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聋’了。”
……
“耳朵太聋了?”
张文远这句充满玄机的话让两位兄长都陷入了沉思。
“三弟,你的意思是说……”大哥张念祖若有所悟,“我们这台机器根本‘听’不到那‘电波’的声音?”
“正是。”张文远点了点头,他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画下了一幅充满“波”与“粒”的抽象示意图。
“你们想,”他解释道,“那‘火花’所产生的是种极其‘高频’的震荡,其‘波’之快如光似电、瞬息万变。
而我们这电磁铁其核心乃是一块沉重的铁芯,想要让它被那瞬息万变的‘高频’之波所感应并产生足以吸引指针的‘磁力’……
这便如同要让一个行动迟缓的百岁老人去跟上一个健步如飞的年轻武者的舞步。
根本不可能!”
“所以,”他得出了那个石破天惊的结论!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更‘灵敏’的‘耳朵’,
而是一个能将那快得让人无法反应的高频电磁波转化为我们凡人所能理解的、缓慢的‘鼓点’(低频电信号)的……
一个‘翻译官’!”
……
“翻译官”!
这个充满天才想象力的比喻如同一道惊雷,再次劈开了两位兄长的思维枷锁!
是啊!
他们一直以来都试图用“慢”的机器去直接接收“快”的信号,
却从未想过在这两者之间加入一个“降频”的中间环节!
但问题又来了。
这个史无前例的、能“翻译”电波的“翻译官”又该去哪里寻找呢?
这一次连最聪慧的张文远也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因为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所能理解的所有知识的范畴。
……
就在三位少年天才都一筹莫展、再次陷入僵局之时,
那封早已被他们翻阅了无数遍的、来自祖父张大山的第一封“点拨信”再次给予了他们最关键的启示。
“孩子们,”信的最后张大山曾如此写道,“若于格物之道遇不解之惑,切不可闭门造车。
当多观天地,多看万物。
大道或就藏在那最不起眼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之中。”
一沙一石……
一沙一石!
张文远的脑海中猛地如同一道闪电划过!
他疯了一般地冲到了实验室的储物间。
那里堆放着他之前为了研究“阴阳鱼合气瓶”的电解液而从帝国各地搜集来的数千种奇形怪状的矿石!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