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看着手中的玉牌,宣布道。
“愁”之一字,看似简单,却包罗万象,最是考验心境与笔力。
崔文三人相互对视,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背水一战的决绝。
前两题他们输得彻底,这最后一题,必须扳回一城!
他们认定,李新前两首诗,一者豪迈不羁,一者沉郁顿挫,皆是大开大合,于细腻幽微的“愁”情,未必擅长。
而这,正是他们这些自幼饱读诗书、伤春悲秋的书院弟子所擅长的。
人再次围拢,绞尽脑汁,务求写出一首凄婉绝伦、愁肠百转的佳作。
他们搜肠刮肚地思考着愁苦的意象:
孤灯、冷雨、残月、落花、断肠……良久,一首词终于出炉。
这一次,崔文仍然亲自执笔:
“《青玉案·秋愁》
云阙独倚观星渚,云霞合,星河暮。
青鸾南飞声断绪,残荷零落,冷风侵户,尽是凄凉驻。
冰壶曾映霓裳舞,而今空对月华诉。
欲寄仙音无玉简,一帘竹影,满庭霜露,愁伴飞舟渡。”
词成,支持他们的弟子中响起几声零落的叫好。
平心而论,这首词技法娴熟,意象密集,化用了前人名句,将“愁”物化得淋漓尽致,符合传统对于“愁词”的所有期待,若在平时,也算得上一首不错的习作。
崔文书写完毕,微微昂起头,试图找回些许气势:
“愁绪纷繁,皆在此词之中。李新道友,请!”
台下众人看向李新。经历了前两次的震撼,他们此刻的心情已从期待变成了近乎笃定的好奇。
好奇他又将拿出何等惊世之作,来诠释这看似寻常却极难的“愁”字。
李新静立片刻,目光掠过崔文那首堆砌了无数愁苦意象的词,眼中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了然。
那词中的愁,精美却空洞,如同无病呻吟。
他再次上前,依旧负手,神色平静,甚至嘴角似乎带着一丝极淡的、难以言喻的弧度,那并非笑意,而像是看尽沧桑后的淡淡惘然。
他下笔,笔画不快,却清晰地将每一个字送入众人眼中: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