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选择吴立镇,李骁也是有着考量。
李书荣年轻,更稚嫩,一直跟随在李骁身边,很少接触底层,有时候一些想法过于理想化。
而吴立镇人生大起大落,从小饱受人间冷暖,经历丰富,心性成熟,处理问题的手段更为老道。
虽然是个回鹘人,但在李骁看来,回鹘人也好,蒙古人也罢,只要心向华夏,便是华夏民族的一份子。
高昌灭国后,北疆境内的回鹘人不在少数,一味冷落只会逼他们反抗,不如为他们开辟上升通道。
吴立震有智谋、懂汉文化,又立过战功,让他担任宣德司参军,便是给所有非汉裔子民立一面旗帜。
只要为北疆效力,无论出身,都能得到重用。
而这件事,也刺激到了李书荣。
他虽资历深、得信任,却始终待在李骁身边,缺少实战战功。
反观吴立震,仅删乐城一战便助北疆军歼灭两万夏军,早已是在册的北疆军户,这是他远不及的。
等到他将整理完善的治国思想书册呈给李骁后,犹豫再三,还是开口道:“大都护,属下跟随您多年,虽擅长文书,却不精于领兵与治民。”
“恳请您允许属下下镇历练,到军中或州县任职,多学些真本事,也为北疆多立些功劳。”
李骁看着他,眼中带着欣慰:“想好了?下镇历练可比待在书房苦多了,不仅要面对战乱,还要处理繁杂的民生事务。”
“属下想好了。”
李书荣语气坚定:“北疆正是用人之际,属下不想只做个抄抄写写的书吏,也想为‘驱胡复汉,均田安民’出一份力!”
听着他的话,李骁满意的点头道:“宰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卒伍。”
“没有经历过基层的历练,即便是走到了高处,所感受到的也只会是彻骨的寒冷。”
金州老汉民之中的文化人不多,李书荣便是比较出色的一个,所以李骁对其很重视,一直带在身边,亲身教导,传授他北疆的治国理念。
之前是因为他年纪尚小,今年也才刚刚十八岁而已。
李骁也有想法让他出去历练,不过既然他能主动提出来,李骁很是欣慰。
“我们北疆是以武为本,以军功论英雄。”
“无论是成为将军还是巡抚,都需要立下战功,一步步升上来。”
“属下明白。”李书荣重重点头道。
他虽然是个书吏,但却不是文弱书生。
北疆老汉民出身,哪能手无缚鸡之力?
只是肚子里比其他汉民多了点墨水,给人的印象就是个书生。
骨子里还满是金州汉民的粗犷和凶悍。
李骁点头,当即下令:“既然如此,你便进入第十九万户。”
“按你的级别,先任副都尉,跟着四叔学习领兵作战,待熟悉军务,立下战功后,再调任正职。”
“末将遵命。”李书荣重重抚胸喝道。
与此同时,宣德司的框架已初步搭建完成。
虽然依旧是大猫小猫三两只,但按照李骁的计划还将继续扩招人手。
先在每个万户设立宣传点,挑选一些能说会道的士兵担任宣传员,向将士们讲解北疆政策与治国思想。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