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七月的黔东,骄阳似火,把新滩的青石板路晒得能烫熟鸡蛋。徐承鹏站在祠堂门口的老榕树下,斑驳的树影在他军装上流动,看着张金殿正给二十名神兵战士分发枪支。枪身上的蓝钢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映得战士们的脸忽明忽暗,像被风吹动的烛火。作为纵队师的政委,这位从湖南来的红军干部总爱摩挲着腰间的驳壳枪说:“钢枪比神符靠谱,可信念比钢枪更硬。”
“徐政委,都准备好了!”张金殿拍了拍腰间的牛皮枪套,皮革摩擦声里带着军人的利落。这位曾在滥弯坡手刃敌兵的神将,如今军装领口系着整齐的风纪扣,帽檐下的眼睛里少了些往日“刀枪不入”的狂热,多了几分硝烟淬炼出的沉稳。三天前他们接到冉少波师长的命令,要到新滩一带扩充红军队伍,把那些还在神坛与现实间徘徊的百姓接进根据地。
徐承鹏从帆布背包里掏出张泛黄的地图,铺在祠堂供桌上的香炉旁。地图边角卷着毛边,上面用红铅笔圈着新滩周围的五个村寨,每个村寨旁都标着神坛的名字和规模,字迹因反复摩挲而有些模糊。“王家寨的神坛主是张老栓,早年受过张羽勋的点拨,”他用手指点着地图上的红点,指尖在“王家寨”三个字上停顿,“咱们先去那里,张金殿同志带五人一组打前站,我带主力随后跟进。记住,要讲清红军的政策,土地革命、官兵平等,不能再搞‘画符入伍’那套迷信把戏。”
张金殿咧嘴一笑,露出两排被烟熏黄的白牙:“放心!现在谁还信那套?上次马脑山伏击,要不是冉师长教的‘三三制’战术,咱们十个神将也顶不住一挺机枪。”他转身对战士们喊道:“都把神符掏出来烧了!带好三天的干粮和五十发子弹,日落前必须赶到王家寨!”
队伍出发时,新滩的百姓聚在石板路边送行。孩子们追着队伍跑,手里挥舞着自制的小红旗;老人站在屋檐下,手里拄着拐杖,望着队伍的眼神里满是期盼。一个背着竹篓的老婆婆挤过人群,往徐承鹏口袋里塞了包炒黄豆,粗粝的手指攥着他的手腕不放,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同志,路上千万小心茅岭的杨承禹,”老人的声音发颤,眼里的浊泪像秋雨般滴落,“那伙人是披着人皮的狼,上个月还把张家湾的神兵剥皮挂在树上……”徐承鹏握着老人布满老茧的手,指腹触到她掌心纵横的裂口,心里像压了块青石板——茅岭民团的恶行早就传遍黔东,他们不仅帮着官府催粮,还专杀红军和神兵,剥皮、剜心是常事,手段比军阀还残忍。
队伍沿着乌江支流的羊肠小道前行,两岸的峭壁上长满了野葛藤,翡翠般的藤蔓从崖顶垂落江面,风一吹就像绿色的瀑布在晃动,偶尔有熟透的野果坠落,在江面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张金殿走在最前面,手里的步枪随着脚步轻轻晃动,枪托磨得发亮,能映出模糊的人影。他时不时回头看看队伍,目光总在几个年轻战士身上停留——他们都是刚从神坛过来的,枪还没握热,腰间却还藏着没烧完的黄纸符。
“柱子,把那玩意儿扔了!”张金殿朝队伍末尾的瘦高个喊道,声音在山谷里回荡。柱子名叫王石柱,是上个月刚从神坛加入红军的,脸膛因常年劳作而黝黑,手脚却还带着少年人的纤细。“上次教你的瞄准口诀记住了?三点成一线,缺口对准星,食指轻扣扳机!”柱子脸一红,赶紧从腰间掏出叠成三角形的符纸,红着脸扔进江里,水花溅起时他还小声嘟囔:“俺娘说这是张佛主画的,带着能挡子弹……”
徐承鹏走过来拍了拍柱子的肩膀,军装上的铜纽扣硌得柱子一激灵。“你娘说得对,确实有能挡子弹的东西。”他指着战士们胸前的红星帽徽,阳光透过帽徽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一地的星星,“这颗红星就是护身符,它护着的不是一个人,是咱们所有穷苦人。等打跑了反动派,你娘就不用再求神拜佛了。”柱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把步枪背带勒得更紧,枪托抵着心口的位置,仿佛这样就能汲取力量。
傍晚时分,队伍抵达王家寨外的山坳。夕阳把山峦染成了金红色,归鸟的叫声在山谷里此起彼伏。张金殿派两个战士去侦查,自己则和徐承鹏趴在青石上观察地形。寨口的老槐树下坐着几个放哨的村民,手里握着梭镖和砍刀,腰间却没挂神坛标志性的红绸带——看来这里的百姓早就对“刀枪不入”的神话失望了。
“是张老栓的人吗?”徐承鹏压低声音问,手指抠着石缝里的青苔,指尖染上一层绿意。张金殿点点头,从怀里掏出块红布系在枪杆上:“这是咱们和神坛联络的信号,当年张羽勋定下的规矩,红布为号,白布为警。”红布在晚风中飘动,像一团跳动的火焰,寨口的村民看见后,立刻撒腿跑进寨子里报信,草鞋踩在石子路上发出窸窣声,惊起几只栖息的山雀。
没过多久,一个拄着枣木拐杖的老人带着十几个村民迎了出来,他就是王家寨的神坛主张老栓。老人的右耳缺了半片,耳根处留着狰狞的疤痕,据说是去年被民团的枪托砸的。看见张金殿身上的灰布军装,老人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拐杖笃笃地敲着地面:“真是神兵兄弟?快请进!寨里备了红薯粥!”徐承鹏注意到,老人身后的年轻人手里都握着锄头镰刀,却没人带神坛的令牌和法器,腰间只有朴素的布带。
进寨后,张老栓把他们领到神坛旧址。原本供奉“真命天子”牌位的香案,现在摆着几个装满玉米和土豆的陶罐,罐口用粗布盖着,系着麻绳。墙角的神龛积着厚厚的灰尘,神像的脑袋都被打掉了,只剩下半截身子歪斜地立在那里。“早就不搞这套了,”老人叹着气用袖子擦香案,灰尘在夕阳的光束里飞舞,“去年杨承禹来抢粮,说我们通神兵,烧了半个寨子。要不是躲进后山溶洞,全村人都得死在他手里。”
徐承鹏坐在土炕上,给围坐的村民们讲红军的土地政策。土炕上铺着晒干的稻草,散发着淡淡的草木香。“红军来了,要打土豪分田地,男人当兵保家卫国,女人也能分地种粮。不用再给地主交租子,也不用给官府纳苛捐……”他的话还没说完,人群里就炸开了锅,一个络腮胡汉子猛地站起来,震得土炕都在晃,木桌腿发出“咯吱”的响声:“真的?能让俺们自己种自己的地?那俺们都跟你们走!”汉子名叫赵大虎,是寨里的猎户,力气大得能扛起两百斤的猎物。
当晚,王家寨就有十八个青壮年报名参军。徐承鹏让张金殿在晒谷场教他们基本的队列动作,“一二一”的口号声惊飞了屋檐下的麻雀,鸟儿扑棱棱地飞向夜空。他自己则和张老栓在油灯下核对附近村寨的情况,老人从炕洞里掏出张自制的羊皮地图,羊皮因常年摩挲而变得油亮,用炭笔在上面画着:“杨承禹的巢穴就在黑风洞,那里地势险要,洞门口还有吊桥,桥下是万丈深渊,易守难攻。”
深夜的山风带着凉意,吹得晒谷场的灯笼摇晃不止,灯光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影子,像鬼魅在跳舞。哨兵突然从寨墙边跑过来,压低声音报告:“发现不明身份的人靠近,手里都有家伙!”徐承鹏和张金殿立刻吹灭油灯,黑暗瞬间吞噬了屋子。他们组织队伍转移村民,孩子们被大人捂住嘴,不敢发出一点声音。黑暗中,远处传来狗叫声和马蹄声,越来越近,像鼓点敲在每个人的心坎上。张金殿握紧步枪,枪栓拉动的脆响在夜里格外清晰:“你们带村民先走,我带几个人断后!”
“不行!要走一起走!”徐承鹏掏出怀表,表盖打开时发出轻微的咔嗒声,指针指向凌晨三点,表盘上的夜光涂料在黑暗中泛着绿光,“往溶洞方向撤,那里有暗河能通外面。”他转身对柱子喊道:“带村民走左边的小路,沿着溪流走,快!”
队伍刚钻进溶洞,外面就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子弹呼啸着打在洞口的岩石上,迸出点点火星,像夏夜的萤火虫。杨承禹带着民团冲进了王家寨,火把的光映红了夜空,把房屋的影子投在山壁上,像张牙舞爪的鬼怪。徐承鹏在溶洞里清点人数,发现少了三个战士和五个村民,其中还有一个抱着婴儿的妇人。张金殿急得要冲出去救人,被徐承鹏死死拉住:“不能冲动!我们的任务是保护百姓!”
溶洞里阴暗潮湿,钟乳石上滴落的水珠砸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像在数着每个人的心跳。村民们挤在一起,孩子的哭声在洞里回荡,惊得蝙蝠从头顶飞过,翅膀扇动的声音让人头皮发麻。徐承鹏举着马灯往前走,灯光照亮了前方的暗河,岸边停着几只木筏,竹篙斜插在沙滩上,竹梢还带着新鲜的绿意——看来张老栓早有准备。
“张大爷,这河能通到哪里?”徐承鹏问,马灯的光晕在他脸上晃动,把他的影子投在岩壁上,忽大忽小。老人指着黑暗中的河道:“能通到下游的月亮滩,但要穿过九曲十八弯,里面还有暗流,不小心就会被卷到石缝里。去年有个砍柴的就……”老人没再说下去,但everyone都明白了他的意思。张金殿自告奋勇:“我来撑筏!以前在乌江撑过船,水性熟!”
就在他们准备转移时,溶洞入口突然传来剧烈的爆炸声,震得钟乳石都在掉渣,细小的石子像雨点般落下。杨承禹竟然找到了洞口,正用炸药炸开石门。碎石飞溅中,徐承鹏看见几个民团士兵举着火把冲了进来,火光把他们的脸照得狰狞可怖,赶紧喊道:“卧倒!快找掩护!”
枪声在溶洞里回荡,回音震得人耳朵发疼,像是有无数支枪在射击。张金殿带着几个战士趴在一块巨大的钟乳石后,朝入口射击,子弹打在岩壁上噼啪作响,迸出的火花照亮了他们年轻的脸庞。徐承鹏则组织村民登上木筏,让张老栓在前面引路。柱子抱着步枪,手不停地发抖,却死死盯着洞口的火光,嘴里默念着徐承鹏教的口诀:“枪是铁疙瘩,信它别信神……”
“快!把木筏推下去!”徐承鹏喊道,手里的马灯被风吹得忽明忽暗,灯芯爆出细碎的火星。就在这时,一颗子弹擦着他的胳膊飞过,打在岩壁上迸出火花,滚烫的碎石溅到他的脖颈上,烫得他一激灵。张金殿回头一看,大喊着扑过来把他推开,自己却闷哼一声倒在地上——子弹从他的胸膛穿了过去,鲜血瞬间染红了军绿色的军装,像一朵骤然绽放的红牡丹。
“金殿!”徐承鹏抱住他,手指按在伤口上却止不住血,温热的液体从指缝间涌出,顺着胳膊肘滴落在地上,发出“滴答”的声响。张金殿艰难地睁开眼,呼吸越来越微弱,每一次吸气都带着痛苦的呻吟,他指着暗河的方向:“别管我……带村民走……”他从怀里掏出半块没吃完的玉米饼,饼上还沾着谷壳,塞到徐承鹏手里,“这比神水……管用……”说完,他的手无力地垂了下去,眼睛却还望着暗河的方向。
民团的士兵越来越多,火把的光照亮了溶洞的每一个角落,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群张牙舞爪的恶鬼。徐承鹏含泪把张金殿托付给两个村民,让他们找隐蔽处安置,转身跳上最后一只木筏:“撑筏!快!”木筏顺着暗河漂流而下,身后传来密集的枪声和民团的嚎叫,像一群野兽在追逐猎物,让人头皮发麻。
暗河里的水流湍急,木筏在黑暗中左摇右晃,随时都可能翻覆。徐承鹏站在筏尾,用马灯照亮前方的河道,灯光在水面上碎成一片金鳞,随着波浪起伏。突然,他看见水面上漂浮着什么东西,用竹篙一挑,竟是一顶红军军帽,帽檐上的红星还很鲜亮,帽里绣着的名字“李根生”依稀可见——是断后的战士们留下的。
“政委,前面有分叉口!”张老栓的声音带着惊慌,他手里的竹篙都在抖,水花溅湿了他的裤腿。徐承鹏借着灯光一看,左边的河道宽阔但水流平缓,水面上漂浮着枯枝败叶;右边的狭窄却暗流涌动,水面上还漂浮着白色的泡沫。他想起老人说过暗河有暗流,果断喊道:“走右边!杨承禹肯定以为咱们会走宽道!”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