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深层心理学 > 第七节 一个简单而复杂的问题(第1页)

第七节 一个简单而复杂的问题(第1页)

在具体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请读者朋友回答另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

可以说,对于心理疾患者而言,只要能够真正回答出这个问题,他的病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这个问题就是:如果一位学生,特别渴望考1oo分;结果总是考不到;非常痛苦和纠结。

如何才能不让他痛苦纠结?

我想,最普遍的回答应该是:降低不切实际的目标,把分数定低一点。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完美,这样渴望考1oo分,就是苛求完美的表现,是不理智的。

接下来,可能会举出成百上千种论据和事实,来证明世间本不存在绝对的完美。

接受不完美才是真理。

诚然,这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但是,正如文章开头说的那样,这种方式适合本身就健康的人,或者虽说心态不太好,但未至患病的人。

但是,真正把完美主义展到病态的人格,是否还适用这种说教和开导的方式?

且来看看这位学生的转变。

当他听从众人的意见;放弃完美理想;把分数定低;调整心态,转移焦点,确实减轻了以往的纠结。

刚开始,放下这个理想还有强迫自己的意愿。

但到了后来,他渐渐能自然地放下这个理想,而不再有勉强的感觉。

这就正如了大家常说的“习惯就好”,渐渐达到“接纳不完美”的健康心态。

原来放下完美并不是那么难,只是刚开始有点不适;只要以后慢慢转移自己的精力,多做一些实际的、积极的事;明白“不完美”这个道理;就一定能真正放下。

但是,事情并非就此完结。

且来听听这位学生自己内心真实的心声。

刚开始,他强行说服自己,要求自己放下不切实际的理想,感觉很勉强、不甘,还伴有强烈地失落。

但是,渐渐地,这种不甘和失落慢慢消失。似乎以往的纠结痛苦已经真正消失。

但是,长久以后,他会现自己渐渐变得不快乐,对很多东西都失去了兴趣。

出现这种情况,似乎说明这种通过列举现实中不完美的例子,言传身教,教他放下完美的方式并非完全合理。

细想一下,出现这种情况也不无道理:连最大的理想和快乐都可以放下,现实中其他小小的快乐应该更容易放下。

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如果不放下“考1oo分”这个不切实际的理想,他会纠结、紧张、焦虑……

如果放下这个理想,即便是走中间路线,考95分,也不一定能让他快乐。

这就是问题的复杂之处。

必须要找到一种方式来统一这对重要矛盾——既能让他不放下理想,获得追求完美理想的那份进取和快乐;又能让他在理想实现之前,不会太过焦虑;理想受挫的时候不会过分痛苦。

在找到两全齐美的答案之前,先回过头来看看前面所说的案例——J接受了父性的刚烈,消除了强迫;但是抑郁又随即而至。

再联系现在这个学生的例子,是否看出如出一辙?

战胜父性的粗暴和刚烈,维护母性的柔美,是他最大的快乐和理想。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