比较的圈子,二是因为在孙芳芳看重的几个方面,周欣羽都比她优秀很多。

三、嫉妒,主要源于自己无力更改的方面

嫉妒常常针对的是“与生俱来”的方面,漂亮、聪明、家庭条件……这些最容易招致嫉妒,因为这些如同天赋,很难通过努力实现。而能吃苦、会化妆、有耐心、有品味、身材好等等条件,因为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追赶,所以产生嫉妒心的概率较低。换言之,人类所有的嫉妒其实也是在感叹某种先天的不公。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感叹也可能是某些嫉妒者的心理误区。善嫉妒的人,常常会把对方的优秀和成功归结到先天的原因,或者对方使用了自己不屑于使用的手段上来。

本案中,孙芳芳对周欣羽的嫉妒,主要就在成绩、容貌、特长、好人缘、物质条件这几个她很难通过努力追赶的条件上。

嫉妒心杀人,触及人类内心的黑暗,值得深思。关注心理健康,加以正确引导,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林澈看得入神,微微皱着眉,在思考。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