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一路向北,沿着那条历经沧桑的古汴渠,慢悠悠地溜达着。
白天,他是风餐露宿的“陈野”,晚上,他就成了运筹帷幄的“李承乾”。
这天,他找了个破败的驿站落脚。
驿站年久失修,墙皮都掉得差不多了,风一吹,嗖嗖的,跟鬼哭狼嚎似的。
不过李承乾倒是不在意,他可是见过大场面的人,这种小地方,凑合住呗!
他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油布包,一层又一层地打开,就像拆盲盒一样,仪式感满满。
里面装着的,正是他精心绘制的《南北驿路草图》。
李承乾借着昏暗的油灯,仔细地看着草图。
他的手指,在图上七个被圈出来的红点上,缓缓移动着。
这七个点,都是他经过深思熟虑才选定的,每一个都位于水陆交通要道,而且都是那种三天两头闹灾的地方。
“讲院不能建在城里,要在村口,要在渡口旁边……”李承乾喃喃自语道,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一座座农工讲院,像雨后春笋一样,在华夏大地上拔地而起。
第二天一大早,李承乾就找到一个送药的童子。
这孩子长得虎头虎脑,一看就机灵。
李承乾把草图交给他,嘱咐道:“你拿着这张图,去找一个叫韩九的木匠,就说有人让他帮忙造风车。”
送药童子接过草图,一溜烟地跑了。
李承乾看着他的背影,心里默默地祈祷着:“但愿这孩子靠谱,别把我的大事给耽误了!”
三天后,韩九风尘仆仆地赶到了草图上标注的第一个地点——泗州马堽渡。
他走了整整一百多里路,脚上都磨出了血泡,但他却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充满了干劲。
马堽渡地处三河交汇之处,淤泥堆积,土地肥沃。
韩九顾不上休息,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竹尺,开始测量水势。
他又抓起一把泥土,仔细地观察着泥土的渗水性。
一直忙到深夜,韩九才停了下来。
他找来一块破旧的船板,用炭条在上面画起了图纸。
他画的是一座“半地穴式讲院基构”,这种建筑冬暖夏凉,非常适合作为讲院使用。
韩九还在墙上开了几个孔,用来通风。
又在屋脊上设置了水槽,用来收集雨水。
这样一来,讲院不仅可以用来上课,还可以兼作磨坊和医所使用,简直是一举多得!
与此同时,柳氏也在忙碌着。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